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藜花》的音乐教学案例及反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音乐教学案例反思”。
自主学习自我管理——
《茨藜花》的音乐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新课程标准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体验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蕴欢乐与知识于其中,让学习显得更轻松活泼。对小学的孩子来说,自主学习相当重要,这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给与其美好的童年记忆,迎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和行为特征。
在课件辅助下,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表演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课间十分钟的快乐场面。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茨藜花》。通过器乐创编及拓展,体现新标准中的“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的指导思想。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的学生智力普遍良好,思想活跃。但是由于条件关系,大部分学生音乐基础不扎实,但非常好学。本年段的孩子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对音乐课件中的课间活动非常感兴趣。
三、案例描述
教材分析:
《茨黎花》这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运用“茨黎花”借物抒情,表现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抒发了他们对党的一片真情。歌曲为3/4拍、G羽调式,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全曲明快活泼、富有舞蹈性。旋律以“la”为主音作波浪式进行。时高时低,起落有致,优美抒情。第一乐句的落音是主音的下方四度音“mi”音上,第二、四乐句则都落在主音“la”上,这样就使歌曲的羽调式特征十分明确。第三乐句为全曲的高潮。使用了全曲的最高音,充分地表达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唱好少儿歌曲《茨藜花》。通过学习曲调优美抒情,明快活泼、富有舞蹈性的歌曲,感受歌曲运用“茨黎花”借物抒情,表现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抒发了他们对党的一片真情充分地表达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
光下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
2、在学唱《茨藜花》的过程中,复习附点四分音符,学习附点二分音符的知识,能认识并唱准。
3、能边唱歌谱边划三拍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出歌曲。
教学难点;能在歌曲中一字多音处学好唱好。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跟随音乐律动进教室
二、新课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旅游,让我们一起随着火车的声音动起来吧!(播放声音,全班律动:咔嚓 咔嚓)
师:看看我们来到哪里了呢?
(出示“布依族”图片)
师:这么美丽的地方,你们去过吗?
生:没有。
师:那就让我们先一起来了解布依族吧!你们最想了解什么呢?
师:……(教师分别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视觉上看到布依族美丽的风景,了解那里的风情,特色小吃,民歌、服饰等等,在这个环节我应该先布置学生回家查资料,这样学生在上课时会更投入,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歌曲教学:
师:布依族的的景色是如此美丽,让我们陶醉,布依族的人民也是这么的热情,而布依族的民歌则更是美妙动听……
(播放歌曲《茨藜花》,学生闭眼仔细听)
师:这一曲调从风格上听是少数民族的民歌曲调,它就是来自西南地区布依族的民歌《茨藜花》,你们从歌词里听到了什么呢?
师:听的真仔细!这么美妙的歌曲,老师也忍不住想一展歌喉了,想邀请我们小朋友来做我的小乐队,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师生表演。)
师:我们合作的真是太愉快了!有同学听出来是几拍子的歌曲了吗?
生:四三拍。
(出示课件,教师讲解四三拍含义以及划四三拍指挥图式:要点地方重点讲
解)
(跟随音乐练习四三拍指挥图式)
师:《茨藜花》这首民歌表达了布依族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那具体体现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歌词,从中找到答案。
(师生有感情地朗诵,学生回答问题)
㈠歌谱学习:
1、跟随音乐用“U”字母发音
2、歌谱学习,分组合作。
㈡歌词学习:
1、教师分段范唱,学生跟唱。
2、学生找难点处,全班一起解决。
3、集体演唱。
4、对歌曲进行处理,要求有表情有感情地演唱。
㈢附点二分音符学习:
(教师出示课件讲解,学生共同查找歌曲中出现了几处附点二分音符)
㈣男女生分段演唱,要求边指挥,边演唱
【在我备课过程中刚开始演唱这首歌曲时,对这首“老歌”没什么感觉,心想:这种歌曲学生多半不会喜欢唱的。但是,为了找到感觉,我总是听、唱、弹起这首歌。经过多次演唱,渐渐地发现了歌曲其实是很美的,不禁越来越喜欢这首歌曲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优美深情的范唱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演唱的强烈愿望。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跟着我唱起来,歌声是那么优美动听,感情完全投入到歌曲中了。这首歌学生不仅能熟练背唱,而且成为本册书中学生最喜爱的歌曲之一。整节课的设计始终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在感受和表现等过程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课外拓展:
师:布依族的小朋友们真热情,把他们心爱的茨藜花送给了我们小朋友,那我们江南的小朋友,你们有什么礼物要送给他们呢?
生:茉莉花。
(欣赏歌曲《茉莉花》)
【欣赏歌曲《茉莉花》是为了教育学生56个民族是一家,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要和睦相处,和平共处】。
【这首歌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运用“茨黎花”借物抒情,表现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抒发了他们对党的一片真情,在这个环节还要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四、小结,下课:
师:今天,我们游玩了布依族,了解了那里的风情,特色小吃,民歌、服饰等等。最后,让我们跟布依族说声“再见”吧!
(学生跟随火车声音律动出教室)
【 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曾说过:“歌声通向心灵,心灵通向祖国”,深刻地揭示了歌曲审美情感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的演唱教学必须要确立情感教育的价值观,将审美情感像一跟红线一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良好的范唱不仅可以使学生熟悉、喜爱歌曲教材,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唱欲望。所以,教师不仅在课前将自身的演唱纳入备课内容,而且在课堂上要达到表演层次的基本标准,即面对全体学生准确而富有表情地演唱,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受到歌唱艺术的感染,激发学唱的强烈欲望。这是演唱教学的审美潜能转化为审美效能的一种表现。】
教学反思:
我以“瀑布群中的民族”导入新课,以欣赏雄伟壮观的黄果树大瀑布风景为切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进入新歌教学,主要以多听多唱为主,最后拓展有关布依族的情况。这一节课,总体上来说,学生还是蛮有兴趣,比较完整地上下来。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其一,文字讲解部分过多,忽视了音乐的本质。导入的介绍和布依族的介绍内容过多过繁,在歌曲本身上缺乏,有点避重就轻;其二,重难点没有落实好,并单调枯燥乏味,学生难点依旧没有掌握,对歌曲的处理过于肤浅;其三,准备不充分,比较匆忙,上课中出现读稿。
通过这次上课,让自己认识到:在以后的课中自己要先“吃透”教材,把教学的重难点找出并制定出相应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其次就要抓住音乐课的本质,以听为主。
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茨藜花》的音乐教学案例及反思一、案例背景:《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
《茨藜花》教学反思歌曲《茨藜花》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运用“茨黎花”借物抒情,表现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抒发了他们对党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茨藜花》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茨藜花》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茨藜花》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歌曲《茨藜花》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音调因素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运用茨藜花借物抒情,表现了布衣......
花钟教学案例及反思《花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各种花不同的开放时间,描述了各种花不同的开放姿态,尤其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词丰富,语言优美,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材料。为了上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