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在德育活动中融入民族传统的礼仪教育
在德育活动中融入民族传统的礼仪教育
朝鲜民族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作为民族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把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我校是一所朝鲜族散居地区的民族学校,家长中单亲或双亲不懂民族语言的人超过50%,而我们的民族语言、民族礼仪、民族风俗等在家庭中也呈现逐渐淡化的趋势,导致学生在父母身上几乎得不到民族文化和习俗的熏陶。在朝鲜族学校日益走向小规模化、班级日益走向小班化的趋势下,融入朝鲜族传统礼仪教育的德育活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推广价值。民族学校根据自身传统优势和个体差异,开展有地区和学校个性特点的德育活动,弘扬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美德,赋予德育活动传承民族礼仪教育的内涵,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民族文化,学习民族礼仪,对规范学生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宣传文明礼仪,做到环境育人
我校在各楼层开辟了“民族风情长廊”,专门介绍朝鲜民族的历史人物、名言警句、传统风俗,营造出浓厚的民族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进入校园,学生就会被“民族风情长廊”里的图片深深吸引。这里有朝鲜族婚礼、花甲宴的照片,有端午节、春节风俗的照片,还有精美的朝鲜族特色美食照片,每幅照片都配有精彩的文字介绍。照片中的人们穿着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盛装,让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开辟“民族风情长廊”是我校积极探索德育活动与民族礼仪教育有机结合的创新之举,对营造浓厚的民族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收获了环境育人的良好效果。
二、课堂教学渗透,达到全员育人
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能局限于德育活动中,更应该在课堂上进行渗透,使得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从而达到全员育人的目的。课堂教学是文化传递和文化整合的重要组织形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礼仪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年开展一次每位教师一节“民族教育特色课”活动,要求教师结合各自学科的教学特点,把朝鲜族民族特点、民族风情、民俗习惯等自然融入教学环节中,还可以通过朝鲜族历史文化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在汉语课上,师生共同搜集展示具有朝鲜民族特点的图片和实物,以《我爱家乡的……》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在数学课上,以朝鲜族传统民俗游戏《圈舞》为导入,引领学生进入了“圆”的知识之中;在英语课上,教师巧妙设计具有朝鲜族文化元素的课件,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又融入了民族文化礼仪教育。
三、主题班会融入,激发自豪情感
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结合朝鲜族传统礼仪开展系列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三年级以“告别不文明行为”为主题,通过童谣朗诵、表演、舞蹈、小品、文明礼仪模特队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低年级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五年级以“我们的约定”为主题,说出自身存在的不文明行为、不文明语言、不礼貌作为的具体事例,与同学、老师、父母约定与自己过去的不文明行为告别,做一名优秀的朝鲜族少年;六年级以“文明礼仪与我们同行”为主题,通过观看短片谈感想、讲故事、小品、民族礼仪知识竞赛等形式,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传承民族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开展教研活动,融入传统教育
学校每学期、每个教研组要组织开展一次以民族礼仪教育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以此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美德,将教研活动融入传统教育。
(一)组织“挑战金钟”活动
我们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以民族常识为内容的“挑战金钟”竞赛活动。竞赛题目突出了民族性和知识性,内容包括:民族传统美食(如大酱、辣白菜、米肠、打糕、冷面等)、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等)、传统礼仪(如说话、待客、用餐、走路等)、传统民俗活动(如秋千、跳板、摔跤、花牌、放风筝等)、民族音乐(如《阿里郎》《道拉基》《难逢歌》等)、民族乐器(如洞箫、短箫、大琴、玄琴、长鼓、圆鼓等)、民族舞蹈(如长鼓舞、顶水舞、扇子舞、农乐舞等)、民族名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曲作者———郑律成等)。竞赛的形式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种。在选择题环节中,答错者被淘汰后经过老师或学生之间的猜词条游戏可以复活,复活的机会有两次,猜对几个词条就能复活几个人;在填空题环节中,让学生将学过的朝鲜语的成语、谚语进行填词,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多者胜。“挑战金钟”活动调动了学生和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了团队精神,激发了学生对朝鲜语言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以朝鲜族传统礼仪体验和传统美食制作体验为内容组织高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朝鲜族是崇尚礼仪的民族,有严格的礼仪规范,但散居地区的朝鲜族学生对朝鲜族礼仪规范的认识逐渐淡化。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在教研组活动中融入了朝鲜族传统礼仪体验活动。一是让学生学会朝鲜族文明用语,如上课用语、师生用语、与长辈交流用语等。二是朝鲜族行大礼的体验活动,现场两名男女生各自示范后,全体学生分成几组,分批进行体验。三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既学会了朝鲜族传统礼仪,又养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为了让学生了解朝鲜族传统美食,学生全员体验朝鲜族美食制作过程。把学生分成三个组,一组制作辣白菜、萝卜泡菜、圆白菜泡菜、茄子泡菜、黄瓜泡菜等各种泡菜;二组制作朝鲜族传统煎饼;三组制作紫菜包饭。教师事先准备各种食材,现场示范后,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虽然条件简陋,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学生都踊跃参与。通过传统美食制作体验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朝鲜族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还感受到亲自动手带来的收获和喜悦。
