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社区干部的民情日记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阴有小雨
DLT要过几条小箐翻过两三座山,走一个多小时的路才能到达。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了DLT,DLT这地方田地多,只要有劳力都有得种的。但这里只有施荣一户人家,他家就是为了有田地种才从自然条件不好的大牛圈小组搬到这里的,家庭比较困难,还有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人。全家人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烤烟,种田种地全靠租。
这里虽然交通不便,但是种田地很方便,自己吃的粮食是没有问题了,只是经济来源还有一定的困难,主要靠种几亩烟来解决家庭生活的日常开支。施荣是个本份的农民,办法也不多,又是单家独户的,也没有个邻居,很少见到有人来。见到我们来,他很高兴地说:“你们来了好,帮我去看看栽的烟,今年我想要盖新房子,全指望这棵烟来挣钱了。”
烟地里,随行的烟站技术员教了他一些栽种的要领,他高兴地说今后要经常联系技术员,多学点技术,多种些烟,增加一些收入,我们临走时他要了烟站技术人员的电话,说是方便联系,看来他还是挺细心的。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多云转晴
这几天烟农们都忙着栽烟,今天准备去YD村最远的大牛圈小组看看栽烟的情况。这个小组是YD村种烟最多的小组之一,但是这个小组自然条件比较差,海拔在1700米左右,没有水田,只有山地,而且土地贫脊,属高寒山区。沿着曲曲小路,我们来到小荒田(大牛圈小组的一个地名),几户人家正在忙着栽烟。看到我们来,便停下来跟我们聊了起来,种烟户李学文说:“今年的天太干了,浇烟水要到两三公里处的小箐引出来,而且水源有限,浇水有困难”。看来,这里的旱情已是相当严重了!了解这些情况后,我们又继续前进。来到李权发组长家里,看到聚集着七八个人,也在讨论着饮水问题;一问情况,原来这里的农户也同样出现缺水问题,饮水要到六公里以外去引来,由于水源头有人伐木时破坏了输水管,导致水已经没来两天了;大家都忙着栽烟,劳动力有限,没水吃又不行。现在村民们正在犯愁,商量着怎么去把水引来,见到我们工作组来了,希望我们给出出主意。我们给了他们两个建议:一是每户人家出一个人去修理水管;二是每户人家出十元钱,请人去修理。因为大家都忙着栽烟,最后他们决定采用第二个建议,凑钱找人去修理。
处理了一个问题,又出现了新问题。由于水源有限,各家农户都争着种烟浇水问题也是相当的突出,经过我们提议:决定用抽签的方式来解决轮流浇水问题,得到了烟农们的一致认同。村主任找来纸和笔写好每户人家姓名,各家派代表抽签,抽完签大家都无怨言地散去了。
处理好这些事情已是下午六点多了,虽然很累,但是能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第2篇:社区干部走访民情日记
社区干部走访民情日记让我们了解到社区干部们都做了哪些事情!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社区干部走访民情日记
篇一:社区干部走访民情日记
x月xx日晴
接到组织的通知后,我背着行李赶往三门阐黄庙村。初建村级工会时我曾来过这个地方,给人的印象是贫穷落后。村里除了一些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之外,年轻人大都去了外地打工。村级工会刚成立时,村民不知工会是做什么的,感到很好奇!村工会主席因以前没有接触过工会工作,更是不知工作从何入手。难道我们把工会建立在乡村就是挂一个牌子吗?不能这样,一定要加强培训,提升工会干部的业务水平。在和村支书谈了我的想法后,立即得到了他的支持。
起初,村支书准备把我安排到村委住宿。考虑到这样做会和村民割裂开来,于是我打算搬到村民家居住。但我也有担心,怕扰民。很快我就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当我把这想法告诉一些村民后,居然有三家村民抢起我来。“走,住我家去。我们家就剩我们老两口,房子闲着也是闲着。”“走,去我们家,我给你打荷包蛋!”多好的群众啊!原先我以为田地承包了,管理松散了,加上个别干部的腐败,老百姓对干部有抵触情绪,眼前的现实让我明白,咱们的老百姓骨子
里就是好客,心中对我们的党还是信任的!
