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11 22:04: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是教学重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答: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就( ).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 ).

3.5.24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得( ).

4.把42.7写成0.427,小数点向( )移动( )位.

5.说说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

6.如果把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列式?得多少?

7.如果把5000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计算?各得多少?

教师小结,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大倍数要用乘法计算,把一个数缩小倍数用除法计算,我们今天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怎样移动呢?(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把0.08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提问:

(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用乘法计算)

(2)怎样列式?(把0.08分别乘以10,100,1000)

板书: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3)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

启发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板书)

(4)为什么0.08×1000得80?

(因为要扩大1000倍,需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位.)

(5)0.08×100=8,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得8,而不写成008?

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不是零的最高位前面的零必须去掉,如0.08扩大1000倍得80,而不能得0080.

小结式提问:

根据上面的计算,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怎样就可以了?

从而明确:……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就可以了.

反馈:(投影)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3.18×10 0.45×1000 1.2×1000

100×0.0610×94.5 1000×0.34

订正时要说出道理.

2.教学例3:把43.7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思考一下,把一个数缩小倍数应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应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解决?

首先让学生独立试算,然后二人议论,最后全班交流.

板书:43.7÷10=4.37

43.7÷100=0.437

师说明:43.7÷1000=0.0437.

43.7÷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整数部分没有了,用0表示,所以在小数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

启发学生说一说,为什么43.7÷1000=0.0437?

从而强调,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左边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左边用“0”补足,缺几位就补几个“0”,再点上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也没有了,因此小数点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所以43.7缩小1000倍得0.0437.

反馈:(写在本上)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得数.

2.48÷10 3.6÷10054.3÷1000

3.16÷1002.5÷1000 40÷1000

订正时要说明怎样移动小数点?特别是添“0”的问题要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尤其是40÷1000,引导学生还要注意两点:40缩小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位数不够,差一位,左边用“0”补足,小数点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得0.040,但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得0.04.

总结性提问

(1)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的方向根据什么?

(2)小数点位置移动的位数由什么来决定?

(3)应用小数点移位规律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7题.

3.填空.(投影仪)

(1)把3.6扩大( )倍是36.

(2)把30缩小( )倍是0.03.

(3)把( )扩大10倍是1.2.

(4)把( )缩小10倍是0.54.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4,6,8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是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怎样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左、右移动相应的位数就可以了,但在应用时情况很复杂,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移动,都有需要添“0”的问题,这是学习的难点,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新课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应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关键在于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如右移位数不够,后边要添“0”,整数最高位前边的“0”要去掉.通过练习突破难点.

第二个层次是学习把一个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有了例1的基础,这个例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经过二人小组议论,最后在通过全班交流,个个击破小数点向左移动出现的难点.如左移位数不够用0补足,点上小数点,但整数部分还没有数,用“0”表示;还有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缩小10倍,100倍……后,小数点末尾有0,还需根据小数的性质,把末尾的“0”去掉.总之,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学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练习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来设计安排,既有正向思维的还有逆向思维的练习,在不同的练习中,巩固概念,提高运用规律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例2 把0.08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例3 把43.7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43.7÷10=4.37

43.7÷100=0.437

43.7÷1000=0.0437

扩大10倍,100倍,1000倍→乘法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缩小10倍,100倍,1000倍→除法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注意:

第2篇: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土门子总校

郭景明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1—63页 设计理念: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四年级小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且本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于接受,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动画课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小数点的位置移动情况,在观察中由学生讨论探究,归纳出规律,且利用动画课件对学生巩固训练,较直观形象,使学生易于接受掌握。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二)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归纳“规律”的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喜欢)《西游记》中孙悟空保护师傅唐僧西天取经,他聪明活泼,本领高强,我们都喜欢他。今天,老师把他请来了。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主题图。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图画上的故事内容。

“孙悟空的金箍棒是怎样变的呢?”(板书:0.009米→ 0.09米 →0.9米 → 9米)(2)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课一开始通过小数点变魔术的导入,使淘气的小数点活动起来。借助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观察交流,发现小数点的神奇作用,这样设计能极大地激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强大欲望。]

二、教学实施:

1、探究规律(1)、想一想:一个小数中小数点的位置会怎样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训练方向:请同学们依次举起左手和右手

