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引发思考
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封信齐读课题《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看着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读阅读提示,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 说说这两封信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读第一封信,说说张国强同学碰到了什么烦恼的事?他认为引发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 读第二封信,说说柯岩的回信中哪几段话对国强帮助最大。
4、 指名朗读6、7两段话,说说柯岩是怎样帮国强找到朋友与他疏远的原因的。划出能帮助国强解决烦恼的句子。
5、 读句子,谈感受。
班主任曾找我谈过话,给我讲过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也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话。
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article/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6、 讨论:当自己取得些荣誉,朋友和你疏远时,该如何处理?
7、 将柯岩的回信中对你有帮助的句子背下来,或写下来做为勉励自己的话。
三、联系实际,明白道理
1、 读了这两封信,从国强的事与柯岩小时候的经历中,你又有什么收获?
2、 出示句子:
《楚辞.卜居》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齐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3、 你还从哪些故事或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吗?
四、了解信的格式,学习写回信。
1、 读课后的泡泡,说说有什么发现。
第2篇: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第3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教学重难点: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现在我有事和朋友联系的时候,最常用的就是通过电脑发邮件和打电话,可是最让我难忘的却是上学时和朋友之间的那一封封书信。从古至今,书信都是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28课《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板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是由两封信构成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第一页)
二、自读自悟
(一)、出示导读提示
同学们,这是由两封书信组成的一篇略读课
第4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昧、寞、睦、析、患、匪、逾”。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自读课文。通过自读,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学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掌握书信的格式。
重点: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难点: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道理。
教具:尺子、一寸的木棍、板书图片、PPT。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比一比)出示一把尺子和一根一寸的木棒,让学生比一比谁长?谁短?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尺”、“寸”两个字;再用尺子和黑板相比观察尺子是否还长?再让学生比较半截粉笔和一寸的木棒,观察木棒是否还短?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出示PP
第5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1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懂得与人相处之道。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难点: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提问:同学们,平时你与别人都是用什么方式交流的?
2.小结:是的,我们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书信也是交流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今天我们上的课文内容就是两封信,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观察比较
1.师: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封信,找找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2.反馈:同学们看大屏
第6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懂得与人相处之道。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难点: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提问:同学们,平时你与别人都是用什么方式交流的?
2.小结:是的,我们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书信也是交流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今天我们上的课文内容就是两封信,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观察比较
1.师: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封信,找找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第7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案[定稿]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教材分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别于其他传统课文,它由小学生张国强和大作家柯岩的信构成,形式新颖活泼,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由于这篇课文属于略读课文,因此本人在设计和对学生实施指导时,充分地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而且自读和指导的重点放在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中。在学生自读理解的同时,引导、提示学生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
课前准备:自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不理解的词语,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3、掌握书信的格式和写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下面我们先来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词语。
2、检查查字典情况。
3、
第8篇: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过渡。柯岩老师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