第1篇:傣族基本脚位教学设计
傣族基本脚位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傣族基本脚位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内容:
1. “三道弯”基本体态
2. 起伏动律与起伏步
3. 基本脚位与短句练习
4.基本手位与脚位组合练习
职业能力分析:对照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能力分析“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的能力要求,幼儿教师要具备引导幼儿进行舞蹈欣赏及表现的能力,要掌握规范的舞蹈表现方法是以对“美”的感受为基础的,通过中华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与舞蹈表现力,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性,掌握民族舞蹈艺术形象和民族文化知识,学习和创编具有民族舞蹈元素的幼儿舞蹈,以便在日后的幼儿教育事业中能够进行多方位的创作。
二、教学背景: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们已具备和掌握了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和肢体协调性。在之前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已基本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手型,已掌握傣族舞蹈的基本手位,初步感受了傣族舞蹈的三道弯体态,以及优美含蓄的音乐舞蹈风格,为本节课手位与步伐的下肢动作学习奠定了基础。本单元将学习傣族舞蹈基本脚位内容,体验傣族舞蹈沉稳安详步步伐特征,再与基本手位动作相结合,整体把握傣族舞蹈优美含蓄的风格韵律和富有雕塑感的舞姿造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傣族人民生活、劳动、音乐等民族文化知识,理解傣族民俗文化与舞蹈风格之间的联系;
2.知道傣族舞的.脚位、步伐,掌握其动作要领;
3.掌握傣族舞的三道弯体态与起伏动律。
能力目标:
1.能够把傣族基本脚位与手位动作相结合,上下肢协调一致地进行表演;
2.能够表现出傣族舞蹈优美含蓄的舞蹈风格韵律,准备把握三道弯体态与起伏动律。
素养目标:
1.养成细致的观察力和准确的模仿力;
2.感受民族舞蹈 “情、韵、美”境界,体验学习舞蹈的愉悦心情,在舞蹈美与情的融合中陶冶情操;
3.培养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规范掌握傣族舞蹈的起伏动律与脚位步伐动作。
教学难点:“三道弯”的基本体态及动作中抻劲与韧劲的体现。
五、教学理念:
以能力为本位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具备“表演、教学、创编”三位一体的综合能力。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以“实践应用取向”为原则凸显教学内容的“实用、适用、够用”。在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教、学、做”的融会贯通。突出现象直观教学,增强课程的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课前课后发布学习任务,课前学习教学平台中资料,图文结合的方式驱动学生掌握动作要领,课后提交舞蹈练习视频,教师评分计入平时成绩激励学生加强课后练习的积极性,训练学生流畅表演能力。
2.情境教学法:欣赏傣族经典舞蹈《船歌》,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傣族姑娘婀娜的三道弯体态。
3.示范与讲解结合
4.单一训练与动作组合相结合
七、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强化学生沟通、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2.自主学习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自主思考、总结意识和能力
3.观摩交流法: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小组之间互相观摩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取长补短。
八、教学环境:
线下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舞蹈教室
线上教学环境:超星学习通平台
九、教学资源:
基础资源:校本教材、课程舞蹈视频、课程舞蹈音频、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考核方案、多元化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模式;
拓展资源:中国大学幕课、各类民族舞蹈教学视频、中国电视舞蹈大赛民族舞视频、各类儿童民族舞视频、幼儿园民族舞蹈表演视频等。
十、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教学环节1:傣族舞蹈的体态与动律时间:6分钟
教学内容课件展示师生活动教法学法设计意图
