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_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0-02-29 06:20:4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心得体会】

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摘要]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一生心智技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心智技能的核心心理成分是思维。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一项对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措施。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长期的熏陶,教师应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引路人。

[关键词]

启发

培养

思维品质

学习过程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变化和完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从学生思维规律出发,善于引导、启发,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改进教学方法,提倡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出发点和归宿。笔者结合八年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节的习题讲解,就如何运用启发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谈一点看法:

一、设疑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设疑启发是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使学生努力开动脑 筋思考,以求解决问题的启发方法。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和思维活动的深度,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是一切思维的基础。在设疑启发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的方法在于通过将设计的问题加以深化,使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

[问题1]配制10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需加水多少毫升?

这是课本第34页的一道例题,作为科学教师都知道这是溶液计算中最常见的一类题型,考纲中有要求,但在教学中困难较大,学生很难掌握,我在讲这节课时,不是急于要求学生列式计算,而是通过“质疑——讨论——归纳”这一教学程序,使学生在计算之前,彻底弄清概念。我先向学生提出了以下系列问题:①98%的浓硫酸和10%的稀硫酸的组成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②浓硫酸和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如何计算?③浓硫酸和稀硫酸中溶质硫酸的量如何计算?④浓硫酸加水稀释成稀硫酸的过程中溶液、溶质和溶剂这三个量怎样变化?学生在教师递进的式的设疑启发下认真回忆旧知,积极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学生讲解以下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解题时抓准溶液和溶质质量之间的本质关系。

[知识点1] 硫酸溶液中溶质是硫酸(一种液体),溶剂是水,硫酸溶液按浓度分为浓硫酸和稀硫酸,98%的浓硫酸和10%的稀硫酸在组成上是一样的,无非是溶质质量分数的高低不同。

[知识点2] 从“溶液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量+溶剂质量)”公式可知,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3]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4]溶液稀释时,应抓住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来进行列式计算。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层层剖析,要求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层,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的深刻性。

二、直观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直观启发是指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看图表、看影像等启发学 生积极思维,深刻认识科学现象和规律的启发方法。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敏锐、快速反应,善于运用直觉思维,善于把问题转化。它是思维活动的速度。在直观启发中培养学生思维敏捷的方法是依据直观现象,加强“示范”效应,缩短思考和领悟时间,使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结论被具体化、浅显化,被学生及时表述出来。如在上述[问题1]中,对学生来说硫酸溶液的组成是一个知识的空白点,我在讲述时,同时展示给学生一瓶浓硫酸,标签上有“ 硫酸 500ml 分子量:98.07 含量:95~98% 性状:强腐蚀等 ”字样,通过观察,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讲加水稀释时,为避免学生出现“浓硫酸溶液的体积加上水的体积等于稀释后稀硫酸溶液体积”的错误,我向学生重现了七年级把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毫升的实验,使学生懂得稀释时体积不能相加;为了使学生对稀释过程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如下的图例,一方面对知识进行了整理,另一方面在画图的过程中叫学生去思考、分析。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从看到想到答,不仅从直观启发中掌握了知识,也使思维的速度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类推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类推启发是根据两个不同对象的部分相似属性,而推出这两个对象的其他属性也相似的一种启发方法。通过类推可以借助于已知的对象达到对未知对象的某种程度认识,起到触发联想,使学生陌生的知识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学生善于分析联想,能对问题迅速作出反应,避免出现思维阻塞。因此必须让学生适时参与类推过程,提高学生的推断能力。还是上述[问题1]中如何求10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密度为1.07克/厘米3)中溶质硫酸的质量,在教师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在计算中往往错误百出,如果要学生做“假如我校有40个班级,每班人数一样,全校共有2000名学生,我们班女生占班级人数的40%,问我班女生有多少人?”类似的数学题,学生会比较轻松地解答。相比之下,说明我们的学生平时缺少这种类比思维的训练,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在这个概念问题的处理上,我以大家最熟悉的水为例,一步步加以启发:水的密度是1克/毫升,所以1000毫升水的质量是1000克;而10%稀硫酸的密度为1.07克/厘米3,则1000毫升10%的稀硫酸的质量应为1000厘米3×1.07克/厘米3=1070克;水是纯净物,而稀硫酸是混合物,1070克是溶液的质量,应包括溶质和溶剂两部分,而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显然,溶液中溶质

33的质量应为:1000厘米×1.07克/厘米×10% =107克,这样很自然地得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计算公式。通过水和稀硫酸的类比,让学生参与这个分析过程,能有效地启发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类推启发往往能指点迷津,使学生的思维流畅,进入豁然开朗,妙不可言的境界,从而帮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四、比较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比较启发是通过揭示知识的差异,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的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将两个或多个概念、问题、解题方法等进行比较,可以启发思维、开阔思路,使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本质认识更准确、更深刻。思维的灵活性是善于根据各种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和改变原来思维方向的品质。它是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在比较启发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关键是抓住可比知识,运用比较手段来启动思维,活化思维,开拓新思路。[问题2]实验室要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在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时,若指针偏右,应进行的操作是。

我在讲解这道题目时,发现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将右盘的平衡螺丝向右调,直至天平平衡”,也有少数同学给出“往左盘中添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的答 案,至于哪个答案对,学生还不能决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这道题目的理 解还不是很深刻,老师要凭一句二句话也不能将这个问题讲深讲透,于是我想到 给学生们设置下面两个场景,要求学生认真加以比较。

[场景1]小张同学,周五放学回家,还有没用完的零化钱,打算买几斤橘子孝敬爷爷,放学后,他来到一小贩摊前,挑了几个又大又好的橘子叫小贩过称,想一想,小贩是如何操作的?

