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课堂实录(白兔与月亮、落难的王子)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0 08:10:1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人生寓言》课堂实录(白兔与月亮、落难的王子) 教案教学设计

一、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激趣是这一环节的重点,方法可以多样化。可由作家严文井对寓言的生动描述导入,可由说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导入,还可由《人生寓言》的故事情节或写作背景导入,或由作者周国平的相关资料导入,或由有关“幸与不幸”的名言警句导入。无论那一种导入形式,其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二、调动积累,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

交流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一则是调动学生平时的语文积累,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走近寓言;二是让学生意识到平时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积累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三是初步教给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为下面走进《人生寓言》进行多角度解读作好铺垫。过程中,始终不离开一个字:读。首先是速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其次是品读,《白兔与月亮》用词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在读中揣摩品味。《落难的王子》构思巧妙,值得揣摩,可借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第三,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探究、形成争辩,思想两相砥砺,碰撞出智慧火花,不断地创造发现,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文章的寓意。在这一环节中同样要注重学法指导。

三、运用留白,激发学生课外乐于探究

一节课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将课堂的学习热情保留到课后,或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外阅读中。运用留白艺术,激发学生课外乐于探究,让学生用阅读寓言的办法去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不断增强语文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实录】

一、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师: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不知大家是否赞同?

生1:我不赞同。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感到不幸情有可缘,但得到了心爱的东西应庆幸才对呀。

生2:我也不赞同。这两句话似乎自相矛盾。

2、师:我和大家也有一样的疑问。看来,萧伯纳这句名言真有问题。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克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人生寓言》。

(点评:运用留白艺术,由萧伯纳的名言导入,新、巧,可谓一箭三雕: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三是这句名言如一线贯穿,随着探究的深入,不断翻出新意。)

二、调动积累,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

1、师:说起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1:拔苗助长、掩耳盗铃。

生2:狐假虎威、东施效颦。

师: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来平时积累很重要。大家喜欢这些寓言故事吗?

(点评:内引以往的学习经验,首次强调课外积累,走近寓言。)

2、生3:喜欢。因为寓言读起来既有趣又发人深思。

生4:寓言,它总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上的启示。

师:那么从“东施效颦”这个寓言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生5: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

3、师:作家严文井曾将寓言比作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现在再读“东施效颦”这个故事,除了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寓意外,换个角度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6: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师:瞧,这就是魔袋,我们取出了比袋子要大的东西。一个寓言故事只要你用心去读,就可以读出许多理趣,读出许多智慧。下面请欣赏第一个魔袋《白兔与月亮》,看你能取出哪些东西来呢?

(点评:归纳寓言的特点,为下面多角度解读寓意作好铺垫,走进寓言。)

三、探究寓意,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

1、生速读《白兔与月亮》,要求:捕捉重要信息,能复述故事情节。

师:本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生1:有一只白兔是赏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于是诸神之王就宣布月亮归属于她。可从此以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请求诸神之王撤消了那个慷慨的决定。

2、师:刚才这位同学的复述你认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生2:复述语言较概括,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语句,而且忠实于原文。

(点评:通过速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评价渗透复述方法指导。)

3、师:你不仅很善于听,而且也总结出了复述的方法。从这位同学的复述中我注意到了两个关键词“心旷神怡”“患得患失”,为什么月亮在归属于白兔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会“一扫而光”?请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关键语句。

生3:“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4、师:这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4:运用对偶,句式很对称,语言也很精练、用了很多成语,富有文采。

生5:还运用了对比,刻画出了白兔面对月的阴晴圆缺患得患失的心态。

(点评:抓住关键语句,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揣摩语句深长的意味。)

5、师:著名词人苏轼有句词与白兔的这一心态迥然不同,是哪句呢?

生6:人有悲欢离和,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点评:二次强调课外积累,巧妙引出多角度解读。)

6、师:看来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你从这一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生7: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生8: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

生9: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点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与理解。)

7、师: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生10:我认为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因为白兔一则没有能力去保卫财富,生怕别人抢去偷去;二则有了私欲之心便不会真正拥有。所以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实力、有没有私欲。(同学们热烈鼓掌)

生11:我不赞成。白兔得到月亮后如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就不会产生得失之患。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平常心。(生点头,长时间鼓掌)

(点评: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形成争辩,第一次进行多角度地解读。)

8、师:刚才同学们思想两相砥砺,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阅读本身就是你与作者的对话、你与同学间的对话、你与老师的对话。我在读这则寓言时,我想到要“戒贪”,由此我还联想到放弃也是一种美。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反而徒增烦恼就不如没有。而这也正可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可以从寓言中读出很多理趣来,而这也正是寓言的魅力。读了《白兔与月亮》,我们在回头看一看萧伯纳的名言,你又有何新的见解?

