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评课稿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评课稿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事件多、涉及到的人物也多。竹西中学的王老师在讲本课时是以成语连线题导入:
一箭之仇齐桓公
退避三舍晋文公
一鸣惊人楚庄王
采用成语故事导入,方法很新颖,既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又可吸引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以后我上课时可以借鉴此种方法。
在讲授新课时,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平王东迁,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221年)两个时期。补充“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春秋”名称的由来是孔子整理编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而“战国”名称的由来始见《战国策》,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呢?让学生根据书本来回答。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老师补充了史学上的另一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让学生找出两种说法中相同的3个人物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很自然地过渡到讲解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过渡极为自然。老师提问:“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他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1、地理位置优越;
2、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3、重用管仲,进行经济改革。
在讲晋文公和楚庄王两位霸主的'时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来描述城濮之战的惨烈和体会楚子问鼎的别有用心。
在讲战国七雄这一标题时,首先介绍战国七雄的由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在幻灯片上打出战国形势图。由学生根据形势图,归纳巧记的方法。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各式各样的口诀应有尽有,最后老师给予肯定并总结:“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最后一个标题是:合纵连横。就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讲,对于他们而言,太过于抽象。所以王老师在处理时,是结合地图解释:什么是合纵?(六国联合对抗秦);什么叫连横?(秦利用各国矛盾,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原则),使学生一目了然。以张仪的故事为例,让学生自己说出什么地方体现合纵?什么地方体现连横?学以致用,及时巩固。最后及时复习本课的内容以一条讨论题“东周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战争?”落幕。
听后感: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的处理,王老师采用的方法极其独特,大都采用成语故事,然后再将这些成语故事串联起来,就构成了本课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教师始终处于引导的位置,采用探究、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第2篇: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评课稿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评课稿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事件多、涉及到的人物也多。竹西中学的王老师在讲本课时是以成语连线题导入:
一箭之仇 齐桓公
退避三舍 晋文公
一鸣惊人 楚庄王
采用成语故事导入,方法很新颖,既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又可吸引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以后我上课时可以借鉴此种方法。
在讲授新课时,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平王东迁,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221年)两个时期。补充“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春秋”名称的由来是孔子整理编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而“战国”名称的由来始见《战国策》,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呢?让学生根据书本来回答。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老师补充了史学上的另一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让学生找出两种说法中相同的3个人物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很自然地过渡到讲解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过渡极为自然。老师提问:“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他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总结:1、地理位置优越;2、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3、重用管仲,进行经济改革。
在讲晋文公和楚庄王两位霸主的时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来描述城濮之战的惨烈和体会楚子问鼎的别有用心。
在讲战国七雄这一标题时,首先介绍战国七雄的由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在幻灯片上打出战国形势图。由学生根据形势图,归纳巧记的方法。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各式各样的口诀应有尽有,最后老师给予肯定并总结:“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最后一个标题是:合纵连横。就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讲,对于他们而言,太过于抽象。所以王老师在处理时,是结合地图解释:什么是合纵?(六国联合对抗秦);什么叫连横?(秦利用各国矛盾,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原则),使学生一目了然。以张仪的故事为例,让学生自己说出什么地方体现合纵?什么地方体现连横?学以致用,及时巩固。最后及时复习本课的内容以一条讨论题“东周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战争?”落幕。
听后感: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的处理,王老师采用的方法极其独特,大都采用成语故事,然后再将这些成语故事串联起来,就构成了本课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教师始终处于引导的位置,采用探究、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第3篇: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案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案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案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特别提示】
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单元分析】
(一)第二单元的特点
时段:从公元前2070—前221年
特点:本单元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说明由夏朝开始出现国家,到商与西周时期创造青铜文明、春秋战国进入铁器时代,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经济变革又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
(二)第二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这一单元是以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与社会重要活动的侧面相统一的方式来呈现主题的,其中含括从夏到战国的历史时段的史实和铁器、牛耕、甲骨文和青铜器、分封、百家争鸣等重要历史内容。
第4篇: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案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案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案
【认定目标】 (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
2.知道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
3.知道齐桓公称霸及其条件,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等历史事实。
4.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预习检测】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4—35页“齐桓公称霸”一目的内容,回答1-4题:
1.春秋时期指的是______________年到_____________年。
2.春秋五霸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1)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2)任用_______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富强起来。
3)以〝_________________〞为口
第5篇: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说课稿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本课纪录了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和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的社会局势和重大事件。前接夏商西周的社会体制,后引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思想。引导学生了解了春秋战国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状况,有利于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建立全局的观念,更好地把握本单元知识。因此,学好本课知识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对各种事物、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索的
第6篇: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同步练习题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同步练习题
1.春秋五霸最先称霸的是楚庄王。
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欧比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晚了近一千年,中国开始步入封建时代的时期是()
A.春秋B.战国C.秦朝D.东周
3.晋文公是春秋时期另一个霸主,决定他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4.春秋争霸时(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桓公任用对内改革内政,对外“”,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5.晋楚双方进行了一次(退避三舍),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了霸主。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到争霸的队伍,吴王大败越国。
6.春秋时期,九鼎是王权的象征。_________北进中原,问九鼎的轻重,大有取代周天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