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等和不相等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0 08:08:1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相等和不相等教案

教学内容:

相等和不相等(《现代小学数学》第二册).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关系.

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相等的量的变换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有趣的数学课.

二、新授:

引入相等和不相等概念

1.出示图

1提问:(1)图上有什么图形?

(2)如果这些散乱的图形只让我们看一眼,能不能正确得出什么图形的个数多?什么图形的个数少?

学生动手摆学具.

教师出示学生的摆法,并让学生比较哪种摆法较好.

2.出示图

2提问:(1)第一行与第二行是什么与什么比?

(2)比的结果怎么样?

师:圆形和三角形的个数正好是一个对一个,是一一对应,也就是圆形和三角形的个数相等.

板书:相等

师:请同学们看第二行与第三行.

提问:(1)第二行与第三行是什么与什么比?

(2)比的结果怎么样?

(3)它们的个数相等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板书:不相等

师:正方形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一对应的部分是相等的部分,没有一一对应的部分就是正方形比三角形多出来的部分,也就是相差的部分.所以,我们看出来三角形和正方形是不相等的.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相等和不相等.

提问:正方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动手摆学具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

(1)摆两行图形使它们的个数相等.

学生活动、汇报反馈

(2)摆两行图形使它们的个数不相等.

学生活动、汇报反馈

第一行摆了几个?

第二行摆了几个?

谁比谁多几个?(少几个?)

追问:你摆的多的那一行图形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师:通过摆学具进行比较,我们进一步知道了什么是相等,什么是不相等,下面我们继续学习.

运用概念进行等量代换

出示

提问:(1)第一行有几个白皮球?

第二行有几个花皮球?

(2)这道题让我们求什么?

师请学生用三句话说清图意.

追问:花皮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师:要想求出花皮球多出来的部分,怎样列式?

板书:9-5=

4提问:(1)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9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出示84页猫图

提问:(1)谁能用三句话说清图意?

(2)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学生活动:学生把算式写在写字板上,反馈

(3)1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2.出示84页正方形图

要求:(1)组内说清图意

(2)列式计算

(3)小组互相订正

(4)表示什么?

课间休息-拍手操

3.(不等变相等)出示84页第2题,用什么方法使两行纽扣的个数相等?

要求:小组讨论,看一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相等变不等)出示84页第3题,要使上行与下行的纽扣相差4个,怎么摆?

要求:小组讨论,看一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种东西比多少,能一一对应的部分是相等的量;剩下的就是多的数量,这样就可以比较出多几或少几来.我们不仅要会用眼进行观察比较,而且要会用减法算式表示.

五、板书设计:

第2篇:相等和不相等教案

相等和不相等教案

教学内容:

相等和不相等(《现代小学数学》第二册).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关系.

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相等的量的变换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有趣的数学课.

二、新授:

引入相等和不相等概念

1.出示图1

提问:(1)图上有什么图形?

(2)如果这些散乱的图形只让我们看一眼,能不能正确得出什么图形的个数多?什么图形的`个数少?

学生动手摆学具.

教师出示学生的摆法,并让学生比较哪种摆法较好.

2.出示图2

提问:(1)第一行与第二行是什么与什么比?

(2)比的结果怎么样?

师:圆形和三角形的个数正好是一个对一个,是一一对应,也就是圆形和三角形的个数相等.

板书:相等

师:请同学们看第二行与第三行.

提问:(1)第二行与第三行是什么与什么比?

(2)比的结果怎么样?

(3)它们的个数相等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板书:不相等

师:正方形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一对应的部分是相等的部分,没有一一对应的部分就是正方形比三角形多出来的部分,也就是相差的部分.所以,我们看出来三角形和正方形是不相等的.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相等和不相等.

提问:正方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动手摆学具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

(1)摆两行图形使它们的个数相等.

学生活动、汇报反馈

(2)摆两行图形使它们的个数不相等.

学生活动、汇报反馈

第一行摆了几个?

第二行摆了几个?

谁比谁多几个?(少几个?)

追问:你摆的多的那一行图形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师:通过摆学具进行比较,我们进一步知道了什么是相等,什么是不相等,下面我们继续学习.

运用概念进行等量代换

出示

提问:(1)第一行有几个白皮球?

第二行有几个花皮球?

(2)这道题让我们求什么?

师请学生用三句话说清图意.

追问:花皮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师:要想求出花皮球多出来的部分,怎样列式?

板书:9-5=4

提问:(1)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9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出示84页猫图

提问:(1)谁能用三句话说清图意?

(2)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学生活动:学生把算式写在写字板上,反馈

(3)1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2.出示84页正方形图

要求:(1)组内说清图意

(2)列式计算

(3)小组互相订正

(4)表示什么?