(点评:师生同读同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鼓励学生质疑探究,重新解读寓意。)

生12:我现在能理解“得到了心爱的东西”有时不一定就是好事。不过,现在我对前半句话又发生了疑问:“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就一定不幸吗?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那么请大家带着这一新的问题用读第一则寓言的方法来自读《苦难的王子》。

(点评:第二次多角度解读,翻出了新意,同时又生发出新的问题。自然导入第二则寓言。)

9、(生自读《苦难的王子》)

师:下面请以四人学习小组交流你的读书收获。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作好记录。

生13:这个寓言讲述的是一个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能够顽强面对厄运的故事。从这一故事中我们悟出了两个道理:一是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身上;二是一旦遭遇苦难,就要勇敢面对。

生14:我们这一组进行了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厄运能使脆弱的人边得将坚强起来”。

(点评:由“学会”走向“会学”。)

 10、师:正所谓“保荐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还有句歌词也是鼓励处于逆境中的人们要充满希望,你会唱吗?

生15: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师:这样的才是真心英雄。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谈吗?

生16:贝多芬耳聋后仍“扼住命运的喉咙”从而创作出了不朽的音乐。

生17:司马迁倍受宫刑仍坚持不懈地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生18:美国作家海伦 凯勒曾是一个盲人,但她以顽强的意志给她的创作带来里了光明,给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灵带来了光明。

(点评:外联生活,三次强调课外积累。)

 11、师:大家所举事例很有说服力。真可惜,我现在不是处于逆境,所以我成不了名人。说到此,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9:我又有了新的问题:是不是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到厄运的人又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师:你说出了我的困惑。谁帮我解答?

生20:落难之后不一定能战胜脆弱,也有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的。要培养坚韧的意志,我们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练自己的意志。比如长跑,并非厄运,但需坚韧的意志,是可锻炼人的。还有遇到了难题,要静下心来攻克学习上的堡垒,又何尝不需要坚韧的意志?

(点评:学生自己质疑探究,第三次多角度解读。)

师:体会深刻。通过大家的讨论,现在再看萧伯纳的那句名言“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呢?

生21:“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也未必是一种不幸。

(点评:温故而知新。第四次多角度解读,又翻新意。)

 12、师:人的一生如云卷云舒、潮起潮落,如何面对人声中的幸与不幸,相信大家在今后的人生定会正确对待。请你说一条关于“得与失”的名言俗语以自勉。

生22:得意淡然,失意夷然。──冰心

生2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生2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生25: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英国谚语》

生26: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根《论厄运》

(点评:四次强调课外积累,交流名言,勉励自己。)

 13、师:是啊,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感受。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如果单从占有的角度看,“没有得到”的失意痛苦和“已得到”的患得患失都是不幸的。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以创造、审美的角度来看这“未得”与“已得”,是否别有一番情趣呢?下面请你将萧伯纳的这句名言进行改写,然后送给你的朋友。

生27:人生有两大幸福: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待你去追求、去创造;而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待你去回味、去珍惜。

(点评:第五次多角度解读,创造性阅读。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得以体现。)

四、运用留白,激发学生课外乐于探究

师:寓言的确像个魔袋,我们今天从这些魔袋中取出了比魔袋还要大得多的东西。寓言又像一座桥梁,带领我们渡到彼岸;寓言还像一把钥匙,引着你走进神奇的世界。如你想知道魔袋里还有哪些东西,请大家课后去阅读周国平的另三则充满了人生智慧的寓言《孪生兄弟》、《执迷者悟》、《抉择》吧。

(点评:运用“留白”作为结尾,使整堂课显得余味无穷,更广阔的阅读和创造的空间留给了课外。)

第2篇: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

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

背景介绍

《白兔和月亮》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套教材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本单元属于人与自我板块,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验人生,树立理想、信念,进一步巩固朗读技巧。《白兔和月亮》是一则寓言,它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含蓄地写出了人生的哲理,耐人寻味。本节课教学要点是把握寓言的寓意。

切入角度

本文是一则篇幅短小的寓言故事,寓意深刻,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节课以赏与盯为切入点,引领学生探讨白兔面对月亮时心情变化的原因,指导学生领悟文字背后的生活哲理,体会作者在这篇寓言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白兔心理活动的词语,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说出白兔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听,引出赏与盯