(三)组织低年级童话剧表演
低年级教研组以1~3年级学生为对象,排练儿童童话剧。童话剧以人与动物们怎样和谐相处为主线,以表演朝鲜族童谣、民谣、舞蹈、乐器等形式,完美的演绎了在快乐的童话世界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童话故事。其中,有机融合了朝鲜族传统节日里的饮食和礼仪文化。在剧中有动物和人们一起过中秋节的场面,家家带上用新谷米制作的打糕、松饼和米酒等朝鲜族特色菜肴,一边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喜悦,一边围坐在一起共进美食,又融入了与长辈用餐的传统礼仪教育。
五、学好生活礼节,培养良好习惯
朝鲜族同胞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礼节,素有东方礼仪民族之称,其一言一行都体现着我们民族特有的礼仪素养。如用餐礼仪———尊敬长辈,言语礼仪———文明谦让,行为礼仪———孝顺有涵养等,这些礼仪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要求朝鲜族学校的学生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实际训练施行礼仪规范的养成教育,纠正违背规范的言谈举止,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还要采取模拟训练的方式,以学生中发生的真实事例进行评价纠正,使学生既明白“理”(道理),又能训练“仪”(礼仪),学练结合,以练为主,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同时,民族礼仪教育还要结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使二者相辅相成,逐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2篇:让礼仪教育在活动中升华
让礼仪教育在活动中升华
——开展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总结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行为举止,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将“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有机融入到少先队工作中,并利用少先队这个德育主阵地扎实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知礼、明礼、懂礼、用礼;让文明礼仪教育在活动中得到升华。
一、认真学习、树立意识——知礼
在文明礼仪教育实践中,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和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参照《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守则》、《规范》)及《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将训练内容归纳为“爱国主义礼仪”、“在校一日常规礼仪”和“家庭及公共礼仪”三部分。
1、爱国主义礼仪。
爱国主义礼仪教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①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做“国旗下的讲话”;②确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警校共建,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前去祭扫烈士墓;③逢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举办各种活动,营造节日气氛,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爱党、爱国之情。④学科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在校一日常规礼仪。
在校一日常规礼仪,分四部分进行:①语言文明。说普通话,用文明用语,遇见领导、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态度热情。②行为文明。排队进校、离校,不推不挤不跑,行走稳健大方,文明有序,要停住脚步问候他人,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大声喧哗,不在楼梯或过道上做游戏,不在墙壁桌椅上乱写乱画,爱护花草树木,课间做有意义的活动,不追逐打闹,不做剧烈性运动,集会时坐站姿势要端正,集合做到快静齐,节水节电,进办公室或其他公共场所要先敲门、报告经允许方可进入。③上下课礼仪。上课铃声响立即进课堂,上下课主动向老师问好,下课待老师出教室后方可离开教室,有领导、老师进班听课集体起立鼓掌欢迎,听课结束听课老师离开教室时要集体行再见礼。④课堂礼仪。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养成带着问题上课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主动思考,认真做好记录,积极举手发言,声音响亮,遵守课堂纪律,积极进行合作学习,认真独立完成作业。
设了一个讲文明、讲礼貌育人氛围。再通过讲故事、说儿歌加以强化。学生牢记其内容,用它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利用班会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带领学生学习礼仪常规,采用故事启迪、行为辨析、漫画比赛等方法,把抽象枯燥的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东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感情上产生共鸣,自觉地接受教育内容。使同学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礼仪教育,并提高了认识,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另外,他还组织开展了“我与家长共学礼”活动。家长既能了解学校对其子女在礼仪方面的要求,又能为孩子树立榜样。学生在家长的帮助和督促下每周对照《常规》自评一次,已达到要求的可以得到一颗星,还未做到的,要给自己定下近期努力的目标。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常规》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开展这一活动,使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能与学校保持一致,增强了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通过一个月的班级活动,使低年级学生对文明礼貌用语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体会文明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现在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学生们是在学礼仪、用礼仪。小小的颁奖仪式,学生都是双手接拿奖状并且还向老师表示了谢意。文明礼仪的言行真正深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总之,学生在活动中对文明礼仪提高认识,同时也进一步体会了文明的重要性。
