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二年级第二课时练习六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六第1~5。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89= 53+7= 64+9=
57+4= 6+29= 73+8=
29+7= 92+8= 54+20=
集体口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板书课题:练习六(1)]
二、练习。
1.练习六1。
独立口算,集体订正时提问。
每一组的第1题与第2、第3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第一题是不进位加法,第2题是进位加法,因此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1。)
2.练习六2。
老师可以将第2题做成道具,改动要加上的一位数,让学生多练几次,掌握计算方法。
3.练习六3。
(1)出示第3题,老师说明题意: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得数,并把它圈起来。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圈的是哪个数?另一个得数错在哪里?今后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4.练习六4。
(1)出示第4题,指名说图意,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各原来有37张光盘,再放3张就满了,求一共可以放多少张光盘?)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5.练习六5。
先计算后比较。
(1)先找出哪几道题进位加,哪几题不是?
(2)每一组的上下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主和不同的地方?
(3)24+3与24+8为什么一题得二十几,另一题和三十几?
老师小结:在计算加法,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十位上的数要加在十位上,个位上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一、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练习六(1)。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算一算。
(一)45+3= 3+52= 6+40=
45+5= 8+52= 6+44=
45+8= 9+52= 6+49=
(二)49+3= 52+6= 4+68=
49+30= 52+9= 4+66=
二、在正确的得数上打“√”。
54+9(63 53 73)8+63(71 61 72)
95+5(99 90 100)75+9(84 74 85)
三、直接写出得数。
2+89= 55+5= 92+8=
57+40= 6+29= 64+9=
29+7= 30+70= 75+20=
教学后记:学生忘了进位,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第2篇:二年级语文《丑小鸭》第二课时教案
二年级语文《丑小鸭》第二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1、体会丑小鸭离家之后的不幸的遭遇以及他乐观的态度。
2、体会丑小鸭长成白天鹅之后的快乐的心情。
3、学生能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一些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丑小鸭,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丑小鸭的模样以及在家遭受的不幸,那位同学愿意来说说!
是啊我们都为丑小鸭难过,都为丑小鸭不平!丑小鸭也是离家出走了,可是他有没有想过离家之后的情形呢?
二、初读
1、读课文3.4.5.6.小节,自由读!
2、读了之后,你想对丑小鸭说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自己的不幸和长大后的.快乐,适时板书)
不幸
幸福
三、学习3.4小节
1、指名读3.4小节
2、自由读,
3、读了这两节你有什么话?有什么要对要对丑小鸭说的?(估计学生会说丑小鸭你真可怜)
4、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你会把他读好吗?指导朗读!是啊天气越来越冷,可是丑小鸭有没有想到回家去?家里多好,即使妈妈不疼它,哥哥姐姐欺侮它,可是还是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啊,丑小鸭回去了吗?它怎么想的呢?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
5、提问:丑小鸭离家出走后,受欺侮的情况改变了吗?他应不应该出走!是不是离开家就会变成白天鹅了呢?那么又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白天鹅了呢?
四、学习5.6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读5.6小节,
2、读了这两节你读懂什么?
3、你再来读读,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丑小鸭的美丽!那些句子体会到丑小鸭的快乐!那么你会读好这些句子吗?
4、指导朗读
A、啊,多美的鸟!我要是像他们一样美丽,别人就不会瞧不起我了。让我仔细看看他们吧!
B、丑小鸭低头往水里一看,看到一个美丽的倒影,雪白油亮的羽毛,又长又软的脖子,丰满有力的翅膀,漂亮极了!
你会相信这就是曾经的那只怪木怪样的丑小鸭吗?丑小鸭自己相信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你会读吗?
如此美丽的白天鹅,我们真为丑小鸭感到高兴,丑小鸭也是高兴的不得了,他扬起翅膀,伸长脖子,从心底里发出快乐的呼喊(生):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幸福的一天!
五、延伸课文
你学了这篇文章一定有话说吧,那老师给你一个机会!?
对小鸭子说
对鸭妈妈说
对猎狗和小鸟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第3篇: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共同观看了神舟六号发射升空的录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关注有关神舟六号飞行的情况。你能读出神舟六号飞越兰州和高雄上空的时刻吗?记下来。
(课件展示,飞越兰州9时19分,飞越高雄9时24分)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我们在认时刻的时候,要先看时针,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谈话:再来看这两个时刻,你观察一下,神舟六号飞到高雄时(9:24)比飞到兰州(9:19)晚多少时间?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交流计算的方法。
教师小结:在计算相差多长时间的时候,除了可以用钟表拨
第4篇: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温故互查】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请二人小组完成温故互
【自学检测】
查内容。要求:二人小组互讲,组员给组长复述,组长检查纠正。)******00小结: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或()后面的0即可。【设问导读】
仔细阅读课本第74页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木星的直径是142800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它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尝试把上面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数。你是怎么想的?
2、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小数?能不能来保留一位或者两位小数?方法又是怎样的?
3、像这样的题目保留小数以后应该怎么办?后面的万或亿字是不是可以省略不
第5篇:第二课时教案
、愚公移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文复习情况
二、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
第一段:极言太行、王屋两座山的高大,交代它们的位置。第二段:具体写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第三段:写愚公和智叟的对话。第四段:写愚公移山的胜利。
三、合作学习,研读课文
(一)请同学们看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用课文原句来回答
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
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3、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4、倒土的地点是哪里?
5、他怎样具体行动的?
6、山最终移掉了吗?
7、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8、.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 答案: 两山规模:“方七百里,高万仞” 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地点:“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行动:“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结局
第6篇: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案
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你的妈妈是
第7篇:二年级下《happy time》第二课时教案
二年级下《happy time》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第 6 单元,是一个复习单元,复习本册书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所学单词、词组及句子。
2、锻炼学生听、说、读单词和句子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卡片、录音机等媒体,通过游戏、练习等活动,复习所学单词及句子,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优秀生帮助后进生,发挥其优势,带动后进生共同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
巩固单词、词组、句子,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对话。
四、教学难点
能进行实际对话,并能够较好完成练习。
五、课时
本单元共 2 课时,本节课为第 2 课时。
六、教具
卡片,录音机
七、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第8篇: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二时教
案
第二时
一、复习导入、词语:木柱曹冲官员几根议论重量
一杆秤砍下画线为止
2、想一想,文中讲了一什么事?
精读文
第一自然段
自读,讲了一什么事?(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2、文是怎样描写这头大象的,用“~~~”画出文中的句子。
3、这大象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话中看出它又高又大?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4、拓展:
(1)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两把大扇子),鼻子像(一个长长的钩子),尾巴像(一根小小的辫子)
(2)弯弯的月亮像()。
红红的太阳像()。
()像()
(3)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一边(),()一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