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反思_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反思

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0-02-29 07:02:2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心得体会】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反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反思”。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反思 1.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尤其是动画演示将本节内容的知识难点,比如三圈环流的形成,更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以便易于探究发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避免了死记硬背,而且将知识难点容易化。2.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探究法和演示法两种教学方法,以期学生能够在教师提问引导、提示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中获得启发,自主发现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

从学法设计上来看,为了让学生能够牢固的掌握并能够深刻的理解本节知识,教师对学法的设计是探究推理法和观察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并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例如,风带的分布,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风带的名称和分布位置,而是提示学生考虑风的受力情况,绘制风带,再让学生对照全球大气环流分布图填充风带的名称,从而使学生自主完成,记忆深刻,并获得成就感。

在此过程,有效运动道具地球仪和大气环流演示器等,学生动手操作、演示,使难以理解和观察的知识更加形象具体,易于接受。

二、教学过程反思

本课以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拍摄中国上空的气象云图动画视频导入,说明大气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并引入今天的课堂内容。讲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之前,先复习了热力环流的知识。

由于大气运动的复杂性,在探究大气环流时,设置了两个探究活动,由简入繁,逐层深入。探究活动一在三个假设条件下完成(1.地表均匀 2.太阳直射赤道3.地球不自转),即理想条件下,该探究活动结合热力环流知识,演示了单圈环流的形成过程。然而,单圈环流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进行探究活动二(1.地表均匀 2.太阳直射赤道),即考虑地球自转时地转偏向力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这时大气运动形成三圈环流,及地球表面形成七个高低气压带。在结合风的形成原因,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南北半球形成低纬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学案上完成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图的绘制。

为了巩固学生对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图的理解记忆,在探究活动结束后,又设计了动手模拟环节,分南半球组合北半球组,分别在地球仪上将气压带、风带贴在地球仪对应的位置上,模拟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小组完成后,请小组长展示小组成果,并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进行解释。该环节加深了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知识迁移环节,举例现实中的实例:上海——洛杉矶往返的飞机行程,同样的航程,飞行时长却不一样,结合本节所学风带知识对其进行解释,并在此过程渗透学习自然地理的意义:学习自然地理——认识自然规律——解释自然现象——服务人类生活……,让学生找到学习自然地理的乐趣。

在总结归纳环节,先请学生分享今天的学习内容,对知识进行梳理,最后由教师对知识统一整理,这节课的研究前提是地球表面均匀,但是地表是不均匀的,所以实际上的大气环流是复杂的多,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三、存在问题反思

1.一节成功的课应把知识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本次课一直想把知识点讲解的高深莫测,却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其实生活是最好的课堂,我应该把现实中现象运用到课堂上,小的生活现象往往存在在大道理。例如:课堂引入环节,可以用天空白云飘动、烟囱冒出的烟等自然现象引入大气的运动,代替气象云图的视频,用简单的现象引入课题。

2.在课堂探究活动中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绘制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但是学生在课堂绘制分布图时,教师只找了个别学生展示绘制成果,对少数绘制有误的学生没有在课上进行个别点评、辅导,在此过程忽略了后进生的感觉,不利于增强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的综合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师课堂效率的高低,影响着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讲台上的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学生的注意力有关,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个人的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组织能力……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

日期:2016年12月4日

《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目标分解如下:1 . 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设计说明】关于本课时的课程标准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是本......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气压带由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热空气北与南下的极地高气压带冷空气相遇而形成;风带是随着气压带的产生而产生的。扩展资料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气压带是由于地球......

大气运动第二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课例文本要点:大气运动第二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 教学设计思路 〈一〉......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反思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反思一、考纲对该节的要求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二、对考纲的解读识记: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特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

下载《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