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二年级音乐花蛤蟆教学反思
二年级音乐花蛤蟆教学反思
篇一:花蛤蟆反思
这一课我的目标是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说唱歌曲《花蛤蟆》并能创编动作,从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动物”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做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说“欢迎大家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今天啊,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愉快的动物王国里参观一下。”这样导入,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他人活动,他们十分乐意。我设计了动物动画卡通形象,让学生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动中来抒发自己的快乐。突破以前沉闷老套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爱聆听音乐时,让学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种形象,并且分小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体语言来模拟夏天的狂风暴雨。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来表现音乐形象,引导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样无
形中就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体会了音乐形象,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的学习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体验共同学习的乐趣。在歌曲教学这一部分,我先让学生充分而完整的聆听歌曲,然后根据歌曲的节奏特点,用鼓声来敲击节奏,让学生通过听音来排击节奏。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解决了歌曲的难点。虽然这种方法有点难度,但由于平时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所以还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节课有它的光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遗憾。比如,在学生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并随着音乐表现音乐形象时,学生更多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了耳边的音乐,造成了课堂的紊乱。
另外,学生在模仿音乐形象时,发生了争执,这些都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并且调节。
总之,“感受音乐,体验快乐”是本课的宗旨。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努力!
篇二:《花蛤蟆》反思--解朝辉9月
《花蛤蟆》之教育反思
《花蛤蟆》这首歌在几个版的教材中都出现了,这首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歌曲音乐情绪诙谐,曲调比较容易上口。 ×× × ×│×× × ×│×. × ××│×-- │ ×× × ×│×× × ×│×. × ××│×-- │
反思这节课,孩子们在倚音的演唱上刚开始有些不适应。
充分的发挥孩子们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老师只是引导者。在装饰音的学习上我告诉孩子们如果将一首歌曲旋律比喻成一件漂亮的衣服的话,那么这件衣服上那些闪闪发亮的美丽的花边就一定会是我们音乐旋律曲中那活泼可爱的装饰音符。装饰音是歌曲旋律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如果少了这些美丽的花边,那么这件衣服绝对会让你没有任何兴致穿上它。而且是在旋律恰当的位置上出现会为歌曲增添音乐情趣。试着唱一唱,体会一下有和没有旋律是不是给我们不同的感觉。
本课不足之处是学生在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的节奏学习在视唱中不太准确,易混淆。在演唱中学生控制不了气息,唱到后面就容易喊唱起来。在后面的歌曲里继续纠正学生的喊唱问题。
