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26 08:34: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孔雀东南飞》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

一、 文学常识

1.《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长诗”。它代表了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成就,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诗》被合称“乐府双璧”。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诗前小序,为徐陵所加。

2.汉乐府民歌:汉武帝时,政府设了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叫乐府。它的具体任务一是将文人创作的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诗谱上曲,以备朝廷在举行大典、祭祀和欣赏时用,二是广泛收集民间歌谣曲调,配制歌谱,供统治者娱乐。后来人们把乐府中保存下来的歌辞也叫“乐府”,统称“乐府诗”。其中的民歌部分,称为“乐府民歌”。来自民间的乐府诗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乐府的精华所在。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总集。乐府诗分为十二类,民间无名氏的作品多数收集在“鼓吹曲”“相和歌”“杂曲”“清商曲”“横吹曲”这五类中。特点:现实主义精神,叙事性强,语言朴素,比兴手法,五言为主。

二、知识链接

1.五更:古人把晚上19点至凌晨5点平均刬分为五段,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对应的时辰分别叫做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

2.铺陈手法:犹如《诗经》中的“赋”,汉儒云:“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直书其事,反复叙说,犹今之排比。汉赋将这种手法发展到了极致,“铺采摛文”(用华丽的辞采进行铺陈,描述),“体物写志”(或刻画事物,或抒发情感),富丽堂皇。

3.偏义复词:古汉语中两个意义相反或相近的词组合在一起,只取其中一字的意义,另一字只陪衬,叫做偏义复词。

三、资料选摘

1.《礼记》:“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2.《孝经》:“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五刑之属三千,面罪莫大于不孝。”

3.汉魏风气一瞥:西汉,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新寡的卓文君与之私结良缘;东汉,邓元仪之妻被后嫁给华仲,后华仲做了大官,偕妻过街市,令邓元仪羡慕不已。另有蔡文姬三嫁等。

4.程朱理学:妇女缠足是南北朝之后事,到北宋程颐、南宋朱熹后,礼教之风日趋严厉。“去人欲,存天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四、基础知识练习

1.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箱帘六七十摧藏马悲哀

蒲苇纫如丝合葬华山傍

2.一词多义

相:相见常日稀为:为仲卿母所遣

誓天不相负十七为君妇

好自相扶将为诗云尔

嬉戏莫相望非为织作迟

儿已薄禄相阿母为汝求

叶叶相交通慎勿为妇死

始尔未为久

区区:何乃太区区感君区区怀

谢:谢家来贵门适:始适还家门

多谢后来人处分适兄意

阿母谢媒人适得府君书

3.解释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4.解释带点词

共事二三年汝岂得自由

可怜体无比槌床便大怒

再拜还入户自可断来信

渠会永无缘处分适兄意

本自无教训蹑履相逢迎

勿复重纷纭叶叶相交通

守节情不移妾不堪驱使

五、情节梳理

根据下面概括的段意指出相应的起止章节

引子起兴()

开端被遣()

发展誓别()

再发展抗婚()

高潮和结局殉情()

尾声化鸟()

六、人物品性

找出几个重要情节中刘兰芝的表现,并归纳其个性品质

面对遣返:表现

品质

面对离别:表现

品质

面对逼婚:表现

品质

面对死亡:表现

品质

七、表现手法

第2节“十三能……诵诗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课文中还有其他例子,找出来,谈谈作用。

八、结构特点:(一)照应

例:第2节,“十三能……”与第13节“十三教……”第23节“左手持刀尺……”

还有哪些,请你找出,并谈谈每处照应的作用。

(二)开头和结尾

引子和尾声去掉后并不妨碍故事的完整,但却不能去掉,能谈谈它们的作用吗?

九、主题归纳

本诗通过(),歌颂了(),批判了()。

十、难点讨论

1.焦母为何驱遣兰芝?

2.刘兰芝作为一个被休的女子,作者为何要写她成为府吏、郡守争相求婚的对象?

十一、课后品读

1.《上邪》

汉乐府民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2.《钗头凤》

南宋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归,人空瘦,泪痕红挹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3.答夫

西汉卓文君

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十二、结语

有感

本案作者

牛郎织女七夕会,山伯英台化蝶随。

世间纵有无情棒,真爱何曾被摧毁?

小窗

第2篇:《孔雀东南飞》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相”“见”等一词多义。

4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5注意把握本诗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学习重点、难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相”“见”等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4.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方法指导】

理解性阅读与鉴赏性阅读

【知识链接】

一、文体及作家作品

1、文体知识--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乐府诗,从结构体制看,有专用的诗题,常见的有“歌”“行”“吟”“曲”等,后人称为“乐府歌行体”。从语言句式看,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词多口语化,通俗生动。从音韵节奏看,押韵比较自由多样。从表现方法看,除一般的比兴手法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用对话和细节来刻划人物。汉乐府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的乐府诗歌,以五言为主,句式灵活,语言流畅。

2、作家

徐陵(公元507一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文学家。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纵横有口辩。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官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曾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徐孝穆集》。

3、作品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_,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选自《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开头一篇小序,叙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未建安中,但成诗时间可能稍后一些。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4、《孔雀东南飞》写作的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

