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说课 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欧姆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的陈雪娇,我说课的题目是《欧姆定律》。说课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模块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由“欧姆定律”和“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两个核心问题组成,是对《电流》《电动势》等电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对下节串并联电路的学习有重要意义,并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学习高中电学知识的一个基础。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不断提高,学生通过前面学习了电流、电动势知识,有对U、I、R关系的好奇心,想通过自己动手,体味成 功的乐趣!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这一节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阻的定义,理解欧姆定律
掌握利用分压电路改变电压的基本技能
知道伏安特性曲线,学会一般元件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电流与水流的类比,培养学生 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
经历探究导体电压和电流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利用U-I图像来处理、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的方法
掌握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方法,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4、重点难点
根据前面分析我将重点确定为: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难点为: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建立和理解欧姆定律。
二、教法学法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设计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启发式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还采取提问法,讨论法作为辅助。学生主要采用观察,讨论,分析和归纳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并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分组的原则是“组内同质,组间异质”,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
1、上课开始,通过回顾旧知,提问:初中所学的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和电动势的定义是什么?引起学生的思考
2、情境引入:视频展示水瓶上两孔的水流随水压的变化。并问学生:高度不同的两个小孔,谁的流速比较大?学生从视频中很直观的看出高度低的小孔流速大。这个时候要追加提问:你是怎么的出这个答案?学生们可能会不同,但不管给出什么回答,都要找出合理之处给予肯定与表扬。这个时候老师给出答案,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通过水平射程的长短不同得出答案。紧接着让学生进行类比回答:由水压、水流类比电压、电流,你会有什么样的猜想?老师并不急于给出答案。带着这个问题,开始实验探究。
3、探究新知:将学生分为4个人一组。首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法,怎样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当一个物理量受到两个变量的控制时,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我们必须先控制一个变量,才能研究另外一个变量对物理量的影响。让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这种实验方法。再让学生讨论怎样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思路:当电阻不变时,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当电压不变时,探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并且在这里要让学生注意研究对象的变化、同一性和同时性。
接下来引导学生如何改变电路两端的电压,同学们根据所给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图,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分压和限流两种方法的不同,从而提高学生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确定这次实验的方法为分压。
接下来是我的讲课时间
在每张实验桌上我都放有四张表格,表格的内容有实验数据和计算数据。请同学们将所得数据填到表格中,填写完数据之后,小组讨论实验数据与计算数据的关系,并派代表回答问题
我的讲课完毕,下面继续进行我的说课,在每个同学的手中课前都发了一张坐标纸,我们把横轴表示电压U,纵轴表示电压I,我会让学生将所得数据通过描点的方法记录到坐标纸上,并连接起来,让学生分析并讨论所得的图像;另外我会随机挑选两个小组的两名同学,让他们到讲台前把他们的实验数据填到EXCEL表中,拟合图像,可以得到U-I图像。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使得到不论电压U和电流I怎样变化,比值U/I是恒定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比值U/I是一个与导体本身有关的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两端的电流无关。当U一定的时候比值U/I越大电流越小,这个比值反应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定义它就是导体的电阻。并得出欧姆定律。
五、板书设计 板书分为两部分,左边是本节课核心内容,右边是四个学生实验的图示分析,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六、教学反思
1.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情境——视频引入、协作——小组合作、会话——小组讨论,教师引导下全班交流讨论,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巧妙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
3.课堂过程中穿插火车安全线,行船安全,弧线球等日常知识,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发生氧化反应3.发生消去反应)能力目标: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
说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过程(一)1、导入新课以学过的诗《江雪》导入,引出唐代诗人柳宗元。通过PPT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意图:利用已学过的柳宗元的诗导入,学生有一种亲......
一、说教材《朱德的扁担》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本文讲的是1928年发生在井冈山关于朱德挑粮的一个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以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2015年特岗,现在是金家九年制的初中体育老师,教7.8.9年级,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节室外足球课--脚内侧传接球的教学设计一、首先我......
《化学实验基础》教学设计南安国光中学陈秋梅一课程标准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2.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和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