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词性,析风格―――浅谈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师中心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3 11:41: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辨词性,析风格―――浅谈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师中心稿)

江苏省盱眙中学(211700)

诗歌鉴赏的内容共有两个大方面:1.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而在这两个方面中,鉴赏诗歌的语言是关键,因为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应从下两个角度入手:

(一)理解关键词语

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首先要抓住其中的动词。因为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中的诗眼。古人在创作、欣赏诗歌时,十分注意咀嚼字词,宋朝有一个姓陈的人读杜甫的诗,读到《送蔡都尉》一首时,有“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一联,上句最后一个字被虫蛀破了纸页而看不到了。这个人便同他的朋友来揣度那该是一个什么字,有的说是“疾”字;也有的说是“落”字,还有人说是“起”字或者“下”字。后来找着善本,原来大家猜的都不对,杜甫用的是“过”字。“过”字表现人物的身影象飞鸟一样从眼前飘掠而过,形象地写出了蔡都尉矫健的身手,且正与下句气势相应。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绿”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悦”字和“空”字均为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

其次要抓住诗歌中的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直”和“圆”字,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又如“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一句中的“重”和“迟”字,用意精深: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颈联中是“深”和“远”,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动静结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含蓄而深沉地写出了离愁别绪。

第三,要注意诗歌中名词的使用。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因为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用九个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中(温庭筠《商山早行》)共写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亮、脚印、小桥、霜,本联纯用名词组成诗句,将六种景物作意象的叠加,如一个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此外,有些诗歌中还应注意数词和副词的使用。数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中的“一”字使用即为传神之笔。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

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地使用副词,常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一无例外的思乡之情。又如“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杜荀鹤《山中寡妇》)一句中的“犹”和“尚”字,深刻地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田园荒芜,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的严酷的社会现实。

(二)鉴赏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类。

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时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个人简介:

邱海林,男,1969年出生,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盱眙中学首席教师,教科室主任。《中学语文》杂志社特约撰稿人。曾获淮安市优课评比一等奖,淮安市论文评比一等奖,淮安市优秀教案评比一等奖。论文十余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与管理》《江苏教育学院学报》《教书育人》《成才导报》《考试报》《淮阴师院学报》等报刊。

Email:qhl6952@sina.com

联系电话:05178886952(0)13952356952

第2篇: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2013-12-30

一、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婉约-----隽永-----朴素自然----屈原— 王安石— 李商隐— 李清照— 陆游—— 杜甫—— 白居易—— 李白—— 王维—— 辛弃疾—— 杜牧—— 苏轼——

二、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

三、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的词:

1、动词是我们鉴赏诗歌用语的重点,要善于通过动词的使用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修饰词: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叠词 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4.拟声词

5、色彩词:

四、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第一种模式 炼字型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效果。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何处?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必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例题1 咏柳 宋 ·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示例:“依”字有 之意,(步骤一)写出了柳条 之态,用 的修辞手法,(步骤二)不仅写柳,更。(步骤三,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二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得巧妙,而是要求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 例2: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 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 形象。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问: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第三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题3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其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而诗歌的主旨(步骤一)这种 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分水岭 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①一夜声。

【注】:①潺湲:水流动的声音

(1)韩愈在论述七言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六字寻常一字奇。简要指出“溪水无情似有情”一句中的“似”字“奇”之所在。(3分

(2)“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3分)

第3篇: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教师用)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一、说说下列诗歌的语言风格。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清新自然)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清新自然而又含蓄隽永)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 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笔调婉约或含蓄隽永)

④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有晴。(平淡自然而含蓄隽永)

⑤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生动形象)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生动形象)

⑦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清新自然)⑧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平实质朴而又含蓄隽永)⑨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平实质朴)

⑩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诗歌鉴赏资料(教师中心稿)

重点指导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划的艺术形象的内含,艺术形象不仅指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含,就是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主动、传神、精练、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评价文学作品的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对于这两个重点这里先有个了解,下面还要分节讲述。

近年高考: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诗歌鉴赏专题讲座(教师中心稿)

湖南娄底蓝圃学校 刘玛林

高中语文第三册古代诗歌占了很大的比重,在教学之前对学生讲解有关诗歌鉴赏的知识有得于本学期的学习,所以,特意为高二的学生编写了这个专题。

一般的诗歌鉴赏专题往往是面对高考,实战性很强,面高二的学生有些知识还没有接触,因此,我们重点来谈一些与课文学习联系密切的问题。因时间关系,我们只谈三个问题:如何鉴赏诗歌语言,如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如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语言

一、把握诗歌语言的特征

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因此,诗歌语言必须在语言方面有所变形。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课件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课件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类型

2﹒能通过典型的语言风格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通过解题和拟题训练,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过程

鉴赏诗歌的语言即品味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常见的考查类型有两种。一是把握诗歌语言的风格特点。二是炼字,即领会诗歌字词运用的准确、鲜明、生动、隽永。

一)了解常见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1﹒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风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辨词性,析风格―――浅谈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师中心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辨词性,析风格―――浅谈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教师中心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