在中高年级,首先要求班主任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文明习惯。一方面,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课外活动为载体,以广播、板报、为媒介,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相结合,集中进行诚信知识的宣讲;另一方面,在班级中发动学生广泛收集古今中外诚信格言警句,按名人名言、典型事例两部分,通过板报宣传,学生明白了诚信的基本要求就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四、快乐活动、践行文明——用礼
践行文明礼仪是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过程。只有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践行文明礼仪,才能使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得到真正提高。通过践行文明礼仪,还可以带动和感染周围的人,使文明礼仪之风吹遍校园、家庭和社会的各个角落。为此,学校少先大队组织学生开展了“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眼中”“文明在我心中”等活动。如,利用“中博会”在合肥召开这个契机,组织学生开展“迎中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让学生走上街头打扫卫生、清除“牛皮癣”;向行人宣传“文明行走”、“文明乘车”;为孤寡老人送去欢快的歌声,陪他们聊天。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其实文明就在我们的口中、手中、脚下,文明就在身边。又如,以五月母亲节为契机,学校为学生搭建一个尊亲、爱亲、孝亲的感恩平台,倡议学生给妈妈打一个电话,做一次家务、捶一次背、洗一次脚等活动;同时要求各班开展一次感
第3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融入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融入
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信息交流的方便快捷,无疑给学生课外自学、课堂学习带来方便。然而也有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对学生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变得信念缺失,不好好学习;在物质上相互攀比,追求享受;性格自私,心胸狭隘……这些现象就成了摆在每个老师面前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长时间以来,我们的社会特别是学校担负着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可是我们的教育模式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道德教育很少顾及学生的实际需要,漠视学生的生活世界,漠视社会生活与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漠视他们的自主活动。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渗透到课堂的知识教学中,教育的内容要做到生动、有趣、以及多样性,切忌简单的说教。
对学生道德培养的内容不仅要具备积极进取的思想,良好
第4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勃利高中物理组
宋祥民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能否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当今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心理健康教育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机渗透,使之促进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依赖于健康课的开设,而是应该全面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当中。新课改强化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积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健康意识和心理素质,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优化他们的学习状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物理学是门自然科学,它有丰富的物理学史知
第5篇: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专题
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佘平德
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究,体育教学日趋成熟,但受诸多因素制约,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在体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障碍;由于现代体育的冲击,很多具有浓重本土气息和健身娱乐价值的民族传统体育日渐衰落;由于体育教学开展项目过于单一或不符合学生需求,本该气氛活跃的体育课常出现学生厌学的尴尬。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教学,可在很大程度上使以上问题得以解决。
民族传统体育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趣味性浓厚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更重要的是非常贴近形式生活。因此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涵及其潜藏优势,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行之道。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景谷一中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得出结论并提出几点建议,为景谷一中体育教学寻求新
第6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例谈
-桃源县九溪乡中心小学
余敏华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代与现实的要求,是数学教师的教育责任之一。本文从“营造幸福课堂环境”、“积极体验真实数学”、“构建合作学习超市”、“以人为本促个性发展”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在数学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数学教学
幸福课堂
心理健康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教者“不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则会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如“自卑”、“自闭”、“压抑”、“冷漠”、“仇恨”等等。这不仅影响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一生的幸福指数。因此,数学老师也应重视对学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