同学们,日本有一位年轻的棋手,在和另外一位德高望重的棋手争夺一项比赛桂冠时,连赢了三局,如果再赢一局,他就将夺得他人生中的第一项桂冠并因战胜那位棋手而名声大振,然而接着他却连输三局。最后一局开始前,他请教了他的师傅,师傅在他手中写了三个字,他心领神会,终于战胜了那位棋手。他师傅写的是哪三个字呢?希望大家能从我们今天学习的《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中得到启示,猜出答案。

二、读,感知赏与盯

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独具审美慧心的白兔拥有月亮之后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得失之患,于是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

2.朗读课文,力求用不同的语气读出白兔在面对月亮时的不同心情,边读边圈画出描写白兔心理活动的词语。

明确:心旷神怡、无忧无虑、赏、盯、心痛如割、紧张不安。

三、议,解读赏与盯

探讨问题1:课文在描写白兔面对月亮时,用了赏与盯两个动词。面对同样的月亮,为什么这只白兔由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地赏月,变成了紧张不安地盯月?

分解问题1:细读课文,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兔是在赏月?

学生找有关语句揣摩,教师适时点拨,侧重引导学生领悟赏的含义。如学生会找到: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说明白兔是在赏月,即以审美的心态看月亮。

分解问题2:第四段的第一句话是: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那么,此时的白兔是否真的在赏月?为什么?

学生找有关语句揣摩,教师适时点拨,侧重引导学生领悟盯的含义。如学生会找到: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说明白兔不是在赏月,因为依然夜夜到林中的白兔是以一种占有者的心态看月亮,生怕这一宝藏丢失,或被别人抢走。此时白兔心里紧张不安,患得患失,无法以闲适的心情、审美的心态去看月亮,所以她不是在赏月,而是在盯月。

分解问题3:白兔为什么怕月亮丢失或被别人抢走?她拥有月亮之前为什么没有这种担心?

讨论归纳:因为以前月亮是大自然的美景,而现在则是白兔的私有财产,白兔和月亮的关系由欣赏者与被欣赏者的关系变成了主与物的关系。关系变了,白兔的心态也就变了。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受到侵犯上,所以她牢牢地盯着月亮,无法再以闲适的心情、审美的心态去赏月。这就是白兔由赏月到盯月的原因。

探讨问题2:白兔无法再以审美的心态去赏月了,而是像守财奴一样整天紧张不安地盯着月亮,因此独具审美慧心的白兔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了那个慷慨的决

定。对于白兔的做法,你是怎么看的?

观点1:白兔的选择是对的。如果某种拥有带给你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你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那么,应该果断而勇敢地选择快乐,放弃这种拥有。

观点2:白兔的选择是对的,因为自兔拥有月亮完全是一笔意外之财,而非劳动所得。白兔选择放弃,物归原主,这样心里才会坦然。

观点3::白兔拥有月亮而非一把青草,白兔无力去保卫这种拥有,自然会引起内心无穷的得失之患,所以不如放弃,求得内心的宁静。

观点4:反对白兔的做法。因为如果白兔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拥有,并能因为自己的拥有而给他人带来更多的快乐,做到心中有他人,那么她将会拥有更多的快乐。

四、比,感悟赏与盯

还记得老师在这节课开头讲的那个小故事吗?棋手开始能连赢三局,为什么在关键时刻却连连失利?是他的实力不如那位棋手吗?显然不是,棋手的师傅是一位智者,看出了棋手失利的根源,及时指点迷津,使棋手获得了胜利,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认为师傅会写哪三个字?

提示1:棋手开始能够获胜,与白兔拥有月亮前能赏月有哪些相同之处?

明确:棋手之所以能够获胜,因为他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下棋上,体验着与人对弈的乐趣,这与白兔拥有月亮前以审美的心态专心赏月相同。

提示2:棋手在决胜局上的心态与白兔拥有月亮后的心态有何相同之处?

明确:在决胜局上,棋手生怕失去唾手可得的桂冠,因而患得患失,无法一心一意下棋,这与白兔拥有月亮后,怕失去宝藏,紧张不安、心痛如割地盯月的心态相同。

提示3:棋手在领悟了师傅的用意后获胜的原因和白兔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的原因有何相同之处?

