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0 09:45: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

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

感动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一个词语,常常因为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一句温暖的话语,触动着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打湿着我们曾经漠然的双眸,缩短着曾经遥不可及的心的距离。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一】

他和她邂遇在火车上,他坐在她对面,他是个画家。他一直在画她,当他把画稿送给她时,他们才知道彼此住在一个城市。两周后,她便认定了他是她一生所爱。

那年,她做了新娘,就像实现了一个梦想,感觉真好。但是,婚后的生活就像划过的火柴,擦亮之后就再没了光亮。他不拘小节、不爱干净、不擅交往,他崇尚自由,喜欢无拘无束,虽然她乖巧得像上帝的羔羊,可他仍觉得婚姻束缚了他。但是他们仍然相爱,而且他品行端正,从不拈花惹草。

她含着泪和他离了婚,但是带走了家门的钥匙。她不再管他蓬乱的头发,不再管他几点休息,不再管他到哪里去、和谁在一起,只是一如既往地去收拾房间,清理那些垃圾。他也习惯她间断地光临,也比在婚姻中更浪漫地爱她,什么烛光晚餐、远足旅游、玫瑰花床,她都不是在恋爱和婚姻中享受到的,而是在现在。除了大红的结婚证变成了墨绿的离婚证外,他们和夫妻没什么两样。

后来,他终于成为了有名的艺术家,那一尺尺堆高的画稿,变成了一打打花花绿绿的钞票,她帮他经营帮他管理帮他消费。他们就一直那样过着,直到他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弥留之际,他拉着她的手问她,为什么会一生无悔地陪着他。她告诉他,爱要比婚姻长得多,婚姻

结束了,爱却没有结束,所以她才会守侯他一生。

是的,爱比婚姻的长度要长,婚姻结束,爱还可以继续,爱不在于有无婚姻这个形式,而在于内容。

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二】

他和她是大学同学,他来自偏远的农村,她来自繁华的都市。他的父亲是农民,她的父亲是经理。除了这些,没有人不说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在她家人的极力反对下,他们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他是定向分配的考生,毕业只能回到预定的单位。她放弃了父亲找好的单位,随他回到他所在的县城。他在局里做着小职员,她在中学教书,过着艰辛而又平静的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样的爱情不亚于好来坞的“经典”。

那天,很冷。她拖着重感冒的身体,在学校给落课的学生补课,她给他打过电话,让他早点回家作饭。可当她又累又饿地回到家时,他不在,屋子里冷锅冷灶,没有一丝人气,她刚要起身做饭,他回来了。她问他去哪了,他说,因为她不能回来做饭,他就出去吃了。她很伤心,含着满眶的泪水走进了卧室。她走过茶几时,裙角刮落了茶几上的花瓶,花瓶掉在地上,碎了。半年后,她离开了县城,回到了繁华的都市。

这便是婚姻,坚强而又脆弱。如同漂亮的花瓶,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可以经受得住岁月的风化,但是只要轻轻一碰,掉在地上,就可能会变成无数的碎片。

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三】

有一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许久,到现在我还记得。

有一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

心理医生想了个办法,他也拿了一把伞,走过去蹲坐在病人的旁边。病人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啊?”医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病人又问他:“你不是蘑菇吗?怎么可以走来走去?”医生回答说:“蘑菇当然可以走来走去。”病人觉得很有道理,就也站起来走走。

过了一会儿,医生拿出来一个面包开始吃,病人又问:“你不是一只蘑菇吗?怎么可以吃东西?”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可以吃东西呀!”病人觉得很对,于是也开始吃东西。

几个星期以后,这个精神病人就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他还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其实,一个人可以带着过去的创伤继续生活。只要他把悲伤放在心里的一个圈圈里,不要让苦痛浸染了他的整个生命,他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快乐地生活。

