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石林县普岗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心理学测试卷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
2018年昆明市石林县普岗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心理学测试卷一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A.德育与智育 B.知识与技能 C.动机与迁移 D.学习与教学
2、同一心理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这是指心理发展的()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杯弓蛇影”反应是一种什么现象?()
A.条件作用获得 B.条件作用消退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4、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由谁提出来的?()A.阿特金森 B.班杜拉 C.马斯洛
D.斯金纳
5、一个学生这样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如果我能在40分钟内完成好学习任务,那么就出去和朋友玩。”这里他所运用的是()
A.外部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6、学生之所以能运用课堂所学的定理和规则解决课后的具体问题,是因为学习中发生了()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7、学生通过学习直角、锐角,很快掌握钝角的概念,这是()。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8、在背诵一篇短文时,一般两端的内容记得快而牢,中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9、根据遗忘的干扰说,当学生学习一系列的词汇后立即对其测验,测验结果通常会出现()
A.只有开头几个词汇记忆较好 B.所有词汇都没记住 C.开头和最后几个词汇记忆较好,中间的词汇容易遗忘D.只有最后几个词汇被记住
10、“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下列哪项对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11、列提纲属于学习策略中的()A.复述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12、下列选项中属于有结构良好的问题的是()
A.建筑设计 B.剧本创作 C.技术革新 D.演员根据剧本表演角色
13、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这是()
A.从众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14、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肯定性训练()
A.消除敏感反应 B.消除肌肉紧张 C.呈现厌恶刺激 D.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15、一个人出门前反复检查门窗是否上锁,明知道可以不这样做,但不这样做他会感到极端焦虑,他可能患上了()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16、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领域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 B.布卢姆 C.皮亚杰 D.杜威
17、在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是最高水平的认知领域学习目标。
A.知识 B.应用 C.评价 D.综合18、“过于安静,或由于紧张拘谨、惧怕老师,学生反应迟钝、呆板,回答问题被动;课堂纪律较松散,心不在焉。”这种课堂气氛是()A.积极型 B.对抗型 C.消极型 D.失控型
19、采用同一份量表,在相同的环境中,对同一班的学生进行测量,所测的结果与三个月前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此量表有较高的测验()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20、对一个插班的新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就同一内容连续讲了10遍,学生还没有掌握好。若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此时教师最需要反思的是自身的()A.表达能力 B.知识水平 C.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意识 D.组织能力
二、填空题
1、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________是其首要环节。
2、抑郁症是以________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3、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之为________。
4、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教师、学生和____三者之间关系,从而有效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5、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称为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2、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及教育意义。
3、简述经验类化说及教育意义。
4、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5、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是什么?
四、论述题
1、元认知策略的一般内容。
五、案例分析题
1、[案例]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D。学习与教学,即学与教。
2、【育萃专家解析】C。表现为不同心理发展速度不同,也表现为同一心理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样。
3、【育萃专家解析】C。
4、【育萃专家解析】B。
5、【育萃专家解析】C。
6、【育萃专家解析】(A.顺向迁移;)C.一般迁移。
7、【育萃专家解析】(A.顺向迁移;)C.水平迁移。
8、【育萃专家解析】B。干扰,中间的受双重抑制干扰。
9、【育萃专家解析】C。这是因为中间的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影响。
10、【育萃专家解析】C。
11、【育萃专家解析】D。
12、【育萃专家解析】D。演员根据剧本表演角色。其它的属于创造发明之类,是结构不良的问题或无结构的问题。
13、【育萃专家解析】C。
14、【育萃专家解析】D。
15、【育萃专家解析】C。
16、【育萃专家解析】B。
17、【育萃专家解析】C。超越原定内容,并需要基于明确标准的判断。
18、【育萃专家解析】C。
19、【育萃专家解析】A。
20、【育萃专家解析】C。
二、填空题
1、【育萃专家解析】发现问题。
2、【育萃专家解析】持续性。
3、【育萃专家解析】个别化教学。
4、【育萃专家解析】课堂情境。
5、【育萃专家解析】区分度。
三、简答题
1、【育萃专家解析】一方面,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必须先于教学,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即儿童只有处于特定的阶段,才能掌握某些概念。
另一方面,教学促进认知发展。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安排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就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阐明了这种可能性。
2、【育萃专家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结构要符合四个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教育意义: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学生所要构建的认知结构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并最好能画出各组成要素关系的图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的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活”的知识。
3、【育萃专家解析】贾德的经验类化说强化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前的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应用于前后两种学习中。
经验类化说强调概括化的原理或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是对相同要至少说的补充。但是,概括化经验仅是影响迁移的条件之一,不是迁移的全部。
4、【育萃专家解析】(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5、【育萃专家解析】主动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四、论述题
1、【育萃专家解析】1.计划学习的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等.2.自我监督的策略.对认知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等.3.自我调控的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五、案例分析题
1、【育萃专家解析】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近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2018年昆明市宜良县普岗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心理学测试卷一一、单选题1、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学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注重与教育实际相结合。这一时期是教育心理学......
2018年昆明市宜良县普岗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心理学测试卷四一、单选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A.德育与智育 B.知识与技能 C.动机与迁移 D.学习......
2018年昆明市嵩明县普岗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一一、单选题1、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学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注重与教育实际相结合。这一时期是教育心理学的(......
2018年昆明市石林县普岗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心理学测试卷五一、单选题1、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学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注重与教育实际相结合。这一时期是教育心理学......
2018年昆明市盘龙区普岗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一1一、单选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A.德育与智育 B.知识与技能 C.动机与迁移 D.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