【学习过程】

一、(布置预习)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公姥()伶俜()腰襦()葳蕤()聘礼()磐石()拊掌()否泰()赍钱()踯躅()冥冥()摧藏()奄奄()仕宦()

自我补充:

二、(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相关资料,解决文言问题。并在书中标划出来这些字词句。

1、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其义。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娶妻)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而结实)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嘱咐)

摧藏马悲哀(“藏”通“脏”,脏腑)儿今日冥冥(“冥冥”通“暝暝”,日落)

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2、找出下列的偏义复词并解释。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叫化石语素。例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之意。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

便可白公姥(偏“姥”)昼夜勤作息(偏“作”)我有亲父母(偏“母”)

逼迫兼弟兄(偏“兄”)否泰如天地(偏“泰”)其日牛马嘶(偏“马”)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的词语

守节情不移(古义:遵守府里的规。今义:指妇女不改变节操。)

妾不堪驱使(古义:使唤。今义: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

共事二三年(古义: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

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

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或同情。)

以此下心意(古义:委屈。今义:对人的情意,意思。)

勿复重纷纭(古义:麻烦。今义:多而杂乱。)

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感君区区怀(古义:真情挚意。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自可断来信(古义:指来做媒的人。今义:寄来的书信。)

承籍有宦官(古义:官宦,做官的人。今义:太监。)

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

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方便。)

蹑履相逢迎(古义:迎接,迎着。今义:说好话巴结别人。)

人事不可量(古义:人事变化。今义:关于人员的录用、调配、培养、奖惩的工作。)

生人作死别(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的人。)

奄奄黄昏后(古义:暗沉沉的。今义:气息将绝。)

叶叶相交通(古义:交互相通。今义:指往来通达。)

多谢后世人(古义:多多告诉。今义:非常感谢。)

4、词类活用:

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手巾掩口啼(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卿当日胜贵(时间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槌床便大怒(名词作动词:拍,敲击)

自名秦罗敷(名词作动词:取名,名叫)谢家事夫婿(名词作动词:侍奉,服侍)

交广市鮭珍(名词作动词:买,购买)千万不复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逆以煎我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像受煎熬一样)足以荣汝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华))

便利此月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最吉利)戒之慎勿忘(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警戒)

以此下心意(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委屈)窈窕艳城郭(形容词作动词:长得最美)

理实如兄言(名词作状语:按道理)朝成绣夹裙(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仕宦于台阁(名词作动词:做官)头上玳瑁光(名词作动词:发光)

5、本诗中“相”字出现比较多,而且用法不同,请试作区别。

“相”,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看。引申为“单相”,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如:“相信(信之)”“相知(知之)”等。其次表示互相、交相的意思,如:“相识”“相同”等。此外,还可作名词、动词,如“相貌”“辅助”等。本诗中“相”字出现过十九处,指出下列各句中“相”字的作用和意义:

及时相谴归(代词,“我”)会不相从许(代词,“你”)还必相迎取(代词,“你”)

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相互,彼此)好自相扶将(代词,“她”)不得便相许(代词,“你”)

儿已薄禄相(名词,相貌)黄泉下相见(副词,表示相互,彼此)

叶叶相交通(副词,表示相互,彼此)

6、“自”的用法,“自”作“”自己解释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诗中的“自”字解释如下:

①我自不驱卿(本)②本自无教训(本是)③自可断来信(即)④葳蕤自生光(且,还是)

⑤自名秦罗敷(其)⑥自名为鸳鸯(其)⑦好自相扶将(亲自)⑧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

7、解释一词多义

(1)为为诗云尔(作,写)(2)故故谴来贵门(特意)(3)举举言谓新妇(张开)

非为织作迟(是)大人故闲迟(仍旧)举手拍马鞍(抬起)

为仲卿母所遣(被)知是故人来(旧,老)莫令事不举(成功)

始尔未为久(算,算作)故作不良策(故意)举手长劳劳(举起)

阿母为汝求(替,给)

(4)意何意出此言(料想)(5)令岂合令郎君(敬辞)(6)见君既若见录(我)

恐不任我意(心意)便言多令才(美好)渐见愁煎迫(被)

莫令事不举(使,让)相见常日稀(见面)

8、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1)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2)为仲卿母所谴(被动句)

(3)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4)今日被驱遣(被动句)

(5)徘徊庭树下(状语后置)(6)渐见愁煎迫(被动句)

(7)非为织作迟(判断句)(8)仕宦与台阁(状语后置)

(9)君既若见录(宾语前置)(10)出置南窗下(省略句)

(11)汝是大家子(判断句)(12)便复在旦夕(状语后置)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根据情节用四字词语概括课文层次。

小序--托物起兴(1自然段)

开端--兰芝被遣(2-5自然段)

发展--夫妻惜别(6-12自然段)

再发展--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

高潮--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

尾声--告诫后人(32自然段)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2、研读文本:

(一)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二)铺陈:

(1)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分析: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2)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分析:第十三段是第二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3)第二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九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无论哪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