当一个人的.悲伤难以自持的时候,也许,他不需要太多的劝解和安慰、训诫和指明。他需要的,只是能有一个人在他身边蹲下来,陪他做一只蘑菇。

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四】

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气吞山河,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常得近乎琐碎。这就是我们教师的生活写照。就在这平淡、琐碎中,就在我的身边,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

在我们文小,我身边的榜样有很多,中青年教师就不必说了,他们精力充沛,积极向上,他们的青春让我感动;老教师个个胜似“老黄忠”,宝刀不老,他们的无私奉献让我感动。

先说说他吧,在教学中一如他的为人,数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工作,孜孜不倦地育人,做得踏踏实实,卓有成效。他就是年龄已达五十七岁的李金安老师。时间、精力的奉献和牺牲在他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他每天早上总是五点起床,六点半到校,组织值日生打扫卫生,指导学生有序有效地进行学习。下午学生全部离校后,才骑着摩托车回家。他不仅早到晚归,而且课堂教学水平高。听过李老师的师生都说:“李老师的课堂教学真精彩!真棒!”学校对于他的概念如同自己的家,他的许多准备性事务几乎都是在晚上、周末或节假日进行的,还会经常把工作带到家中,工作到深夜。每学期,他所任教的学科,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测评的及格率与优秀率总能达到双百。他站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就总是表现出精神振奋的感觉、充满力量的感觉,让大家从他的身上看到一名教师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种克服困难的态度和为了工作而奉献牺牲的行动……

再来说说总务崔振乾老师,平时分管后勤工作,不计报酬,不讲得失,每年都主动加班。学校的公用物品坏了,他并没有直接去购买,而是利用平时休息的时间来修理,为学校减少了许多额外的开支。学校食堂安全卫生的监督,花圃的修剪,教室等公共场所的消杀,甚至是学校的清洁卫生、下水道的疏通,等等,他总是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不知疲倦地高速运转着。他用自己乐观的态度、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无限的创造去实现人生的价值,他做的虽是很平常的小事,但他从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起,愿把这平凡的小事做好、做大。他用朴实、勤劳、爱心、聪明才智和默默的奉献,赢得了领导、同事的赞誉。积极的心态是他对待所有一切事物的源动力,学校有大事小情他都积极献策、早来晚走,带动全体教师出色的完成工作……

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在文小这片净土上,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感动着孩子、感动着老师、感动着家长、感动着每一个人。

第2篇: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

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著名职业培训专家弗拉尔?凯普的著作,该书被《纽约时报书评》赞誉为“最完美的员工培训读本”。在这本被众多著名企业奉为圭臬的书中,从 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审视,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莫大的指导意义。

不要有任何借口,这是一种工作态度。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曾经说过,“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人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是他能否做好事情的关键。“没有任何借口”,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是一种负责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在教育工作中,同样需要 这种精神的人,他们想尽办法去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当我们的教学成绩不理想时,当我们没有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时,当我们对某一个孩子的教育出现失误时,我们总能为自己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学生基础太差,就是神仙也教不好”,“这个孩子不是一般的调皮,太难伺候了,怎么要求他都不听”,“我就是按你交待的去做的,为什么出差错我也不知道”,借口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借口的实质就是在推卸责任”,作者在书中告诉我 们:在责任和借口之间,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没有借口”看似冷漠,但它却可以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许多人生中的失败,就 是因为那些一直麻醉着我们的借口”。作者在面对企图以借口为自己开脱的员工时,总是对他们说:“与其找借口,不如说‘我不知道’”。自信的人从来不为自己 找借口,任何借口都表现为懦弱的一面。更不要让借口成为一种习惯,一旦养成“找借口”的习惯,“ 借口”将会抹杀我们的激情,摧残我们的上进心,它将使我们 的教学工作变得拖沓,没有效率。当借口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成功也就会变得离我们越来越远。对于我们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自己负责任,都要对教育工 作负责,都需要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工作意味着责任,对待工作要尽职尽责。“责任感是简单而无价的,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必须要将责任植根于内心之中,让它成为我们脑海中一种强烈的意识,没有责任感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布朗太太:“你需要割草吗?”布朗太太回答:“不需要,我已经有了割 草工。”“我会帮您拔掉草丛中的杂草,”“ 我的割草工已经做了”,“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我请的那个人也已经做了,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 人”。此时男孩的伙伴问他:“你不是就在布朗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要打电话呢?”男孩说:“ 我只是想知道我究竟做得好不好。”多问问自己“我做得如 何”,这就是责任。

