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21 08:05: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识字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识字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载着13亿炎黄子孙的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

本课的三字经,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三字经是传统蒙学教材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除了识字,还要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结合起来,言简意赅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三、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自读课文,收集祖国各处风光名胜的'照片或图片;

2.生字卡片;

3.一张放大的中国地图

四、课时安排 2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初感课文,学写生字;

第二课时:熟读、感悟课文,练习背诵。

五、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看图片,明主旨。

1.出示地图: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中国地图)

师: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国,我们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她就像我们的母亲,我们就像她的孩子。

2.展示图片:出示有关祖国风光名胜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的确,祖国很美丽,让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吧!

小黑板出示导语: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

(自由读——齐读)

二、过渡导入,明确任务:小朋友,我们从今天开始学习的第三单元,能让我们更加地了解我们的祖国。

三、初感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 不会读的生字新词,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2.小黑板出示

shén zhōu chuān yǒnɡ sǒnɡ dǎo ɡé xia yu lu minzu

神 州 山 川 长江涌 珠峰耸 台湾岛 隔海峡 与大陆 民族

多形式练读 注意正音:神、州、川是翘舌音

3.交流识字方法:你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换一换:伸——神 勇——涌 减一减:写——与 眠——民

加一加:夹——峡 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

四、朗读感悟

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四名学生每人读一句

3.指名学生读全文——小组赛读——找好伙伴赛读——全班齐读

五、字词巩固

1、出示课后“我会读”

2.自由读,哪个词的意思你是不懂的?

3.齐读

六、指导书写

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有哪几个生字是要求我们写的?(小黑板出示) 1、齐读,巩固字音

2.对于这几个字的字形,你有什么发现?

相似的字:川、州 (“川”的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难写的字: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呈弓形,尽量舒展)、族(左右结构)

3.重点讲解:夕:撇不宜长,横撇的横要短,撇要长。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搜集有关祖国各处风光的照片、图片。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检查

1.生字卡片认读

2.出示韵语:神州大地,山川壮丽;

黄河长江,奔流不息;

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文,在你不理解的地方打个“?”

2.小组讨论解答,解答不了的,等会儿可以向全班同学提出来。

3.汇总学生问题,可能有以下几个,通过讨论理解、朗读、感悟课文:

(1)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称为“神州、华夏、中华”?

教师可补充说明祖国名称的由来“中华、九州、四海”

(2)“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儿?

师问:你对哪一个地方比较熟悉,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可借助地图帮助学生了解“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等大致的地理位置。

可结合第二句让学生想像:读的时候,你耳边听到什么?眼前仿佛看到什么?谁能读好这句话,让大家听你读,你的眼前就出现一幅画。

(3)台湾在哪儿?为什么说台湾和大陆是一家?

可结合第三句让学生用低缓、深情的声音来朗读,表现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4)“各民族”指哪些民族?我们自己是什么民族的?

可结合课后“读读认认”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56个民族,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第四句的朗读:读出各民族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身上;这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气势。

三、诵读全文

1.感情练读——加动作读(个人、集体多形式练读)

2.练习背诵

四、拓展活动:

1.上网或从书上查一查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

2.可利用班队活动,以《我来说说我们的祖国》为主题的讨论会

第2篇:小学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识字3

教学设想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课文将两组容易混淆偏旁的生词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第一组词语介绍了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第三组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诵。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育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新词。

2.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区别形近偏旁。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木禾偏旁的来历。

2、通过观察图画认识事物,了解词语的意思。

3、正确美观地书写柏、杨、柳、椅、秧5个生字。

一、揭示课题

前面两课和这一课都是看图读韵文识字,而本课还通过形近偏旁的比较来识字。板书课题:识字3(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

(一),复习木字旁、禾字旁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棵树)

师:同学们说得对。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

(2)复习木字旁。

教师范读带木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株禾苗)

师:同学们说的对。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

(4)复习禾字旁。

教师范读带禾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是什么树?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相机出示词卡:松柏、杨柳]

2.你们知道松柏和别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吗?(松柏的叶子常年都是绿色的)

3.出示词卡:桌椅

4.春天到了农民伯伯把什么插在田里?[相机出示词卡:秧苗]

5.秋天到了,秧苗长大成熟结出果实,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片,好喜人的景象啊!那金灿灿的一大片是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稻谷]

6.秧苗、稻谷这些地里长的农作物叫什么呢?[相机出示词卡:庄稼]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木字旁)为什么都是木字旁?(因为这些词语大都与树木有关)第二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禾字旁)为什么都是禾字旁?(大都与庄稼有关)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你们要认真学习!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七、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齐读。

2.用柳、椅、秧扩词。

八、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柳、秧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本课6个生字。让学生注意在田字格书写时都应该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第3篇: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3、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信。齐读课题。

2、师:我们读过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信,读过少先队员送往小木屋的信,今天我们再来读一首诗——《信》。

二、读一读

1、自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通句子,注意生字读音。

(课文比较短小,贴近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水平,孩子基本能读下来,所以,请学生自读。)

2、评价读。指名朗读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小学二上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识字3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①、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韵文的节奏感。并对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让学生学会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学会在集体中交流和展示。

②、培养学生读中悟,悟中思,在读中感受韵文的意韵。

3、情感目标:

感受神州大地的雄伟壮丽和祖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的气概。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能够独立认识一些新字。本课的生字认记除在整体读、精读、诵读中与学生多次见面进行认记外,几个象形字如:川,形声字:涌、峡等可以结合字义进行形象地认记,学生的兴趣将会很浓。另外,本课的三字经,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祖国河山的描写、国情时事的叙述、民族奋发的心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一年级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儿童对韵,读起来琅琅上口。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孩子们就会感到大自然多么美好,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绿树红花、万紫千红我是大自然的主人,我爱美丽的大自然。

设计理念:

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对大自然的热爱,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会认读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热爱自然,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习重点:

会读生字、会写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

2.河水皱眉,树儿摇头,鲜花弯腰,白云溜走。

生:猜出(雨儿)(风儿)

师:对呀!小朋友真聪明。今天我们就与雨儿、风儿一起旅行一次好吗?(大屏幕放影大自然的景色)

生:边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人教版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于永正老师说:“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老师一课一课的教书叫出来的,是学生读书读出来的。”我们也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本文是课文编排的“三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能很好地激发诵读的兴趣,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遵循“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读出来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读懂三字歌,切入“两翼”教材的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

【教学目标】

“一主”教材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两翼”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期待。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后两句话。采用多种方式的诵读,让学生快速背诵。

2.运用加偏旁、形象识记等方法识记“岛、隔、峡、与、陆”,会写“夕、与、台、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小学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