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陋室铭(第一课时)导学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03 08:05:4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陋室铭(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2、了解文体知识及作家作品

学习重点: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

“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

2、托物言志的写法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3、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授监察御史。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和柳宗元交谊很深。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本文是他被贬为地方官,在和州刺史任上写的。

一、自主学习

1.本文作者(人名)是(朝代)著名文学家。“铭”是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陋室铭()德馨()苔()痕

鸿儒()案牍()西蜀()

二、合作探究

1.重点词理解,解释加点词

(1)有龙则灵(2)有仙则名

(3)斯是陋室(4)惟吾德馨

(5)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

(7)无丝竹之乱耳(8)无案牍之劳形

(9)可以调素琴()

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3.这篇课文几乎通篇押韵、对偶,试通过朗读,体会它的音韵美。

文中押韵的字是:

韵脚是:

4.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曰:“何陋之有?”

三、课堂检测

1.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记述实事、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自己,这种文体有的特点。

2.《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雷真民

第2篇:第10课第一课时导学案示例

第10课第一课时导学案示例

第10课第一课时导学案示例

学习目标:

1.积累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独立阅读,能有自己 的感悟和 见解。

学习重点:

1.对信客的工作的细致描写。

2.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 行间的思想情感

学习内容及流程:

一、【课前自主预习】独立预习课前完成

1、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唏嘘( ) 噩耗( ) 焦灼( ) 猝然( )

伎俩( ) 吊唁( ) 文绉绉( ) 诘问( )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猝然:

伎俩:

诘问:

焦灼:

颠沛:

诺诺:

吊唁

3、了解作者

作者 ,生于 年,是我国著名的 、 、 。主要作品有 、 、 、 等。

4、了解背景

作者的家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20世纪初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承担,于是“信客”这种特殊的职业也就应运而生。作者从小就听人家讲家乡信客的故事长大,对信客的酸甜苦辣记忆犹新,于是就写了此文。课文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着重刻画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

二、【我的课堂】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提问:通过自主 学习, 你认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复述课文内容。

3、下面还有这几个问题,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并推选展示讨论结果

(1)、请用一个字来概括你对“信客”这种职业的初步印象。

(2) 、信客工作的“苦”体现在哪些方面?

(3)、你喜欢信客吗?为什么?

(4)、作者重点写了信客的什么事迹?为什么要重点写?

三、【课堂能力训练】仔细读题积极思考,认真完成

1.下列加线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接济(jì)文绉绉(zōu)

B.噩耗(è)伎俩(jìliǎnɡ)

C.吊唁(yàn)唏嘘(xī)

D.诘问(jié)焦灼(zhuó)

2.找出有错 别字的一项( )

A.信客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B.他读 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

C.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D.茅屋外只有劲利的山风。

3.下列每组词语都 有错别字,指出后并加以改正。

A.克扣 接济 噩耗 低媚顺眼( )

B.唏嘘 希罕 呵斥 风尘苦旅( )

C.诘问 伎俩 颠沛 穷愁了倒 ( )

D.焦灼 吊唁 鸡零狗粹 长途跋涉( )

四、【课后拓展提升】温故知新拓展视野

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提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就其内容是对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语言要力求简练、通畅。)

信客之墓志铭:

五、【我的收获】(请同学们写下你心中的感悟、收获。)

第3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科目历史课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学案号10主备人曹文增审核人曹文增日期2012-3-9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十二大、十

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重要内容。

2.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的看问题和按时序整

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他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设计师的敬爱之情。

学习重点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学习难点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建设邓小平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八年级语文___《陋室铭》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 《陋室铭》导学案 一课时 新授课 主备: 孙建梅 副备: 崔久珠 审核: 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体,掌握文言常用实词。(斯 唯 吾 馨 鸿儒 白丁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本文修辞方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客观看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交友现象,树立正确的交友观。重点与难点

掌握文言字词,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重点)

客观看待诗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交友现象,树立自己正确的交友观。(难点)

一、课前演练(预习)

列举历史上名人的居室—————————— ——————————————

二.自学提示 1.释题并简介作者

(1)“陋室”,简陋的屋子。“铭”铭,是()的文字,后来发展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陋室铭》同步练习苏教版

陋室铭检测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每空2分)

名()灵()

斯()馨()鸿()调()案牍()劳形()

二写出下列加线字的古意和今义(每空2分)

(1)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 今义:(2)惟吾德馨 古义: 今义:(3)谈笑有鸿儒 古义: 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 今义:

三翻译下列句子(每句4分)(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填空(①题每空1分,②③题每空2分)

(1)本来是指刻在器物上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岳阳楼记导学案第一课时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年级: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岳阳楼记第17教时

备课时间:4月25日备课人:八年级语文组学科组长签字年级: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针对本文,强化内容理解,并培养学习文言文能力。:

二、重点: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三、难点: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四、自主学习内容

1、文体简介:

作者作品:

2、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线字的拼音:

谪守()朝晖夕阴()迁客骚人()霪雨霏霏()()

薄暮冥冥()潜形()岸芷汀兰()()皓月()

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浩浩汤汤()

3、解释加线词语: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增其旧制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

连月不开则有去国怀乡

而或长烟一空把酒临风

4、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在下面并释义。

5、古今异义

越明年(古:今:)属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第一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第一时导

学案

教学目标:、通过一幅幅真实的园林图片及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领略我国园林建设的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2、了解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思路,把握的结构层次。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思路,把握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领略我国园林建设的的艺术成就。

前预习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一,颇受文坛好评。所写作品构思缜密,结构谨严,风格朴实,语言精练,被赞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代表作有《夜》《多收了三五斗》,童话作品《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本文是作者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文”。最初是以“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为题目,发表在《百科知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陋室铭(第一课时)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陋室铭(第一课时)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