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五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整理复习题
五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整理复习题
基础作业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算一算。
12+15= 78-12=
16+13= 1-15=
13+15= 79-13=
56-14= 45+212=
2.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分数,在上面的括号里填上小数。
3. 在 里填上“”“”或“=”。
45 0.9 0.7 910
2.4 214 0.25 725
0.166 16 425 0.16
综合提升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4.填上合适的数,使每行的3个数量都相等。
5. 把下面各分数写在相应的圈里。
27 1925 4150 1115 49 716 526 21100
6.算一算。
拓展探究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7. 学校准备在”六一”儿童节为学生购买一些水果,以下是学生喜欢吃水果的.情况统计表:
(1)喜欢吃桃子和香蕉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比喜欢吃苹果的学生的比例多几分之几?
(2)喜欢吃桃子、香蕉和西瓜的学生人数共占学生总数的几分之几?
(3)如果只购买一种水果你建议买什么?为什么?
8. 三根铁棒长度如图,现要从中选择两根焊接起来,长度不少于0.75 m,并且尽量减少浪费,应选择哪两根好?
第2篇:【教案】五年级上第四单元
13、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1、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来体会作者的心里变化过程。
: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1、生字读音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一)、初步了解情感
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 依依不舍 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2)、逐句指导: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3、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当堂训练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遍;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遍。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附板书设计
29、钓鱼的启示
我 父亲
钓 鱼 得意
放 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一)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二)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二)交流与指导:
1、提问: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3、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4、指导朗读这段话。
三、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如:
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28、钓鱼的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反思: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生字,能借助词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1、通过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2、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1、引导学生感情读文。
2、激发学生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在组内交流读书体会。(可在书上做上记号)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学生读后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交流预设: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
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货轮:运输货物的轮船。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布样:裁好的、准备制做衣服的布料。
三、研读课文,见解交流
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提问预设:
(1)为什么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2)怎样理解“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而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的含义。
(3)父亲的教导为什么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交流预设: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这两句话看似直白,却含义深刻。父亲接下来讲的话“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就是对这两句话的补述。
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千万不能灰心,首先要有决定去走另一条路的信心和勇气,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
“我”后来所举的两个例子,完全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⑤父亲的教导人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虽然“我”所叙述的例子只是两个,但事实上绝对不止。父亲的教导,帮助“我”战胜过许多困难,获得了很多成功;更重要的是,父亲让“我”从小就建立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向困难屈服,不把自己堵死在一条路上,这种态度,这种思维方式,的确让人“一生受用不尽”。
四、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千万不能灰心,首先要有决定去走另一条路的信心和勇气,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
五、总结写法
体会文章的写法,哪里是详写,哪里是略写?(自由发言)
课文表述两个例子的时候,详略处理得特别好:前一个例子详写,后一个例子略写,只着重写了时装展如期开幕的情况和人们对这次时装展的反应,文字不多,却很说明问题。
选择材料的恰当和表达的详略得当。更好体现“我”在父亲教导的启发下,战胜困难,是“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的。
六、拓展总结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在困难面前另辟蹊径时,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的确是一句让人终生受益的话,人有了这样的生活理念,就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尽管你们还是学生,但生活中也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联系自己的经历(或所了解的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一句鼓励自己战胜困难的话。
七、当堂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yàn huì pǔ sù chuí tïu sàng qì luî yì bù jué
()()()()
2.仿例写比喻句。
例: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高兴时:
伤心时:
八、板书设计: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另辟蹊径: 1.走出一条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的道路;
2.举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
走另一条路试试+坚持不懈=成功 反思:
15、落花生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联系实际体会课文重点句的含义,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用的人。
3、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
在学习中渗透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理的写法及其所喻的道理。
2.弄清课文的主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划分: 2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资料。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î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
四、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桃、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地长鲜红嫩绿
印象挖起来才知道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
默地为人类奉献)
(4)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5)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三、召开小辩论会,张显学生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五、当堂训练
背诵课文
六、小结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七、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花 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埋在地里 高高地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反思:
16、珍珠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和一首节奏舒缓配有鸟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老师想知道你和什么动物交过朋友?
2、探求新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珍珠鸟)
3、略读课文我们该怎么学习?
