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说课稿_秦朝的统一说课稿

教学课件 时间:2020-02-29 00:46:3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课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说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秦朝的统一说课稿”。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说课稿

各位老师、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我将从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下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第2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初步了解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课包括“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的全面推行”这三个子目,从不同阶段对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前因后果进行阐释,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必修Ⅰ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而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和核心内容,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联系起来,在理解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

二、重点难点

课标对本课内容作了如下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确定依据:秦朝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而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和地方郡县制都是围绕皇权至上这一突出特征而确立的。因此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和特点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确定依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我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虽然通过初中的学习已对本课相关内容有所了解,但由于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要求不高,再加上本课内容枯燥繁多,不利于学生理解,尤其是在辨证地分析问题方面高一学生普遍存在不足。因此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作为本课难点。

三、教学目标:

(一)、根据课标要求及本课重难点,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②理解:理解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③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④探究: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图片、影视资料等媒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运用材料,多媒体等教具,采用分组讨论学习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筛选材料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意义,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讲述,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将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将自身和课堂结合的能力,促进学生观察、总结和思辨能力的发展。当然也不可忽视教师本人这一教学资源,课堂上我会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气氛,充分利用图片、材料或其他媒介来说明问题,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直观演示法(2)、活动探究法(3)、集体讨论法

2、学法: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分析情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学会利用辨证法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相讨论,相互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求进步,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也是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总结前面具体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从中央到地方,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有个大体的了解。

结合教材内容并让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对课本小字部分的阅读,借由图片、材料等媒介,帮助学生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在当时和对后世是有进步意义以及消极影响。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主题,辨证看待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我将用兵马俑的图片进行引入,并设问图中是什么?这是谁的陪葬品?他有哪些事迹?。

2、课程教学

第一部分: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通过阅读课本第一子目,结合图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变革和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相关史实。探究秦朝统一的各方面原因及历史意义。注意点:

1.商鞅变法对促进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影响 ; 2.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顺序

第二部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皇帝制度

结合历史纵横讲解皇帝称号的来源,描述书中秦始皇插图让学生直观体会到皇权至上的突出特征,再通过学思之窗加深理解。注意点:

1.“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概念;

2.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二)中央官制

阅读课本,从中找出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设置,在老师的帮助下列出中央官僚机构图,了解“三公九卿”制度的结构和特点。注意点: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以皇权为中心、体现了“家天下”、较为完备。

(三)地方行政制度

通过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大臣对实行分封和郡县的讨论材料,从中概括出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原因,明确地方官僚机构的设置,理解施行郡县制的作用。

第三部分: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通过总结前面具体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从中央到地方,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有个大体的了解。

结合教材内容并让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对课本小字部分的阅读,借由图片、材料等媒介,帮助学生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在当时和对后世是有进步意义以及消极影响。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主题,辨证看待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注意点:结合课本学习延伸,评价秦始皇和中央集权制。并通过以下三个问题的探究来展开教学。

探究

(一):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特点?

这要联系韩非子的中央集权理论,以实现知识的前后贯通。让学生明白中央集权是与地方分权相对立的。思考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之间的关系归纳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探究

(二):秦朝为什么要实行郡县制度?

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大臣对实行分封和郡县讨论文字,引导学生从这段史实中获取有效信息,概括李斯和秦始皇等人的不同观点,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和利弊,认识秦朝实行郡县制度是历史的必然。对于探究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结合教材内容并让学生讨论交流,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在当时和对后世是有进步意义以及消极影响。课堂小节: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当时:正由于有一个统一集中的中央政权,秦王朝才能积极开拓疆域,北拒匈奴,南吞百越,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发展;正是有一个强有力中央政府,才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才开驿道、修灵渠,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

(2)对后世: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确立,建立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并不断完善与发展。对我国此后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消极影响:正是由于秦始皇专权,进行残酷的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统一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其暴政也成为历代的重要的史鉴之一。

秦朝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在历史上不断上演,专制的皇权也越来越强化,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并且也越来越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进步的障碍。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六、板书设计: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说课稿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说课稿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拟起......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说课稿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说课稿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本课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 )A.兼并六六国B.确立......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3......

下载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