1.情境教学法:欣赏傣族经典舞蹈《船歌》,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傣族姑娘婀娜的三道弯体态;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形成傣族舞蹈三道弯体态与起伏动律的因素有哪些。
3.采用以“看、练”的训练方法通过老师具体的示范、比喻、讲解、对比、模仿练习来体会三道弯体态与起伏动律等动作的形成特点并逐个纠正动作准确位置。
《船歌》采用大量“三道弯”的体态来表现傣族少女的婀娜多姿,学生通过欣赏视频中唯美的画面,营造浓郁的民族舞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提问方式巩固知识,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为下一步更好地掌握和学习动作奠定情感基础。
教学环节2:傣族舞蹈基本脚位
采用示范与讲解结合法逐一解决本节课教学重点基本脚位与起伏步,学生自选手位动作与脚位自由组合,进行组合训练。采用以“看、练”的训练方法通过老师具体的示范、比喻、讲解、对比、模仿练习来掌握基本脚位动作的形成特点并逐个纠正动作准确位置。
由基本脚位入手,又将静态的基本脚位与起伏动律相结合转化为动态的起伏步练习,然后再将动作串联组合,编排成一个傣族舞蹈脚位组合。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傣族舞蹈的基本手型和基本手位的上肢动作基础上,学习傣族舞蹈脚位与起伏步的下肢动作,上下肢协调配合为下一步进行综合表演奠定基础。教学设计难度适中,教学重难点清晰、明确,教学难点基本解决。
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采用以“看、练”的训练方法通过老师具体的示范、比喻、讲解、对比、模仿练习来等方法,导入阶段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视觉上给予学生直观感受,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舞蹈风格。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很高。
通过教学,学生对“三道弯”体态和脚位动作的掌握较好,对手位与脚位相结合的短句动作还不够流畅,还需要进一步配乐练习以达到流畅表演,更好地诠释傣族舞蹈优美含蓄之美。
第2篇:身韵基本脚位叶金金
课题:中国古典舞身韵
《基本脚位》
一、教学目的1能较好的掌握脚位基本技术
2通过身体素质的学习,对学生们的 肩胸腰腿脚等各部位进行强化训练,发展身体各部位的力量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灵敏性和柔韧性,从而塑造学生们的 体美体型。3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节奏,音乐旋律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二、课程安排
1、组织教学5分钟
2、复习回顾 10分钟
3、新课教学35分钟
4、重点难点突破 25分钟
5、学生分组练习10分钟
6、教师小结 3分钟
7、布置作业 2分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脚位的 快速识别 2脚后跟的上顶极限 3大肌肉群的夹紧
4各个脚位之间的连续性 难点
1延伸到脚尖的发力点 2节奏的把握
四、教法和学法
讲授法 示范法 分组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5分钟
集合整队,教师清点人数,师生问好
2、复习回顾 10分钟
复习并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
3、新课教学35分钟 新课
1丁字步:一脚脚跟与另一脚脚心相靠,呈丁字状,身体子午相
2踏步: 在丁字步的基础上,后脚伸出弯曲,膝部与支撑腿膝部相靠,另一种是后脚伸值伸出点步,分为崩脚和半勾脚俩种,身体子午相。
3大掖步:在丁字步的基础上,前屈腿,后腿伸直绷脚点步,体做横拧姿态
4扑步:在旁弓步的基础上深蹲,身体前俯贴于地面腆胸展背,手臂做托掌山膀延伸姿态 5弓步:前弓步:在丁字步的基础上,前脚向前迈出屈腿,后腿伸直,呈弓形状
旁弓步:在丁字步的基础上,前脚向旁迈出,屈腿度,另一脚伸直,呈弓形状 6点步:一脚支撑,一脚做绷脚点步动作于前旁后方 7正步:俩脚内侧相靠,脚尖前方
8八字步:双脚脚跟相靠,脚尖分开,呈八字状
9大八字步:在八字步的基础上,双脚分开与肩对称,呈大八字状
4重点难点突破25分钟
腿肌肉的收紧,脚位快速的识别
5、学生分组练习10分钟
分组练习时教师在旁纠正动作并指导
6、教师小结 3分钟
本节课我们主要教授的是基本脚位,课下认真将重点知识复习记住,将课上所讲的 组合反复练习,仔细体会要领
7、布置作业 2分钟
小组长组织同学课后练习基本手位,并且和音乐拍摄视频作业上交
第3篇:走进傣族教学设计
走进傣族教学设计
大学中心校:高磊磊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傣族的基本概况。
2、了解傣族的习俗、饮食、服饰等文化。
二、教学准备:
关于傣族的图片、录像资料
三、教学过程:
1、快乐激发:
同学们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组成?现在让我们观看《金孔雀》,猜一猜它的故乡在哪里,是什么民族?
2、向学生介绍傣族的分布:
傣族,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
3、介绍建筑
傣族的建筑主要分为两种,普通民居和佛寺建筑,谁能说说傣族人住的房子什么样的?