明确:棋手开始的获胜、后来的失利以及最终的胜利,其本质也在于赏与盯。开始白兔是在赏月,心旷神怡,无忧无虑;棋手是在赏棋,即体验与人对弈的乐趣。后来自兔是在盯月,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棋手是在盯棋,即盯着下棋之后获得的名利,心神不安。最后,棋手在师傅的指点下,悟出了自己输棋的原因在于没有用心赏棋,于是及时调整了心态,抛开了名利之心,用平常心去面对比赛,最终获胜。这与白兔悟出了自己在紧张不安、患得患失的心境下无法以审美的眼光、欣赏者的心态去专心赏月,最终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相同。

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猜想师傅写的是哪三个字。

明确:平常心不贪心

五、说,体验赏与盯

伪有过和白兔、棋手相类似的经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学反思

《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看似浅显,实则寓意深刻。刚进入初中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节课如果只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很多学生可能只能了解课文的表层意思,不能真正理解寓意。所以本节课以赏和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思考,指导学生领悟文字背后的生活哲理。但如果教学只停留在此,学生可能会觉得作者写的内容离自己的生活太远,其结果还是不能真正领悟作品的内涵。因而,这节课利用导入中讲述的小故事,设计了师傅写的是哪三个字这一问题,把小故事和这则寓言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寓言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最后提出你有过和白兔、棋手相类似的经历吗?你是怎么做的?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过程由引入、感知、解读、感悟到体验,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阅读经验的积累,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第3篇:《落难的王子》寓言感悟

《落难的王子》寓言感悟

这篇寓言是有感而写的。在写作时,我自己正遭受着一个灾难。当时,我有了一个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我确实听到了旁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灾难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可受不了。我回想起以前看到别人遭受灾难时,我自己也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于是,产生了这篇寓言的构思。

在寓言中,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是一个事实,完全是来自生活的。我虚构了一个王子,通过王子对别人的灾难的叹息,我对王子的灾难的'叹息,衔接上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揭示了这样的叹息的普遍性及其没有道理。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着灾难。可是,通常的情况是,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在自己头上怎么办。然而,事实上,一旦这种情形发生──它完全可能发生──你就必须承受,往往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周国平寓言《白兔与月亮》教案

舍得是一种智慧

师:早读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解决了字词。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先一起来齐读寓言的常识。

一、介绍寓言 略

二、今天我们学习周国平的寓言《白兔和月亮》,先把大家预习读出的收获分享一下。

……

师:确实,同学们不仅读懂了故事情节,还读出了寓言蕴含的哲理。现在,带着你们的理解,想象角色的语气及心理状态,分角色朗读。谁愿意读诸神之王?希望你读出他的霸气、气势、慷慨!

在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下,白兔和诸神之王出场了,现在你们每个人出场的时候到了。六个小组开始群学,讨论“我来辩”中的三个问题,讨论完毕后开始展示。

三、我来辩

1、都是___惹的祸?

白兔

师:说得有道理,有没有不同的观点? 诸神之王 师:还有不同观点吗?

师:有同学认为错不在月亮,月亮的美丽是无罪的。有人认为是得到月亮的白兔和赏赐月亮的诸神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落难的王子教学设计

《落难的王子》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字词

2、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过程与方法:

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揣摩《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巧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寓意,培养应对不幸的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

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奇妙构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二、朗读、默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这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白兔与月亮教学设计

《白兔与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能读会写“窖、泯、皎洁、风韵”等字词。

2.理解、积累“审美、闲适、慧心、落难、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等词语。

3.了解作者周国平及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2.感受《白兔和月亮》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情感目标:

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对待人生的拥有和机遇。教学重点:

1.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2.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意的感悟和理解。

教学难点 :

理解《白兔和月亮》寓意和对人类的讽刺意味。

教学策略:

1.朗读法。2.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结合法。

课时安排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白兔与月亮 教学设计

《白兔与月亮》教学设计

海兴县第二中学

孙金贵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能读会写“窖、泯、皎洁、风韵”等字词。

2.理解、积累“审美、闲适、慧心、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等词语。3.了解作者周国平及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2.感受《白兔和月亮》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情感目标:

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对待人生的拥有和机遇。教学重点:

1.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2.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意的感悟和理解。教学难点 :

理解《白兔和月亮》寓意和对人类的讽刺意味。教学策略:

1.朗读法。2.圈点勾画赏析法。3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白兔与月亮》教学设计

白兔与月亮

马集中学—薛立青

教材分析

作者寓深刻的哲理于轻松、幽默、智慧的故事中,用精美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寓言。白兔从“赏月、得月、还月”的生活体验中明白了拥有月亮,并不能给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恼,那就不如没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文中生字生词。

2、了解寓言的基本知识,体会寓言的寓意。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文章细腻的语言。过程与方法

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两则寓言的寓意进行感悟和理解。

2、反复地朗读,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2、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难点

1、联系自己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人生寓言》课堂实录(白兔与月亮、落难的王子)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生寓言》课堂实录(白兔与月亮、落难的王子)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