7月16日雨
“三夏”基本结束,天空飘着雨,给闷热的天气降了温。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第一堂工会干部业务培训课在村委会会议室开讲。来自县总工会的两位部长给并不多的学员讲了怎么维权、怎么建设工会组织、如何发展会员等相关知识。我也谈了个人对村级工会的看法,表达了自己对下一步工作的计划和打算。
看着下面听讲人员不在乎的表情,我清楚,仅仅靠上几堂课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晚上,路过村支书的家,听到他正在煲电话粥。“小刘啊,我现在多了个帽子,兼着咱村的工会主席。所以我要经常和外出打工的家乡人联系联系,不然对不起这顶帽子,嘿嘿!听回来的小李讲,你小子在外面有出息了,自己投资建了一个大厂子。不是我说你,千好万好不如咱家好,人总要叶落归根,啥时也回来考察一下,给咱家作点贡献。我第一个报名给你打工……”“近来,我打了几十个这样的电话,要是有一人能回乡投资多好啊!”村支书笑嘻嘻地说着,目光里充满了期待。中国的老百姓最善良,但也最实际。只有让老百姓看到摸得着的实惠,才能进一步把工作做好。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是我们工会干部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x月xx日晴
已是到这里工作的第二个年头,通过努力,各项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在县总工会的支持下,村委腾出2间房屋作为工会办公室,配置了桌椅,制作了村工会规章制度版面并上墙,明确了工作职
责和任务。按照村级工会规范化建设的标准,本村工会达到了六有、三表、五簿、一卡。与此同时,村级工会依托远程教育阵地,购买了电脑、电视、影碟机和种植养殖、机械修理、食品加工等器材与技术书籍,完善建立了“农民工书屋”。看到取得的成绩,心里真是高兴,
村支书中午可能喝了酒,哼着小曲来到了新建的蔬菜大棚,揪了一根新鲜黄瓜,在袖头上擦了擦就吃了起来。“啥事这样开心?”我问道。“哈哈,有好信了。”村支书神秘地对我说。“小刘准备中秋节回来考察,想搞一家皮毛加工厂。我们村如果有了自己的村办企业,就会有更多的人留下来,不再是空巢村。你想想小李,一个全是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村庄谁看得起?我这心里急啊!”望着老支书满头的白发,我不禁感到酸楚,劳务输出不应该成为我们的标志,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村里经商办企业,才是我们真正的政绩。
x月xx日晴
老支书退了,我接任村支书兼任工会主席。所有的工作重担一下子压在了我的身上。真的挺想老支书,这位有着丰富工作经验而又有一丝狡黠的农民干部退了。尽管我已经有了基层工作经验,还是感到力不从心。我没有他的感召力,没有他的威信,所以我只有百倍努力工作才能让村民信任我。
刚吃罢午饭,村民苏联军找到了我。原来,他在漯河一建筑工地做工,可是老板以种种理由欠下了他5000多元血汗钱。熟悉工会工作的人都知道,由于工会没有执法权,所以是“软维权”,大凡遇到这种事,一般只能通过发函等方式,要求当地工作组织或劳动保障部门加以解决。然而,这次我决定走一趟。
篇二:社区干部走访民情日记
3月15日星期二天气 晴
今天,是第二十九个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也是**市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开展干部进村入户活动以来,我第一次深入我局帮扶联系村之一——顾家店镇高殿寺村进行入户走访。
上午,在村委会大院与党支部书记刘顺兵同志和村委会会计艾志明同志简单交流后,我们踏着蜿蜒崎岖的乡间小路,同行出发了。我们走访了几个村民后,来到二组组长陈友谊家中。我首先向他们全家问好,并代表**市国税局向他们表达了良好的祝愿。陈友谊年过六旬的老母亲刘秀英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地表示感谢。据陈友谊介绍,目前他们家里只有两亩农田,喂了几口猪,妻子和自己在家务农,上有年老体弱的老母,下有还在上学的幼子,生活虽然比较困难,但已经很知足了。再说自己是党员,是村组干部,理应把奉献放在第一位,没必要和别人比那么多,日子过得去就行。朴实的话语,真诚的笑容,无不使我们感到一名基层普通党员干部的无私情怀。