[场景2]小王同学也想买橘子去孝敬爷爷,但他手边只够买1斤橘子的钱,他对小贩说“给我买1斤橘子”,想一想,小贩是如何操作的?

两个场景一提出后,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展开了讨论,有的窃窃私语,有 的大胆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有个学生直接联系到了刚在的问题,认为“场景2 中,小贩应该先把秤纽打到1斤的位置,然后在秤盘上放上橘子,不够添上,多 了取下,现在要称取7.5克食盐,正确的操作应是先在右盘放上7克砝码,再将 游码移到0.5克处,然后在左盘中加食盐,现在指针往右偏,说明右边重,正确 的做法应该是往左盘内添加食盐。”我对这个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充分的肯定,又 发动学生对两个场景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学生领悟后,及时把知识迁移到题 目上来,使学生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这道题的教学设计中,为了突破陈旧的思维 框架,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打开思路,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两个场景,加强比 较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比较中克服认知障碍,经过多向思维后获取知识,培养 了思维的灵活性,起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五、研讨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研讨启发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挑选一些学生不易理解或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达到启发思维,引出正确结论的启发方法。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方法新颖独特,富有创见。它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在研讨启发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广泛的联想,积极探索、大胆猜想,开发创造潜能。

[问题3]某同学配制一定质量的0.9%的生理盐水,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小于0.9%,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举3例)

讲这道题目时,我首先给出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公式”,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质量分数分数小于0.9%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研讨。学生经过思考后,认为“是溶质偏少了或溶剂偏多了”。讨论有点眉目了,我及时鼓劲,“好!那么我们再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一下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展开讨论,提供了许多有创造性的答案,经整理如下:

(1)取氯化钠时将砝码和食盐的位置调错,把食盐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2)量取水时,仰视刻度,导致实际量得的水大于理论值;(3)天平长期使用后,砝码被磨损;

(4)将食盐倒入烧杯中时,有少量固体洒落;(5)配制食盐水的烧杯中原来有少量的的水。(6)称量前未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

在整个过程中,我想点拨的是“导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低的原因是溶质太少或溶剂太多”这一思路,接下来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争辨。通过讨论争辨,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六、归谬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归谬启发是指将学生中出现的对问题的理解和解答的片面性有意推向极端,从而暴露出其中的谬误,使学生重新开辟新思路的启发方法。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对自己或他人的思维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评定的思维品质。它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在归谬启发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在于让学生参与归谬过程,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思维过程及结论进行评价,在批判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认识。

[问题4]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请你提出合理的猜想。

这是一道概念题,学生对“水的质量的多少是否影响物质的溶解速度?”这一认识比较模糊,不少的同学的答案中有“水的质量的多少,是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认识,是基于他对生活中看到的把一定质量的糖放进一杯水中,发现杯底还有少量的糖未溶,往杯里加水,糖溶解了诸如此类的例子而得出的肤浅的认识,实质上他是把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两个概念混淆起来,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在这个问题的解释上,我就让学生一起参加归谬过程,“假如把糖放进杯子中,水的量越多,溶解速度越快,那么在同样的温度下,把这些糖放到大海里去,这些糖应该瞬间就溶解了。”学生回答“不是”,..“可见,水的量的多少对固体溶解的速度没有影响,水的量越多,只能说明一定温度下溶解的溶质越多,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是两码事”。通过这样讨论、质颖,不但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学生获取的不单纯是书本上的知识,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多种多样。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播者,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会思维。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灵魂是思维,离开思维,什么样的活动都难展开,而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问题,授课时还要给学生独立思考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巧思,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知识形成、思维构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琦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进军杨庆泰“物理教学如何启发学生思维的探究” 《中学物理》2003年第7期

《心理学》培养学生良好思维

《心理学》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精选10篇))由网友“无名狗熊”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心理学》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供大家阅读。篇1:《心理学》培养学生良好思维 (一)思维的......

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心得体会

关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心得体会郭丽文随着小康社会的和谐推进,日益富裕的物质文化生活从不同程度上对未成年人产生着不同侧面的影响,有的学生图于享受、故于自我、习于攀比,荣......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之我见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之我见摘要:课堂教学实质是学科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的观念、方法和对教学的设计处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

中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中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中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论文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形成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传统的......

下载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