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和草原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2 06:30:5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树林和草原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2、通过朗读和分析,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渲染氛围,在品读语言中学会写作散文的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生分析】学生已有前三篇写景文章的学习基础,对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学习要点、学习方法等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文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宜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重点难点】(一)、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二)、通过朗读和分析,品味作品优美的语言

(三)、领悟写景成功的要领。

【导学方法】教师适当引导点拨,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地品味、感悟、思考。

【导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课前预习查阅)

你知道俄国19世纪杰出作家屠格涅夫的情况吗?你看过他的《猎人笔记》吗?跟同学们介绍介绍。

二、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感情基调

3、结合思考与练习二,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景物及特点的语句。

三、解读欣赏文本:

1、《树林和草原》这篇散文描写了俄罗斯草原上从黎明到夜幕降临之后的美丽的景色,可以说在屠格涅夫的笔下,每个时间段都是那么地吸引人。当然“一千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就请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时间段的景色吧?

2、托尔斯泰称屠格涅夫说:“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请你找出你最有感受,或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请从可以从语言、情感、画面以及给你的联想等方面加以品味赏析!

3、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觉得眼前的景很美,就比如说我们的校园吧,但当我们把它写下来,却连自己都感觉不到美。那为什么屠格涅夫却能写得如此逼真,引人入胜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四、质疑:

至此,你对文章内容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呢?提出来交流。

五、想像拓展:

任选一个描写片段,展开想像,把你能想到的、作者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要求用描写性的句子,比一比,看谁写得更生动(可以根据课文前面描写的景物进行补充)。

六、小结:

谈谈你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收获(知识、内容、写法、感情等)

七、课后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精彩的句子。

2、观察秋天的景物,写一篇标题含有“秋”的写景文章。

第2篇:初一语文《树林和草原》导学案

初一语文《树林和草原》导学案

初一语文《树林和草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重点)

2.品味有没的语言,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掌握文章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3.领略夏日里俄罗斯乡间的独特风光,接受美的熏陶。

一、预习设置

1、作家作品简介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 家。他的小说为俄国语言的规范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父与子》《前夜》《罗亭》等,他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

本文选自《 》,问题由连个名词组成,也是自然界中的两种景观,是本文描写的两个主要对象:“树林”、“草原”,但是它们不是中国的,而是俄罗斯夏日的树林和草原。

2.初读课文,将有困难的'生字词标注出来。

3.结合课文下注释,借助工具书,将下列生字初音,生词释义。

①.生字注音

濡湿 榛树 穹窿 轧轧 铿锵 朦胧

②.生词释义

穹窿: 铿锵: 濡湿: 朦胧:

蕴蓄: 轧轧: 笼罩: 头晕目眩:

4.再读课文,试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二、合作探究

1.归纳文章主题

主题归纳: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作者曾说过:“纵然你并不生来就是猎人,但你总是爱好自然和自由的,因此你也就不能不羡慕我们猎人”。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仔细品味课后练习第一题里的两段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说说你的体会。

4.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二、三题。(第二题做在书上,第三题写在导学案上面)

①.暴风雨过去了;你走出来。我的天啊,四周一切多么愉快地闪动着亮光,空气多么新鲜、清爽,草莓和蘑菇多么芬芳!

②.太阳落下去了;一颗星在落日的火海里发出颤抖的闪光来

三、检测反馈

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四、学海拾贝

作者擅长描写自然风景。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的笔下无不显得诗趣盎然,情趣无穷。难怪托尔斯泰会这样称赞他:“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

第3篇:树林降草原(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2、 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理出文章结构。

3、 体会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朗读、讨论,领会作品的主题,认识作品的意义。

2、 体会文中人物的变化过程,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

3、 初步掌握运用拟人化手法增添文章色彩的技巧。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体会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待人真诚、无私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精彩生动的语言。

2、难点:巨人的变化和结果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先用“导读提纲”指导自学。

(二) 导入新课:

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12、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教学时间:

教学档案

设计者

龚继方

科目

语文

课题

树林和草原

时间

1课时

课型

新课

知识与技能

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通过朗读和分析,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渲染氛围,在品读语言中学会写作散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和分析,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主体融合点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师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朗读方法。

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收集能体现俄罗斯风土人情的资料。 教具 课本、图片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培养目标 时间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解读

欣赏

文本

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出示几幅课本插图

边欣赏边读课文

谈感受

自学生字、生词

有感情练读课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春》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

课程重点:1、学习抓住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

2、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领会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

课程难点:1、通过各种感觉,有感情地描写景物。

2、文章中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导学过程

Ⅰ、介绍作者体验语言

1. 课前准备好材料,对作者作个介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听听录音朗读,经过对比再朗读。

3.预习成果展示,自我提出难懂字音义,并板书黑板。如:

水涨()散()在草丛里酝酿()应和()()薄烟黄晕()烘托()蓑()抖擞()朗润()

Ⅱ.理清课文内容和结构(小组合作探究)

请各小组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画一幅关于《春》的结构图或框架,由一个组员出示另一个组员讲解。

Ⅲ.研读与赏析

1、赏析文章,提出理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勇气》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勇气”的含义。

2、揣摩文中的主人公并归纳其形象。

3、学习小说故事情节的几个要素。

4、欣赏本文语句的表达美。

(二)过程与方法。

1、理清情节结构,理解勇气内涵。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语言表达。

3、了解相关的故事背景。

4、透过平静的叙述,体会感人的力量。

课程重点:

1、理解“勇气”的含义。2、学习小说故事情节的几个要素。

课程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语言表达。2、透过平静的叙述,体会感人的力量。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勇气?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赏和佩服的勇气?

(同学们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想一想,有没有一件表现你非常勇敢的事情?然后给大家讲讲你那次勇敢的经历!)

二、初读课文:

1、掌握生字词。(请你写出文中你学习掌握起来有点困难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美猴王》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给课文划分段落结构层次,理清故事情节,会复述美猴王的故事.

2.理解本文语言通俗、生动、简洁、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教师示范,学生效仿的方法,分析美猴王的动作、语言,从而概括其艺术形象。

2.师生合作总结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情感与态度:1.学习美猴王“不避艰险,敢说敢干”的精神。

2.养成课外阅读文学著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把握美猴王艺术形象。

导学过程:

一. 知识联想回顾,构建拓展平台。

1.作家作品知多少,掌握资料介绍关于作者的情况。

2.给生字词注音。

迸()裂瞑()目遂()石窍()碣上镌()着径()

3.词语理解

喜不自胜利:天造地设:

滔滔不绝:力倦神疲:

玩劣:迸裂:

4.阅读课文按照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方面给课文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空城计》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文章的结构,,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把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目标。

3个人才能展示,通过表演直观理解人物形象,深入人物形象,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4欣赏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5了解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导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

1. 读准字音,注意运用工具书。

2. 读清字义,注意古白话文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小组归纳重点词语的释义及难句的分析,课上板书黑板与其他组同学交流探讨。

如:“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用飞快的马传递的消息送到。

“望西城蜂拥而来”: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蜂,像蜂群似的。

3. 初读文章,大致了解文章所讲述的内容及背景,查看关于《三国演义》里第九十五回。了解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树林和草原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树林和草原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