师:小数点向右移动后,原来的小数怎样了?小数点向左移动呢?(结合主题图中的一组数据)师:这个变化有无规律呢? [设计意图:先由学生想“一个小数中小数点的位置会怎样移动”这个问题,再借助数据分析小数点位置移动后大小的变化,对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形成表象,初步感知,同时让学生举左右手巩固学生的方向辨别,为下面的教学实施打下基础。]

(2)、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板书出示: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①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并在小组中交流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的规律。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不同的顺序进行观察。

从上往下观察

(2)师移动0.009米的小数点。(动画课件)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原数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原数扩大l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数又变成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原数扩大1000倍)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可以)教师:所以我们要在移动位数和扩大倍数的后边点上省略号。

板书:„„

(3)从这一例子看,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在同学

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l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刚才是由上往下观察(画↓),如果我们由下往上观察(板书↑),小数点相当于往哪边移动?(向左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l000倍„„(板书)3.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本部分教学主要让学生在交流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总结认知规律,这比老师的直接传输效果要好得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初步应用规律具体说明小数大小是怎样随着小数点向右(左)移动而变化的。(电脑课件)

1、下面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 3.72(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372(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37.2(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2、下面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缩小100倍)0.506(缩小1000倍)50.6(缩小10倍)0.0506(缩小10000倍)教师强调:

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就扩大;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l000倍„„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以动画课件引领学生较直观地认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通过小数点的动作路径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通过教师的强调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

四、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过程中需“去掉0”和“补0” 的情况。

利用动画课件帮助学生认知小数点移位过程中“去掉0”和“补0” 的情况。

1、把0.01平方米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0.01×10=1(平方米)0.01×100=10(平方米)0.01×1000=100(平方米)

2、把1平方米缩小10倍、100倍各是多少? 1÷10=0.1(平方米)1÷100=0.01(平方米)

[设计意图:补0和去0情况学生不容易认知掌握,本部分教学借助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难度就降低了,使学生一目了然。]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小数点移动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第3篇:四年级《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小数和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教学,学生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的互换以及小数计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成功之处:1.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兴趣。一个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安排在学生喜欢的情境中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如:以数学王国的故事引入课题,制作小数点移动的动画,学生非常喜欢,并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究有什么变化规律做好准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现代小学数学》第八册).

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观察、操作、概括、总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在总结、归纳“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

电脑辅教软件,实物投影,填数用表,数学卡片和一个钮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数位顺序表:

问:(1)说出每个数所在数位,并表示多少?

(2)看这个表,说明哪两个数位间进率是10,或者进率是100?

2.注意观察(电脑演示)

2.576<25.76<257.6

(1)将25.76的“.”向右移一位,变成257.6.

问:1)你看到了什么?

2)比较25.76与257.6的大小.

(2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小数和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教学,学生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的互换以及小数计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成功之处:

1.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兴趣。一个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安排在学生喜欢的情境中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如:以数学王国的故事引入课题,制作小数点移动的动画,学生非常喜欢,并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究有什么变化规律做好准备;又以“金箍棒变大变小”为贯穿整节课的情境,学生非常有兴趣参与其中,他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教学反思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小数和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教学,学生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的互换以及小数计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成功之处:

1.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兴趣。一个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安排在学生喜欢的情境中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如:以数学王国的故事引入课题,制作小数点移动的动画,学生非常喜欢,并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究有什么变化规律做好准备;又以“金箍棒变大变小”为贯穿整节课的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汇总19篇)

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具体细节,以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教案的编写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样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篇一

本节课是讲队形队列的变换,其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实用的价值,通过本课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简单的、实用性较强的队形队列的变换方式,来增强学生身体上下肢力量、各部位的身体肌肉、身体的灵敏与协调素质及内脏器官的发展。

学情分析。

1、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年龄特征表现为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和好奇心强等特点。

2、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性格爱好都有很大的差异。

3、我平时所上的班级,他们的能力强、荣誉感强、学生爱好文体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示范让学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优质13篇)

教案的编写要严谨、系统、科学,符合学科教学规律。教案应该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和合作学习等。这些教案的设计思路和课堂实践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篇一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互相帮助的乐趣。

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这三个教学目标,确定教法学法如下:

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为辅,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