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27 20:21:3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回声》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设计

一、课程名称:欣赏无伴奏合唱《回声》

二、使用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

三、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四、教学内容:

1、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2、了解齐唱、合唱以及无伴奏合唱等声乐演唱形式,并在具体的欣赏过程中加以巩固和深化;

3、结合听赏体会“回声”特点,并能通过有力度控制的演唱营造“回声”效果;

4、了解曲作者拉索的简要生平和创作特点。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对合唱、无伴奏合唱相关知识的认识;

2、技能目标:感受音乐各要素所传达的信息,从而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获得与音乐的共鸣,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体验“回声”效果并能运用力度的变化制造“回声”;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唤起学生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这种人类音乐精髓的情感共鸣,使其心灵得到美的洗礼和熏陶,加深学生对合唱艺术的热爱。

六、作品分析:无伴奏合唱《回声》是十六世纪“尼德兰乐派”重要作曲家拉索的代表作品,也是迄今仍活跃于国际音乐舞台的经典无伴奏合唱名曲。作品采用“卡农”等复调手法结合主调音乐和声技法创作而成。“回声”效果的营造主要是由于采用了“双合唱队”——即大型合唱+小型合唱或重唱进行多次模仿、追逐,再辅以力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堪称妙趣横生。

七、设计理念及思路:

1、无伴奏合唱是声乐演唱登峰造极的艺术形式,其纯人声特点更能体现音乐作品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

第2篇:教学设计 回声

《回声》教学设计

翔安区鲁藜小学 梁明贤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2、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1、谈话导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讲科学道理的童话。(出示图片2)

师:小朋友,你看到这河面上有什么?

生:水波

师: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二)听读录音

听完朗读录音后,小朋友有什么想说的吗?

(三)品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①思考:这段话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就是书上所说的那座石桥)②出示图片1,哪位同学能指着图说一说,什么像大月亮?

2、学习第2、3自然段

①小青蛙和他妈妈游到那里?(桥洞底下)

②小青蛙的心情如何?他怎么做?(高兴 “呱呱呱,多好看哪!”)③这时传出了怎样的声音?(和他一样的声音)④小青蛙有什么表情?他又怎么做?(奇怪 问妈妈)小结:你认为小青蛙是怎么样的人?(学生回答后,老师点评)

3、学习第4、5自然段

⑤妈妈怎样引导小青蛙,并给他解开疑问?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它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师:为什么要用“荡”字不用“飘”呢? 师:谁来读一读妈妈说的话。

青蛙妈妈说:“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你就听到自己的声音啦。”

在这段话中请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师:为什么青蛙妈妈不直接告诉小青蛙回声是怎样产生的,而是先说水波呢? 师:小青蛙明白了什么呢?(回声的道理)

出示回声的概念: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度被听到的声音。

4、学习第6自然段

师:小青蛙为什么又呱呱的叫起来?

(四)拓展练习

小朋友,你知道生活中回声的现象有那些吗?

公开

课 教 案

执教:梁明贤

时间:2011年12月12日上午第一节

第3篇:回声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设计

回声

课前透视:

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设计意图:

本课涉及到的是自然当中的一种物理现象,大多数二年级学生对回声知识了解的不够多,多数学生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因此,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学生可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还可借助网络帮助学生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另外,在课堂中通过观察和实验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回声教学设计

回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它通过小青蛙在石桥洞里听到自己的回声以及和妈妈对话,生动有趣地说明了什么是回声和产生回声的原因,深入浅出地告诉了我们一个科学知识。课文优美、生动,动静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学习目标】

1.认识“呱、圈”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和五自然段,读出亲切,欢快的语气。3.通过课前体验,朗读课文,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兴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情朗读课文,重点理解第四和第五自然段。【教学难点】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大屏幕,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小眼睛,仔细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师: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2.师:今天我们来学一个和回声有关的故事。

3.师:请同学们拿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回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回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