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沉没感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日本沉没观后感”。
《日本沉没》观后感
在好莱坞灾难片中往往呈现给观众的都是气势恢弘的排山倒海般的场面,这也是观众在观看《13本沉没》前的预期心理。但是影片中对于直接的地震、海啸场景的动画设计相对较少,并没有满足人们的预期效果,反而降低了这部影片的灾难感。
确实,影片中部分片段通过CG镜头给观众展现了13本著名建筑倒塌和火山爆发等的场面,基本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但大多都是快速的画面切换,犹如蜻蜓点水,草草收场。惟一几个大楼倒塌的场面,能唤起观众视觉联想的是奥特曼系列中怪兽对城市的破坏的画面,几乎如出一辙。
影片对于灾难的更多的表达方式是地震后一片狼藉的街道,基本没有可以媲美《完美风暴》《后天》的场景。影片为了突出日本正在沉没,用了数处卫星俯瞰图,但是展现出来的基本都是静态的星星点点闪着火光的山头,对于灾难的发生反而没有具体的细节特写,很难产生直接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但从影片中透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日本民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孤岛情结”,以“孤岛情结” 为基色形成的日本岛国的民族文化特质还魂于灾难电影这一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
对于一部灾难片来讲,选择哪个题材来“讲故事”,是其能否感染情绪的关键。影片《日本沉没》的主线除了日本即将沉没这一中心故事架构外,还穿插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等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
另外,影片为了突出灾难来临时普通老百姓的慌乱与紧迫,也选
取了一些民众哄抢超市、疯狂购物、车站拥挤的混乱的场面。一般认为,在灾难突发和社会变故的非常时期,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民众素养和文明程度。
现实中,今年的“3·11” 地震发生后,日本民众有序安定的表现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而不是影片中的一片慌乱,到处狼藉。
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地震大国,日本国民对各种灾害的认知度很高,作为经常发生地震的岛国,日本在防震方面,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例如,日本的房屋设计,对抗震有非常严格的标准,日本的居民区,都设置有固定的“防灾避难地”,多在开阔的学校操场,公园等地,旁边有醒目的标志提醒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到此逃避。
然而,在防灾方面,与中国相比,日本也不是处处领先。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日本Yahoo网站的新闻报道后面有这样一条留言 – “中国方面动作很迅速,日本政府应该学习!”而且,这条留言还受到了很多日本人的赞成并引发讨论。
地震大国日本,为何对付地震反而提出需要学习中国呢?这并非夸大之词,其原因是按照日本宪法,在地震时如果需要出动自卫队救灾,须经国会批准,因此其救灾出动速度确实不如中国闻警即动的解放军迅捷。
最后,我呼吁全体海院学子,为了我们的气象或是海洋事业努力奋斗吧!为防灾减灾奉献微薄的一份力量吧!
说实话,我和大多数中国青年一样,对日本没有什么好感。而这一次去日本,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却别有一番体会,不仅对日本的印象大有改观,并且发现之前的很多偏见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日本......
毕业课程设计—感想 在这次的毕业课程设计中,虽没有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其中,趁放元旦着三天,认真完成了胜于的作业,从这三天的时间里,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之前学的多方面的学业......
《小额信贷在中国》读后感今日读了《小额信贷在中国》系列读书,从中了解了很多关于小额信贷在中国扶贫问题以及公司的艰难发展史。为解决我国落后地区人口的贫困问题和弥补信......
灾难中,我们应该学些什么 去年,在大屏幕上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在埋怨拍的太过偶像,还在感叹日本人的忧患意识,还在瞎操心 中国人需要反思和警醒。没想到,灾难就这样突如其来;更没想......
读《日本沉没》有感“3.11”日本大地震震动了全日本,更震撼了全世界。作为他一衣带水的邻国,我们深感哀痛。最近,无独有偶,去图书馆时刚好让我看到《日本沉没》这本书,借来看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