课间休息-拍手操

3.(不等变相等)出示84页第2题,用什么方法使两行纽扣的个数相等?

要求:小组讨论,看一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相等变不等)出示84页第3题,要使上行与下行的纽扣相差4个,怎么摆?

要求:小组讨论,看一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种东西比多少,能一一对应的部分是相等的量;剩下的就是多的数量,这样就可以比较出多几或少几来.我们不仅要会用眼进行观察比较,而且要会用减法算式表示.

五、板书设计:

第3篇:相等和不相等的教案

相等和不相等的教案

教学内容:

相等和不相等(《现代小学数学》第二册).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关系.

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相等的量的变换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有趣的数学课.

二、新授:

[1] 引入相等和不相等概念

1.出示[例1]图1

提问:(1)图上有什么图形?

(2)如果这些散乱的图形只让我们看一眼,能不能正确得出什么图形的个数多?什么图形的个数少?

学生动手摆学具.

教师出示学生的摆法,并让学生比较哪种摆法较好.

2.出示图2

提问:(1)第一行与第二行是什么与什么比?

(2)比的结果怎么样?

师:圆形和三角形的个数正好是一个对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相等和不相等的教案范文

相等和不相等的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相等和不相等(《现代小学数学》第二册).

教学目标 :

1.初步建立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关系.

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

教学难点 :

理解相等的量的变换关系.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有趣的数学课.

二、新授:

[1]引入相等和不相等概念

1.出示[例1]图1

提问:(1)图上有什么图形?

(2)如果这些散乱的图形只让我们看一眼,能不能正确得出什么图形的个数多?什么图形的个数少?

学生动手摆学具.

教师出示学生的摆法,并让学生比较哪种摆法较好.

2.出示图2

提问:(1)第一行与第二行是什么与什么比?

(2)比的结果怎么样?

师:圆形和三角形的'个数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相等和不相等的教案范文(16篇)

教案包含了教师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相等和不相等的教案篇一

1、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几乎相等的权力,但是两院的选举方式极为不同。

2、他们采取措施使高级文职人员的工资和企业管理干部的工资相等。

3、在部落中,通过传统继承的知识为所有人共享,并传授给部落中的每一个成员。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人受到的有关生活本领的教育是相等的。

4、然后可以表达如何对数据类型进行相等测试,或者规定先后顺序。

5、使事情更加微妙的是并非所有的吸引都是相等的。

6、这样,新数据库就获得了所有文档id,并且确保它们都相等。

7、在那灰色的墙面上,我们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相等和不相等的教案(优质20篇)

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推荐阅读以下教案范文,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教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

相等和不相等的教案篇一

1、会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数量。

2、会用一样多不一样多少等表述比较的结果。

活动准备:

盘子、碗、汤匙、苹果、梨若干,每个幼儿一个小盘子;幼儿活动操作材料;创设一个娃娃家的环境。

1、以分餐具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2、逐一分餐具,学习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一样多。

(1)观察3个碗和3个盘子,提问:这里的碗和盘子一样多吗?怎样才能知道呢?

(2)示范讲解:我先把盘子一个一个摆好,再把碗放在盘子上,一个盘子上只能放一个碗,这样一个盘子和一个碗成为了好朋友。

(3)提问:盘子和碗是一样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相等和不相等的教案(模板15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反复修改和完善,保证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教案的编写应当注重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请大家积极参与,共同分享自己的教案心得和经验。

相等和不相等的教案篇一

1、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几乎相等的权力,但是两院的选举方式极为不同。

2、他们采取措施使高级文职人员的工资和企业管理干部的工资相等。

3、在部落中,通过传统继承的知识为所有人共享,并传授给部落中的每一个成员。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人受到的有关生活本领的教育是相等的。

4、然后可以表达如何对数据类型进行相等测试,或者规定先后顺序。

5、使事情更加微妙的是并非所有的吸引都是相等的。

6、这样,新数据库就获得了所有文档id,并且确保它们都相等。

7、在那灰色的墙面上,我们可以辨别出这儿那儿有一些几乎看不出来的黑线条似的枪眼,以相等的距离相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相等和不相等的教案(精选13篇)

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它详细规定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每一堂课都需要有一份教案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教案应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应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了解不同学科的教案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和策略。

相等和不相等的教案篇一

1、会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数量。

2、会用一样多不一样多少等表述比较的结果。

活动准备:

盘子、碗、汤匙、苹果、梨若干,每个幼儿一个小盘子;幼儿活动操作材料;创设一个娃娃家的环境。

1、以分餐具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2、逐一分餐具,学习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一样多。

(1)观察3个碗和3个盘子,提问:这里的碗和盘子一样多吗?怎样才能知道呢?

(2)示范讲解:我先把盘子一个一个摆好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相等和不相等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相等和不相等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