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三级阶梯上国土教学设计
三级阶梯上国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级阶梯上国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电视书籍的介绍以及一些旅行的经历对中 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有一些了解,但大多数停留在直观的感受层面,比如他们知道 珠穆朗玛峰地处高原,空气稀薄,去往那里会产生高原反应;他们也知道四川是 一个盆地,但并不了解什么叫做盆地,对于地形、地势和地貌的了解很少。因此, 在上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方面的资料,初步知道有关概念,初步从图片上认识 有关地形,是学习好本课的基础。
2、兴趣点: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发现,五年级学生对于读图、识图学习很感 兴趣,同时小组合作和竞赛最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另外由于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 对于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学习的需求增强。
3、能力储备:经过小学中低段的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养成较好,
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基本的读图、 识图任务;结合老师形象的讲解和自己的生 活经验,能理解“地形” “地势”等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 行小组分工和合作,以团队为单位完成较难的探索任务。
教材分析:
《三级阶梯上的国土》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品德与社会》五年 级上册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的主题 1:《我们生息的国土》的第二个课题。
教材内容的编排十分明确,旨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地形的走向,说明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的特点, 并沿着这条线索,探究不同的地势特征 对各地区的气候、自然条件、民俗风情、社会经济活动和交通运输所带来的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用上色的方法绘制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使学生对高原、平原、 盆地和丘陵的分布情况有了直观的认识, 提高学生识别地图、图例的能力,提高 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复习、识图练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了解祖国多样的地形 地貌,知道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情感目标:在进一步了解祖国地形地貌和大千风光的基础上,加深爱国 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能力目标:通过识读地图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小 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复习、识图练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了解祖国多样的地形地貌,知道我国 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 力;在进一步了解祖国地形地貌和大千风光的基础上,加深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流程图:
诗词导入:大江东去一
自主学习:色彩识中国一
小组协作:国土寻秘一
课堂延伸:江山多娇
教学准备:
1、大号中国地形彩图一张
2、小号中国地形空白图40张
4、彩色笔20盒
4、中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名称贴纸
5、自制短片《七彩华夏》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大江东去
师朗诵古诗名句: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些人们
众所周知的诗句,里面不约而同地说到 大江东去! 想一想,这些诗句都蕴含 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呢?
学生举手发言。
师:俗话说水往低处流,这说明我国的地势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师:我国地势除了西高东低的特点外, 还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 一起来学习:三级阶梯上的的国土。
板书:三级阶梯上的国土
【设计意图】通过琅琅上口的诗句自然导入到中国地势的特点,有效地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色彩识中国
1、歌谣《地图上的色彩》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大号彩色中国地形图。
师:同学们,这幅中国地图和上一节课咱们看的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举手发言。
师:不错,这幅中国地图色彩丰富,谁知道这些色彩代表着什么含义呢?
学生举手发言。
师:真是会观察、会思考的同学!其实,这些色彩的秘密就藏在这首歌谣里。
让我们齐读一遍。
师生齐读:
地图上的色彩
平原、低地用绿色,
高原、山地黄棕色,
河湖、海洋用蓝色,
雪线以上用白色,
密集的小点是沙漠。
【设计意图】有趣的歌谣和彩色地形图的搭配使用,让学生直观而又形象地认 识我国三级阶梯色彩的指代和运用。
2、三级阶梯上的国土
(1)探究汇报
教师请学生阅读书P44的文字并结合书中的地图理解三级阶梯的分水岭, 分 小组汇报。1、2、3小组负责汇报各级阶梯的分水岭和特点;4小组负责进行名
词解释:海拔、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1小组汇报:第一级阶梯
4小组名词解释:海拔、高原
海拔高度:海拔高度是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 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
师:课件闪烁:“褐色”分布地形图出示:海拔4 0 0 0米以上
2小组汇报第二级阶梯
4小组名词解释:盆地