(1)普通民居:在滨水而居的河谷坝区,因受炎热、潮湿、多雨、竹木繁茂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傣族的居民建筑以
第4篇:傣族民间舞教学设计
《傣族民间舞》教学设计
———— 文科专业组
刘充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傣族民间舞》选自幼教专业教材《舞蹈》第三章第六节内容。民族民间舞是幼教专业技能考试的主要内容,傣族民间舞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实践训练,为高考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傣族民间舞的特点、基本手形,重点掌握并应用傣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
能力目标:扩大学生的眼界与知识,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观察模仿能力、表演能力以及简单创编舞蹈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民族艺术继续发扬光大!
(三)、教学重点:傣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
(四)、教学难点:傣族民间舞基本动作的掌握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
幼教专业学生的舞蹈功底比较薄弱,并且缺乏创新意识,但是她们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三、教法及学法:
主要运用了预习作业法
第5篇:芭蕾脚位
芭蕾的脚位芭蕾中脚的5种基本位置,是学生最早要学习的动作。不只是因为简单,而是芭蕾课堂上大部分动作都是以这5种位置之一作为开始和结束姿态。外开并非易事,但也并非可怕,它需要时间和坚持不懈的刻苦锻炼。有些人的自然开度好,以下的动作他就能很轻易地完成。有些人开度较差些,但多练习就会逐渐达到要求。
一位脚
两脚完全外开。两脚跟相接形成一横线。二位脚
两脚根在一位基础,向旁打开一脚的距离。(根据自己脚的大小)三位脚
一脚位于另一脚之前。前脚跟紧贴后脚心。前脚盖住后脚的一半。四位脚
一脚从五位向前打开,两脚相距一脚的距离。前脚跟与后脚趾关节成一条线。五位脚
两只脚紧贴在一起,一脚的后跟紧挨着另一只脚的脚尖,前脚完全遮盖住后脚。
第6篇:教学设计基本
教学设计(基本模板)
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 * * 科组 * * *
一、教学目标:
1.2.……
二、教学重点:
1.2.……
三、教学难点:
1.2.……
四、教学策略:
1.2.……
五、教学资源(教具):
六、课型:新授课 / 复习巩固课 / 其它
七、教学过程:(请写好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1.【设计意图】 2.【设计意图】
……
八、板书设计:
格式要求:
1、标题:宋体二号,加粗
2、副标题(教师姓名等):宋体三号
3、正文:仿宋-GB2312三号字
4、页边距上下2.5
左右3.14
第7篇:傣族舞蹈组合创编 教学设计
东北秧歌舞蹈组合 教学设计
专
业
: 舞 蹈
任课教师: 韩 云
任课班级: 07幼师2班
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
2008年10月
一 专业分析
舞蹈是幼师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为实现培养目标----有舞蹈教学能力的幼儿教师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应根据培养目标,精选好相应的教学内容,并注重对学生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及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达到舞蹈教学能力培养预期目标。现需要抓住专业优势,以音乐特有的形式与内涵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音乐所展示的特定内容进行编舞.二 教材地位及作用
通过舞蹈基础知识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运用。使学生初步掌握舞蹈创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使学生逐步具有舞蹈的教学与创编舞蹈的能力。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使学生在舞蹈学习实践中掌握舞
第8篇:芭蕾舞手位脚位练习教学
要学会欣赏芭蕾艺术,同样也要多少了解一些芭蕾基本知识,多看几场演出,或多听一些录音,多看一些录像,那样你也可能会成为芭蕾舞迷。那么芭蕾到底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这里我们可以把它们简单地归纳为开、绷、直、立、轻、准、稳、美八个字,这八个字可以说是每个芭蕾演员的基本功,是必须掌握的技巧,也是我们欣赏芭蕾外在和内涵美时必须明白和了解的要领。
开。是指腿的外开性,也就是要把腿从大腿根处向外转开到最大限度。这既是芭蕾的基本美学特征,也是人们从人体构造出发逐步研究出来的科学成果。人的腿向外转开后可以大大增加它的空间活动范围,能做出在正常情况下根本做不出来的许多动作。比如,在上身保持与地面垂直的情况下把腿向旁抬到
而在正常情况下腿只能抬到90°,芭蕾中有五个脚的基本位置,它们都是以上开为前提的
因此许多芭蕾演员“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