虽然这是我一节我上过多年的老课,但是自己每次我都有新的对这首歌的体会和新的发现,把这些新的发现记录下来争取更好地提高。
篇三:音乐活动《花蛤蟆》反思
在忐忑之中结束了人生的第一次正式的亮相课,感触颇深。
首先从心态上讲,自我感觉还是不够淡定,上课时脸部肌肉不能自已的跳动告诉我,我心里是有多没底。这种没底一是来自自身素质的欠缺,二是来自对教育教学课堂把握上的`不足。在这点上,我觉得以后要多参加这种公开课的机会,让更多的人去监督你,给你压力的同时就是给你动力,有的时候外界给的压力是一个人快速自我反省与成长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一个人只有在经历过大风大浪之后才能从容面对小风小浪。
其次是在自我对这堂课的反思。对音调的错误把握,首先暴露了我在乐理知识和对孩子音域了解上的不足。就此我准备好好补补自己在音乐本体知识上的盲区。周末,我去书城购买了相关的书籍,并打算利用课余时间查缺补漏。上课过程中由于对钢琴伴奏的音调的错误选择导致的孩子歌唱时的不适从而也影响了孩子的歌唱热情,我深感遗憾。同时,在对课堂的后半部分的设计上,我确实欠缺考虑,没有将歌词教唱与这首歌本身的特点相结合,形式上的单一加上歌曲本身的难度,使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之后老师们的评课。就像我的题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可以看得更远。这次上课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前辈们的智慧。在这次评课中,老师们不仅能独具慧眼的看出我这堂课的不足,而且为我指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首先是我没有充分的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课堂是孩子的,老师只是引导者,我虽然知道,但是在教育教学中却没有很好的把握。在动作的创编上,一直都是我来给予孩子,没有将发挥的空间留给孩子。这一点,我采纳老师们的建议,在出示图片之后,让孩子来自创动作,既能发挥孩子的主
动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已有经验,而且能加深孩子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孩子的热情。其次,老师们提出的出示青蛙与蛤蟆的图片,给孩子直观的比较。孩子大部分的知识都是来自间接经验,而身在城市的孩子,见到蛤蟆的机会不多,这时,出示蛤蟆的图片,并与青蛙做比较,给予孩子直观的感受,是非常必要的。这个活动中我最没底的地方就是对一句一句的教唱环节,我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之前就考虑到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与效果不佳的问题,但是自己没有想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这个问题在后来的评课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经验丰富的管助理给我提出了一问一答式教唱方法。利用本身歌词的特点,老师唱上半句,孩子来唱下半句,形式有趣,记忆效果好,孩子学起来富有激情。这点使我受益匪浅。
这次活动,不仅给了我认真审视自身不足的机会,还让我看到了集体力量的伟大以及老师们的智慧,这使我有了更大的学习动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同时多向前辈们请教,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将我们的眼光送的更远!
第2篇:《花蛤蟆》教学反思
这次的评优活动是以歌唱活动的形式开展,我执教的是大班的歌唱活动《花蛤蟆》。活动过后回过头来看,觉得有很多的遗憾和不足。
一、选材不恰当
“选材是开展教学的第一步。只有选材适合了,之后的学习才会顺利、有效。”(引用沙老师博客上的话)而我所选择的这首歌曲《花蛤蟆》是一首山东民歌,是一首小调歌曲,不管是歌词还是旋律都存在着难度。例如歌词中四个主要的乐句:“伸着个腿,大粗腰。瞪着个眼,赛灯泡。猛一蹦,丈把高。嘴一张,像水瓢。”其中的“赛灯泡”的“赛”,“丈把高”等词语都是比较书面化,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拗口的。孩子们在学习歌词时总要绕几个弯,想想到底怎么说,因而接受起来非常困难。因此,第一步没有走好,以后的路就更举步维艰。
二、教具准备不适宜
1.为了引起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在导入部分播放flash,让孩子们和蛤蟆一起到荷叶上跳舞。但是flash里的歌词是没有简化的,里面包含儿话音以及蛤蟆叫声的多种节奏变化,因此只能把声音静音,放录音机里的音乐,在衔接方面以及flash的利用方面都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没有办法让幼儿在学习歌词时欣赏flash。