评:让学生看老师板书,虽然简单,但不是形式,它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另外,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略读课文应突出的更充分。而且应在略读课文中体现学生运用前面已有的方法来学习,所以怎么学的方法,也应该逐步建构。
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遍读课文,请学生大家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第二遍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
(板书:怕人----亲近)
二、质疑问难,探究学习
1、对文章的某个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等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2、疏理学生质疑,布置学习活动:
请你探究:
① 动笔读书: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②真情播音员: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③小小思想家: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④作家的知心人:作者是怎样把珍珠鸟写得这么可爱的?说说看。
3、学生自己独立学习课文。
三、合作交流,强化表达
1、全班交流学习活动:请你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体会,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来作交流。
(学生发言)
2、作者说的仅仅是人和鸟之间的信赖吗?(板书:信赖)
3、是啊,一只本是怕人的珍珠鸟,因为信赖,变得与人亲密、友好。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对这句话也有了自己的理解,老师也想用自己笔像作者一样写下自己对信赖一词内涵的赞美和认识。你们想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动笔吧!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真情相融;信赖是一盏明灯,照亮你勇敢前行;信赖是一缕缕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让自然生机勃勃,和谐共存。
4、交流书面感受。
四、小结
是呀,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坦诚,互相信赖、理解、宽容,和睦相处。这就是《珍珠鸟》给我们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的事,写下一篇日记。
六、板书设计 大鸟 信赖 探脑袋
珍珠鸟────────────人屋里飞
小鸟
爱喝茶水
啄笔尖
肩头睡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交流,从中得到启发。
2、指导写清漫画内容,并借写作表达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
1、根据学生所选的角度不同分小组进行口语交际。
2、在习作前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大胆写作。
:
激发学生对生活这本无字书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教学难点;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让我们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2、学生阅读口语交际要求。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1、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带来启发的事情;给你带来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2、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3、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三、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四、教师总结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导入习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的启示。今天我们就你感悟最深的漫画来写一写。
二、写作指导
1.看书认真观察,进行思考:
“漫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意思?你对这幅漫画有怎样的想法?
2.同桌交流,互相补充。
3.组内交流,互相启发。
三、自主习作,自读自改
四、同桌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五、全班交流
1.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2.再次修改
六、布置作业
继续写作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标:
1、2、回顾本组课文,找出其中的重点语句进行交流,以及从中受到教育。
3、回顾其他方面的学习收获。
4、读背名言、谚语,引导学生做一个坚强、努力的生活有心人。
5、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1、通过摘抄、读背、交流几个步骤交流学习所得。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这些名言中蕴含的哲理。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从成语故事中得到的体会。
引导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重难点:
1、读背名言、谚语
2、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的原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在生活中有时一件小事、一幅漫画、一次活动、一张照片、甚至一句话都会使人获得启示。本组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篇课文都通过一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讲出了作者受到的启发。这些句子给我们的生活又带来了哪些启示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
二、明确交流要求
1.阅读交流平台,谈谈要求。
2.和同学交流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到的类似语句。
三、回顾课文,选择供交流的课文,分组交流。
1.选择一篇印象深或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要内容以及所得到的启示。
2.按所选课不同,分小组交流。
3.各自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交流重点词句给自己的启示。
4.联系生活实际,再次谈体会。
四、布置作业:
摘抄重点句段,并写写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初读这些名言警句,注意读准字音,理解意思。
(1)指名读,及时正音,再自由读。
(2)了解这些名言警句的含义。
(3)小组比赛读,说说发现了什么?
2、练读
学生熟练的朗读名言警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
3、背诵
三、学习成语故事
1.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3.了解寓意。
4.作业。
背诵名言警句;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四、小结
第3篇: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20分)
1.三角形的面积=(),字母表示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字母表示()。
2.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直角边分别是6cm和8cm它的面积是()c㎡。
3.一个梯形的上底是6厘米,下底是10厘米,高是0.4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1分米,高是底的2倍,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5.一个等腰梯形的面积是20平方米,高是4米,下底是3米,上底是()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底是10厘米,高是()厘米。
二、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入括号中。(14分)
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底是8厘米,高是()厘米。
A.6B.3C.12D.24
2.一个平
第4篇:五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计划解析
五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计划解析
教材简介: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 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2. 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第5篇:五年级上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一家亲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一家亲
主题一
中华民族大家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民族的团结、和睦、平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二、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民族状况、基本情况、民族政策。
三、教学难点:感受民族众多、平等、和睦、互助。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观察身边不同民族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了解相关民族政策;收集民族间交往、团结、互助的事例。
教师准备:准备我国
第6篇:人教版五年级上第四单元作文
文明只差一步
我看过这么一幅漫画:
风和日丽的早晨,秋涵和晨凯走在上学的小道上。一阵扑面而来的臭味不得不让他们捂住了鼻子。“什么味儿啊?这么臭!”晨凯瓮声瓮气地说道。“好像,好像是垃圾箱里发出的味道。”两人赶忙跑过去,那些饭菜洒在了外面,可乐瓶,煤渣,瓜壳纸屑到处都是。还有一块香蕉皮,一半在外,一半在里,还发出阵阵恶臭。苍蝇。蚊子围在一旁,不时“嗡嗡嗡”地叫着,实在是恶心。
秋涵眉头紧锁,不管三七二十一,弯下腰,一次,两次„„她虽然已经挥汗如雨,却不肯停歇。“这样也不是办法啊!就算秋涵把垃圾捡干净了,但明天,后天,依旧会有人丢,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乱丢乱扔的问题,怎么办呢?有了。”晨凯从书包里抽出一张白纸,提笔写道:文明—只差一步。秋涵也把垃圾捡完了,把纸粘上去,两人相视而笑。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