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沉没诗歌
沉没诗歌
1949年,太平轮沉默了
小年夜,舟山群岛
裹挟而去一千多人的生命
据说还有数百箱黄金
历史没有悲抿,梦魇总是重归梦魇
几十年过去,旧的伤痛被大海泡了个干净
如今,太平轮在电影院又上演第二次沉没
其实去年就沉没过一次了,大导演吴宇森不甘心
于是又让太平轮再沉没一次
所谓一辱再辱,痛上加痛
而赔上去的是白花花的银子
以及吴导的痛心
后现代的人,吴导看不懂
烧多少银子,他们无心理会
据说还需要一点眼泪,加一点痛心
他们看不起,太沉重
于是“泰囧”,“分手大师”,“小时代”,“捉妖记”大行其道
竟相以恶心为能事
不玩悲悯,不玩深沉,不烧智商
不掉眼泪,唯有嘻嘻哈哈大行其道
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已然繁化成荒芜
一个大师的年代还没走远
另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已粉墨登场
悲催的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们啊
如今,又多了个吴宇森垫底
所谓出口转内销
一碰到中国,海量的愚昧
什么销都没用
那么就放弃高雅,放弃艺术,放弃悲悯吧
然而,当泰坦尼克第二次袭来的时候
缘何又泪光汹涌,又票房攒动
一个浮躁的社会,再多说也无益
陈凯歌说,时代已不允许我再有《霸王别姬》
张艺谋说,《归来》也没有用了,中国不相信
眼泪
冯小刚说,我《唐山大地震》究竟震了谁
还是留给青春片们共舞吧
留给郭敬明,留给韩寒,留给徐峥
当然新秀辈出,又来了个大鹏
第五代集体沉没,一败涂地
唯余“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时代不止是八零,九零的.
我们七零,六零仍风华正盛
我们仍有一颗悲悯的心,执怀艺术的向往
既然票房已然成为游戏
那就让我们继续拨云见月,继续在浮躁中沉淀
直到看得清自己,明心见性
票房的归票房,艺术的归艺术
我们活着,我们还需要高雅!
第2篇:沉默沉没诗歌
沉默沉没诗歌
沉默,只有沉没
雨打焦叶
很痛且有点晚
要谢谢的
临死前的`清凉
不会有过多的表露
因为人人都这样
/
眼睛的后面是泪水
泪水下面是辛酸
这辛酸是生活的凝聚
却总也流不出来
/
月光牵着月光
生活续着生活
月光普照了
生活却是个哑巴
/
生活
是白色的太阳下一大片水泥地
我在树荫下
同样的热
只敢默默注视
却也没有勇气走进去
这水泥地
这可能吗?
/
无言无笑无表露
沉默着
去学习和承受一些东西
却总是赶不上生活的轮子
最后
真的沉没下去了
第3篇:沉默只有沉没抒情诗歌
沉默只有沉没抒情诗歌
雨打焦叶
很痛且有点晚
要谢谢的
临死前的`清凉
不会有过多的表露
因为人人都这样
/
眼睛的后面是泪水
泪水下面是辛酸
这辛酸是生活的凝聚
却总也流不出来
/
月光牵着月光
生活续着生活
月光普照了
生活却是个哑巴
/
生活
是白色的太阳下一大片水泥地
我在树荫下
同样的热
只敢默默注视
却也没有勇气走进去
这水泥地
这可能吗?
/
无言无笑无表露
沉默着
去学习和承受一些东西
却总是赶不上生活的轮子
最后
真的沉没下去了
第4篇:沉默只有沉没抒情诗歌
雨打焦叶
很痛且有点晚
要谢谢的临死前的清凉
不会有过多的表露
因为人人都这样
/
眼睛的后面是泪水
泪水下面是辛酸
这辛酸是生活的凝聚
却总也流不出来
/
月光牵着月光
生活续着生活
月光普照了
生活却是个哑巴
/
生活
是白色的太阳下一大片水泥地
我在树荫下
同样的热
只敢默默注视
却也没有勇气走进去
这水泥地
这可能吗?
/
无言无笑无表露
沉默着
去学习和承受一些东西
却总是赶不上生活的轮子
最后
真的沉没下去了
第5篇:沉没的爱为题目的诗歌
沉没的爱为题目的诗歌
沉没的爱
当爱情好不容易再次重逢
当爱在绝望中好不容易再次得以延续
当我们的故事可以再次续写的时候
为什么我们再次沉默了?
每天挥之不去的思念
每秒不停的期待着能够述说彼此的思念
可是,如今我沉默了
我这是怎么了?沉默了…
不是不爱,不是不在乎了
每天挂着Q,只为等待那个头像的闪烁
因为那是我等待的人
每天隐着身,那是因我的眼中之有那个身影,我不想分出自己多余的精力去关注他人
哪怕只是一点点,都不可以
每天,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做着同样一件事情——想念那个她
每天,总是不停地拿出手机,看着那个号码、那个头像
我想知道此时的她是否也如我这般在想着对方,哪怕这时候的我在工作、在被主管骂着
不管在什么时候,手机总是放在最容易拿到的位置
困了,手机就紧紧握在手中……
而这一切如今都已经成为了每天生活中的唯一主题
……
我是个唯
第6篇:《日本沉没》读后感
读《日本沉没》有感
“3.11”日本大地震震动了全日本,更震撼了全世界。作为他一衣带水的邻国,我们深感哀痛。最近,无独有偶,去图书馆时刚好让我看到《日本沉没》这本书,借来看了一下,完全被它的内容吸引住了,感慨万分。本书讲述的大概是:田所雄介博士是一位地球物理学家。他直觉地认为,根据地震的观测数据,日本列岛将会有灾害发生,于是他便展开了调查。他与小野寺俊夫及助手幸长信彦助理教授一同乘坐潜水艇到达伊豆冲海底,发现海底出现异常的龟裂与乱泥流。田所继续收集到的数据令他确信将会有灾难发生,并得出唯一的一个结论。那就是“日本列岛历来最坏的情况——1年内的地壳变动导致大部分的陆地下沉到海中”了。
起初政府对这个结论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后来犹豫了一段时间之后,便计划发动「D计划」——一个将日本国民及资产转移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