盆地:顾名思义,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们就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 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
师:课件闪烁:“黄色地区”分布地形图出示:海拔2 0 0 0~10 0 0米之间
3小组汇报第三级阶梯
4小组名词解释:平原、丘陵
平原:平原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0—5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区。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隆起高地。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相对
起伏在200m以下。
师:课件闪烁:“绿色地区”分布地形图出示:海拔大多在5 0 0米以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对课本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积极活 跃的气氛中获得对中国三级阶梯的认知;通过教师呈现层次分别、标示不同颜 色的三级阶梯的课件以及直观的.数据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中国的三级阶梯的形 状,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通过对高原、平原、盆地等词进行解释,为接下来的国 土寻秘活动做准备。
(2)实践体验
分发“三级阶梯”空白地图,请学生 用不同的颜色上色。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对地图进行上 色,让学生更加生动直接地获得对中国地 形地势的感知和体验。
师小结:从地图上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延伸到海洋, 这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 利用落差,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资源,可以利用落差进行发电。地势特征 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很大。东部地势较低平,人口稠密、农业条件较好、交通 便利的地区,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第二级阶梯地势起伏较大,多高原、 盆地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 冷,形成闻名遐迩的高原气候和雪山之巅的风情。
这样,才有了语文课本中所描 写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老北京的春天》、《富饶的西沙群岛》、《日月潭的传说》 和《三峡之秋》等美丽的景色。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经历也是生活经验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将语文课本 知识融入小结之中,图文并茂地呈现给学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进 一步领略地势的差异造就了祖国山河的秀丽、梦幻、奇特。
三、小组协作:国土寻秘
师:同学们,今天的国土寻秘活动又开始了! 看看今天我们各小组的任务是 什么呢?
1找一找、贴一贴。
师:刚才咱们第四小组的同学向大家 解释了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含义。下面, 就请各小组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四大高 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国土寻秘活
动。
师:同学们找得真是又快又准!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帮老师把这些 高原、盆地、平原的名字贴在相应的位置。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找一找、圈一圈
师:不过呢,咱们的任务还没有结束哦!第二个任务一一请在地图上圈出你 们曾经去过的地方,并说出它在祖国的哪一级阶梯上,属于什么地形区?
学生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和对学生生活经验的调动,让课堂与生活成为有机 联系的整体,化抽象为形象,同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加深学生对祖国三级阶梯的理解。
四、课堂延伸:江山多娇
播放短片《江山多娇》
师总结:中国地势独特多样,孕育 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土地。地 势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造就了千奇 百怪的高山、峡谷;点缀了万紫千红、 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养育了 56个民 族深厚的文化底蕴、风俗习惯、民族特 色。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了祖国美 丽、神奇的壮丽景色。让我们饱含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大声说:祖国,
我爱你!
课件呈现:祖国,我爱你!
师生齐:祖国,我爱你!
【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视频短片和音乐,让学生再一次感受中国奇特地势造 就的华夏之美,从而产生由衷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三级阶梯上的国土
第2篇:《三级阶梯上的国土》教学反思
三个梯子在土地上是北正常版字符和社会第九书可爱的国家单位主题我们住在土地上的内容。通过以前的研究内容,用地图,我国的地区,海域,区域,邻国和北京的首都都有最基本的了解。三个梯子在陆地上从中国地形特点角度剖切,向学生展示我们地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让我们的学生进一步深化在祖国的领土上作为一个高胸胸部的鸡深深的理解!
在设计和教学的三个梯子在陆地上,我们把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总是放在第一位,深深体会我们的土地是多么有趣和可爱!我们能够在这样的土地上生活自豪和自豪。
事件的设计是本课程的特点。教学,我们使用土地搜索秘密,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地形进行区分,告诉,找到,不仅能了解中国三个梯子区域的范围,不同地区的高空,准确地知道中国三大梯子的地形意义的学生也了解高原,盆地,平原构成中国三大梯子的土地 成为一部分。让学生通过地图学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壮丽和可爱的山河!学生爱国主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不知不觉有发展和升华!