2.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四个主要乐句即蛤蟆的四个动作,教师准备了四幅漫画,正好对应四个乐句。但是可能因为是漫画的原因,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抓住孩子们的兴趣。同时,在“瞪着个眼,赛灯泡”,“嘴一张,像水瓢”这两个乐句上,教师可以采用联想法,把灯泡和水瓢也画在边上,这样可以让幼儿少转一个弯,不用去费劲地想瞪着个眼像什么,嘴一张像什么,可以降低难度。
三、教学缺乏策略
在教授歌曲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围绕四个乐句即蛤蟆的四个动作来展开,从一开始孩子们的表演中提取歌词有关的动作到出示四幅漫画学习歌词到根据旋律配歌词,所有的所有都是紧紧扣着这四个乐句,而把其他的部分给忽视了。因而也仅仅停留在学唱歌曲这个层面,对于目标中制定的“学习用富有情趣夸张的动作和轻松的歌声表现歌曲《花蛤蟆》,体验歌曲诙谐的情趣。”因为孩子们对歌词和旋律的不熟悉,仅仅在动作上也很难表现。同时,活动的另一个目标“尝试根据漫画的线索,钢琴的旋律填充中间部分歌词。”虽然孩子们可以把歌词配上旋律,但却也因为对歌词太难而出现旋律对却歌词唱错的情况。总之,是难上加难。两个目标都没有很好的达到预期效果。
四、活动缺乏亮点
一个好的歌唱活动,有亮点的歌唱活动,总是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纵观其他老师的歌唱活动,有的是尝试了有趣的肢体表演,有的活动结合了有趣的游戏,让人眼前一亮。可是,回过头来看看我的教学活动,没有一处亮点,只是对歌曲的学唱,而没有抓住一个点进行挖掘,也没有对活动进行一个亮点打造。《花蛤蟆》是一首山东民歌,怎样让幼儿感受民歌特有的曲调和山东的儿话音,这些其实都应该是这个活动可以挖掘和打造的亮点,但是却由于学唱的难度已经很大,所以,没有放进去。如果真的要上一个教时,是否可以把重点放在感受歌曲的小调曲风和山东民歌的儿话音上,然后把歌曲的学唱这个点退后,改为初步学唱。
五、教师缺乏激情,没有完全融入歌曲
从实习到现在,应该开展过很多次活动了。但是没有一次,我真正感觉我、孩子们、教材三者完全的融入在一起。我总是感觉自己跳了出来,以教师的身份在不断地引导,带着明显的“教”的痕迹,这次也不例外。我只是一味地带领着孩子们学唱歌曲,可是歌曲中蛤蟆们夸张有趣的动作,我却没有和孩子们一起领略。从老师来讲,首先自己的状态就没有调整好,达不到那个兴奋点。执教过程中总是平平静静,没有起伏。
评优活动只是许多的活动中的一个,虽然这次评优活动上的不好,但是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了很多。我相信,每次收获一点,日积月累,慢慢地学会弥补不足,一定会受益匪浅。
第3篇:《花蛤蟆》教学反思
《花蛤蟆》教学反思
这次的评优活动是以歌唱活动的形式开展,我执教的是大班的歌唱活动《花蛤蟆》。活动过后回过头来看,觉得有很多的遗憾和不足。
一、选材不恰当
“选材是开展教学的第一步。只有选材适合了,之后的学习才会顺利、有效。”(引用沙老师博客上的话)而我所选择的这首歌曲《花蛤蟆》是一首山东民歌,是一首小调歌曲,不管是歌词还是旋律都存在着难度。例如歌词中四个主要的乐句:“伸着个腿,大粗腰。瞪着个眼,赛灯泡。猛一蹦,丈把高。嘴一张,像水瓢。”其中的“赛灯泡”的“赛”,“丈把高”等词语都是比较书面化,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拗口的。孩子们在学习歌词时总要绕几个弯,想想到底怎么说,因而接受起来非常困难。因此,第一步没有走好,以后的路就更举步维艰。
二、教具准备不适宜
1.为了引起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在导入部分播放fla
第4篇:数蛤蟆音乐教学反思
数蛤蟆音乐教学反思
《数蛤蟆》是一首四川民歌,《数蛤蟆》是一首四川民歌,它选取了生活中一种常见动物,表现了它们可爱的形象和四川民歌丰富、幽默的表现手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民歌的特点及四川民歌特有的风格。 这节课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学生平时对蛤蟆的观察,并结合图片、音像等资料来使学生加深对蛤蟆形象、特征的认识,使他们更好的理解歌词,特别是很直观形象地认识蛤蟆在跳水时扑通扑通活泼的样子,使学生很自然的模仿了蛤蟆跳水的'可爱动作,为本课增添了不少色彩。在本课中,我请学生对《数蛤蟆》进行了充分的聆听,通过听赏、律动、歌词创编来增强学生对歌曲的感受,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行了充分的演唱,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准确地找出了歌曲中相同的乐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