在教学中,面对某个患有先天疾病、自闭症、多动症的孩子,面对领导安排的工作和家长的要求,面对学生渴望的眼神,我们做得如何呢?我们已经习惯于为自己的过失而去努力地寻找种种借口,以为这样就可以逃脱惩罚。这样做显然是错误的。我们应该认真地去面对它,承认它,并为它而道歉,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它要让人们 看到你如何承担责任,以及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的工作更趋完美,享受工作的乐趣和荣誉,做最优秀的教师。作者在书中指出:最好的执行者,都是自动 自发的人,他的个人价值和自尊心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来自他人。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心理学家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前,他分别向正在砸石头的三个 工人问了同一个问题:“请问你在做什么呢?”三个工人有三种回答。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说:“难道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重得要命的铁锤来砸碎这些该死的石 头,这真不是人干的活!”第二个工人回答:“为了谋生,我才会做这份工作,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砸石头的粗活。”第三位工人眼中闪烁着喜 悦的神情,他 望着前方说:“我正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虽然砸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这儿进行祈祷,心中便常为这份工作 而感到自豪。”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在作者看来,第一种工人是完全不可救药的人,在不久的将来,他可能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顾。第二种工人是没有责任心和荣誉感的人,他们抱着为薪水而工作的态度,为了工作而工作。第三种人是作者所赞美的对象,他们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同时充分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荣誉。他们是“最优秀的员工”。

这种素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显得更为必要,因为我们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要把一个个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们也只有将工作视为一种享受,自动自发,自我奖励,学会在任何时候建立起自己内心的标准和成就感。我们不是为了得到领导的称赞,也不单单是为了“稻梁而谋”,而是自动自发地不断地追求自我完善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我们的潜能,以最大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全力以赴,努力工作,这时的你将成为 “最优秀的教师”。

不要任何借口,让我们努力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教育工作看成一项充满荣誉感的事业,努力工作,尽情体验工作带给我们的成功和快乐。

第3篇: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

《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读后感

(一)这本书的书名在最开始就吸引了我的眼球,从学校发下时就很想看,但是由于工作较忙等多项理由而没翻阅过,每次都只能翻阅前章,并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来阅读,直到一次放下手头的工作捧读这本书,深深地被书中的一个个平凡故事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质而感动。

这本书没有任何的豪情壮语,也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却通过对生活的一个个朴素的故事描写,使人感受到一个最根本的东西、深埋心底的东西,一种所有人都知道但是有些人感受不到的东西———爱。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感动,更为那一位位教师的教育事迹所折服。就这样,我被感动着、震撼着。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师生之情。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教育的读本所蕴涵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有感

学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阅读,提高老师的人文素养。这个寒假学校给每个老师都发了一本书--《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这是一本耐人寻味而又感人至深的书。书中选取了很多看似很平凡,实则爱意深沉的教育故事。

读完这些故事掩卷深思,其中第二辑《心中那个最好的班主任》让我受益颇多,让我学习到了自己不曾想到过的班主任教育艺术,也第一次真正地意识到班主任的重大意义.如果学校是一辆飞驰的汽车,那么班主任就是汽车上极具重要意义的方向盘,假如方向盘失灵了,那么影响的不只是一个班级的学生,极有可能影响整个学校的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当上了班主任,本人也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后妈”。当班主任是一件幸福的事,可是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绝非易事。看完本书后,我觉得要当好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首先,充分了解学生、搞好班队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动心灵的教育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