教这个课,我牢牢掌握以下三个特点,看到大显示三个梯子的魔法和魅力。
1.以颜色为基础,突出梯子的特点。每个熟悉中国领土的人都可以从地图上快速找到颜色,并根据梯子的意义确定地形的颜色。因此,从颜色引导学生观察,一方面可以区分三个梯子的具体边界,一方面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记住它的地理位置和分布特征。
2.突出显示梯子的地形。围绕三个,梯子的学生熟悉与主题紧密相连的词语的形象,反过来介绍了流域的三个步骤,突出了我们三个步骤西高东低地形,有利于事物的文化,交通,农业,能源开发与发展。
3.到风景显示梯子的风格。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生活环境创造和培养了中国不同的文化景观,风俗和美丽的风景。不仅发挥回声的作用,而所选图片充满民族特色。
课堂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学生在课前收集的信息在课堂上没有显示和传达,虽然课堂的控制,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发挥,未来需要改进课堂。
第3篇:《三级阶梯上的国土》教案设计
《三级阶梯上的国土》教案设计
学情分析
对于我国五种主要地形,学生对平原及山脉较熟悉,对盆地、丘陵、高原三种地形还比较生疏,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只知道到青藏高原旅游空气稀薄,会有高原反应,草原,有一种一望无际、心旷神怡的感觉,对什么是地形、地势和地貌了解甚少,更不知道什么是海拔。对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基本没听说过,也不知如何划分和为什么这样划分。对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有的听说过,但对于它们的位置并不了解。对于我国地形的“山地多,平原少”,从来没有思考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对学生的实情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思考,同时也作好上课前的有关知识铺垫,
学生认识地图、图表、图例的能力,还比较低,如何利用地图展开教学,是本课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多样的地形地貌。
2.知道我国的地势西高
第4篇:三级阶梯上的国土小学品德教案
三级阶梯上的国土小学品德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多样的地形地貌。
2.知道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中国地形图,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可能需要的各种书籍、杂志、画报等(尽可能是社会声誉较好的出版社的出版物)。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复习检查。
(1)指挂图练习:指出我国的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家乡所在的省(自治区)、省会(自治区首府)。
(2)教师讲解:“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学习地图的时候,认识地图上的图例和颜色十分重要。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首歌谣押‘平原、低地用绿色,高原、山地黄棕色,河湖、海洋用蓝色,雪线以上用白色,密集的小点是沙漠。’”
2.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
第5篇:三级阶梯上的国土小学品德教案
三级阶梯上的国土小学品德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级阶梯上的国土小学品德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多样的地形地貌。
2.知道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中国地形图,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可能需要的各种书籍、杂志、画报等(尽可能是社会声誉较好的出版社的出版物)。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复习检查。
(1)指挂图练习:指出我国的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家乡所在的省(自治区)、省会(自治区首府)。
(2)教师讲解:“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
第6篇: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三级阶梯上的国土》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三级阶梯上的国土》教学反思
《三级阶梯上的国土》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第九册《可爱的祖国》单元主题一《我们生息的国土》中的一个内容。通过前面几个内容的学习,借助地图,对我们国家的面积、海域情况、政区的划分、相邻的国家和首都北京都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三级阶梯上的国土》从“中国地形特点”这个角度切入,给学生展示了我国地形的复杂与多样,让我们的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祖国版图多像一只昂首挺胸的胸鸡”的深层理解!在设计与教学《三级阶梯上的国土》时,我们把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教育始终放在了第一位,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国土是多么的有趣与可爱!我们能生息在这样的国土上是多么的骄傲与自豪。活动设计是本课教学的特色。教学中,我们借助“国土寻秘”让学生通过对祖国地形的分辨、讲述、寻找,既了解了我
第7篇:惊弓之鸟阶梯教学设计
篇一:《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
荷塘篁湾中心小学 李志华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了解文意,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简单批注。
(4)查阅有关惊弓之鸟的资料。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古代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只拉一下弓,就使这只大雁惊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后来人们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课文是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叙述的:更羸说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更羸试
了一下,大雁果然掉了下来;更羸告诉魏王虚发雁落的原因:这是一
第8篇:中国地形三级阶梯界限
我国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突出反映了我国地形西高东低。我国地形为阶梯状,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扩展资料
地形特征
中国地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潮湿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这种地形,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还使许多河流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诞生庞大水能。
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