由于出身农村,又长期从事执法工作,我对农村的普法工作比较关注,也非常希望所有农民都成为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的好公民。我仔细询问了他们对农村普法工作的看法和对农民维权意识特别是作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见解。陈友谊说,现在已经是法治社会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早就今非昔比了,但是离实际需要还有差距,希望有关部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少数村民购买了农资却不知道主动索要正规的发票,还有的在外面打工也不知道主动要求签订正式的法律合同等等,都是今后应当注意的问题。听了他的话,我感触颇深。农村普法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成绩和不足都是政府部门工作的动力。向他们介绍了一些法律的常识和涉农法规后,我们告辞了。
告别了陈家人,我们来到一个养殖大户——四组的谢桂家里。一走进屋门,就看到一个中年汉子在拿着一张渔网忙碌着什么。原来,刚刚晒了晒网,他正准备把它收起来,既防夜里返潮受湿,又能少占地方。看到我们进来,他热情地让座倒茶。此人正是谢桂,承包了将近三亩的鱼塘,养鱼为生。我们搬了几个凳子坐到一起,谢绝了倒茶。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向他介绍此次**省“万名干部入万村进万户”活动。老谢笑道:“我早都晓得了,你们来村子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用再介绍了,你们对我们村子的帮助真大。”简单而率直的话语让人动容。我和支书刘顺兵、会计艾志明一起询问老谢对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老谢一个劲地说党的政策好,没有意见,还略带歉意地说由于平时学习不够,信息比较闭塞,对最新的政策什么的都不是很了解。我向他建议平时多看看报纸、电视,多搜集信息,包括行情、市场和优惠政策等等,还要及时向镇里有关部门寻求帮助,除了学习养殖技术外,多掌握其他信息也是不错的。谢桂深表赞同,表示今后一定加强努力。
从谢桂家里出来,时间已经快到中午了。我回到村委会和我们国税局驻高殿寺村工作组成员们碰了头,简单进行了情况交流之后,一起去一个村民曹礼奎家里吃了午饭,并按照规定付了饭费。
下午,我提出独自到田间地头看一看,于是大家分手,兵分几路,各自为战。我路过一片柑橘林旁边,看到一位老大爷正吃力地推着一小车砖石,就连忙上去帮忙推着慢慢走,并和他攀谈了起来。提到“三万”活动,老大爷深有感触。他动情地说:“到底还是没有忘了老百姓啊!你帮我推车,又让我想起来年轻时毛主席领导的好干部了。我好多年没有见到过党政领导专门进农民家门了。”来到老大爷家,经过询问得知,他姓张,准备扩建猪圈。问及对新农合和其他惠农政策的看法,他说党的政策很好,唯一的遗憾就是还没有实行农村社会养老。我接过话茬表示,一些村民养老负担重,有后顾之忧,这是我们走访了解到的普遍情况,我们一定如实向上反映。
经过一天的奔波,虽然有些劳累,但是颇感充实。我的心又和农民近了一步,村民们的真实想法和他们朴实的话语,都将鞭策我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体民情、知民意,如此,方能不愧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第3篇:社区干部民情日记精选
社区干部民情日记该怎么写》下面*****小编为大家精选社区干部民情日记,希望你能从中获得想要的信息!
社区干部民情日记精选
2月25日是我第一天进驻福海镇济海路社区的日子,在这之前,社区对我来说是个熟悉又陌生的服务组织。以前,社区每周五通知各单位打扫卫生时,我们还颇有怨言,觉得社区管的太多;对于每个家庭而言,办理社保、办准生证、通知孩子吃糖丸、打预防针等事务又让人感觉很贴心。这就是驻社区之前,我对“社区”职能的初步了解。
对于“社区”的认识由浅入深
3月3日,工作组协助社区举办了“三八”妇女节庆祝活动。活动中有社区干部自己编排的舞蹈,有居民组成的民间艺术团表演,还有我们工作组的“明星歌手”别克大哥深情献唱……最让我难忘的是活动中有位老大爷自发上台,用方言演唱了自己现场写的歌,虽然我听不懂他唱的什么,但
第4篇:社区干部走访民情日记
社区干部走访民情日记(整理9篇)由网友 “scyuner888”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社区干部走访民情日记,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社区干部走访民情日记
x月xx日晴
接到组织的通知后,我背着行李赶往三门阐黄庙村。初建村级工会时我曾来过这个地方,给人的印象是贫穷落后。村里除了一些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之外,年轻人大都去了外地打工。村级工会刚成立时,村民不知工会是做什么的,感到很好奇!村工会主席因以前没有接触过工会工作,更是不知工作从何入手。难道我们把工会建立在乡村就是挂一个牌子吗?不能这样,一定要加强培训,提升工会干部的业务水平。在和村支书谈了我的想法后,立即得到了他的支持。
起初,村支书准备把我安排到村委住宿。考虑到这样做会和村民割裂开来,于是我打算搬到村民家居住。但我也有担心,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