同学们初中时学过的乐府诗《陌上桑》,在描写秦罗敷的美貌时,也是用了横的铺陈。

(三)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

分析:“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比”的运用。“磐石”和“蒲苇”一坚一纫,恰到好处地表明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四)、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四、人物形象和对话:

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一般有如下: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揣摩:

第一,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1、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也可见焦母蓄谋已久,兰芝自求遣归是一种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反抗行为。)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果断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上堂拜阿母”到“嬉戏莫相忘”--镇定,庄重(我们看到了漂亮能干、勤劳善良、果断坚决、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举止得体的兰芝。)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这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忠于爱情,忍辱负重,据谨懦弱,胆小怕事,但又有一定叛逆精神。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对爱情坚贞不逾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懦弱,胆小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

“何乃太区区”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r>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其中有质问:“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小结:课文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兰芝那样的女性,在《孔雀东南飞》之前,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另外,诗中作者还运用了抒情性的穿插,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等诗句,有助于对人物的处境和心情的深入刻画。

【拓展延伸】

1、分组讨论: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

2、该诗:朗读第二段,请你从每一句中删去一个字,五言变四言,但整段含义不变。

全段可修改如下:

“十三织素,十四裁衣,十五箜篌,十六诗书。十七为妇,心中苦悲。君为府吏,守节不移,妾留空房,相见日稀。鸡鸣机织,夜夜不息。三日五匹,大人嫌迟。非为织迟,君妇难为!妾不堪使,徒留无施,可白公姥,及时遣归。”

分析:五言变为四言,内容完整,语言凝炼,语音朗读呈“二二”分配,如果用一个字挤入这种板块式的结构中,那么就呈现出“二二一”“二一二”“二一一一”的灵活的样式,有了波澜,并使语音得到延宕,更显委婉。在这里,更符合温柔、善良的刘兰芝的委屈的诉说。

小结:四言凝炼整齐,五言灵活委婉

【当堂检测】

1.在连贯的话语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谓之互文。请指出下列选项中没有运用此手法的一项。(B)

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B.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分析下列诗句的含义,选择最适宜的答案:

(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这里兰芝自请遣归的原因是:(A)

A.兰芝不堪凌虐,深知被遣乃形势所趋,毅然以此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

B.兰芝不能承受繁重的操劳,深知自己与婆婆的矛盾不可能得到缓解,愤然以此作为对婆婆的反抗。

C.兰芝不堪凌虐,深知婆婆与自己水火不能相容,只能以此作为脱离苦海的方法。

D.兰芝不能忍受孤苦的处境,深感在焦家当媳妇的艰难,于是以此警告丈夫和婆婆,表明自己的愤懑。

(2)“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些诗句着力铺陈的作用是:(C)

A.表明兰芝恋恋难舍,强作精神,掩饰内心的哀怨。

B.表明兰芝不甘示弱,有意在婆婆面前示威。

C.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D.写出兰芝有意装饰,绝不肯受别人歧视的心理。

(3)“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她的话表明:(D)

A.兄长所言虽然不合情,但合理,应该遵从。

B.终究给兄长添了不少麻烦,理应遵从兄长安排。

C.自己无可奈何,只好听凭兄长的处置安排。

D.对兄长有清醒的认识,不抱任何幻想。

(4)“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这样极力铺排太守迎娶的场面,作用是:(B)

A.表现兰芝的身价,反衬焦母的愚陋专横。

B.表现兰芝的身价,反衬她的悲惨命运,加深悲剧气氛。

C.太守家的重视与焦母的凌虐形成鲜明对比,表现焦母的专横无理。

D.隆重的迎娶与兰芝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兰芝对爱情的忠贞。

3.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口如含朱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勤心养公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当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贺卿得高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执手分道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C)

A.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B.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人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

C.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独出心裁,创造性地采取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民互动的特点。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析】A“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指两者完全一致,但语境中只有“一场”茶话会,和哪个一致?B“等量齐观”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而语境中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了,没有量的差别了。C”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D“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在句中情感色彩不当。

(10年江西卷)

2.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解析】A.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

郑玉玲

第3篇:《孔雀东南飞》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长篇叙事诗的特点

(2)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3)学会通过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一、背景

在东汉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相当苛刻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本文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在焦母的威逼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

二、解题

(1)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时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孔雀东南飞》学案3课时(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篇叙事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阅读学案中有关文学常识,了解汉乐府的特点

②听朗读完成课堂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孔雀东南飞》故事梗概

【学习重难点】

1.了解长篇叙事诗、汉乐府的特点

2.梳理通假字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背景

在东汉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相当苛刻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本文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在焦母的威逼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

(二)解题

1.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兰亭集序》教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

能力目标:1.理清课文内容层次;2.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情感目标: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知道唐太宗吗?他在临死之前泪流满面向唐高宗央求道:“父王为创立大唐,历尽艰辛,而今天下托付给你,我也放心,父王只从你这里要一样东西。”那位同学知道他要什么?对!他说:“我所要的‘兰亭’真本,可与我同去,你的意思如何?”高宗点头答应了,太宗也就一命呜呼,气绝身亡。王羲之遗世的最佳书法珍品,就这样葬入了昭陵了。此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孔雀东南飞》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雀东南飞》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