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腾冲县小学教师有效课堂竞赛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观高效课堂教学感悟”。
观腾冲县小学教师“有效课堂”竞赛有感
马站乡凤仪完小:段磊 2011年12月1日,我被马站乡中心学校派遣到腾一中参加腾冲县小学教师“有效课堂”竞赛的观摩活动。在两天的观摩、听课活动中我共听了13节课。其中语文9节课,数学4节课。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再观摩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有了一些想法。在整个的观摩、听课活动中,我始终在心里问自己这样的几个问题:如果是我的话,我能轻松的毫无压力的站上这个讲台吗?这样的教学方法我能把它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去吗?我的学生能接受这样的上课方式吗?当然这些问题并不是今天的我才想起的,这些问题从我教书以来就一直困扰着我,通过这次听课以及前次的教师技能培训我似乎找到了一点答案。
从2010年9月我第一次走上讲台至今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在三尺讲台上实现着我身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人生价值。现在的我在讲台上可以游刃有余,但遥想去年我刚走上讲台的样子,我至今记忆犹新。紧张、兴奋占据了大半的感受。通过这次观摩小学教师“有效课堂”竞赛,我知道了什么叫做在讲台上真正的游刃有余,我也知道了什么叫自信。看着在讲台上上课的老师们,他们那灵活处理课堂上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控课堂的能力等许多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在听腾越一完小杨娅萍老师的认识新数这一课时,她在处理观察温度计这一教学环节时展现出的那种镇定、那种巧妙的将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我所要学习的。当时她让学生读出温度计上的数字,学生将零下12摄氏度读为了零下8摄氏度,老师也觉得对了,但她观察到同学们在她出示答案后表情上的变化,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她没有慌张而是带领同学们重新认识温度计零下的刻度应该怎么读。这样的处理能力在我的身上很少能够出现,当我出现错误时我往往只会说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也是人,也会出现错误。接着我们再来看„„”以前我认为这样的处理已经可以了,但这次听课后我觉得在这一方面我还需要加强。
如果给我一次这样的机会,我或许能够站上这个讲台,但我却不能有如此轻松的表现。看着全县20位老师在讲台上的讲课,我确实感触良多,也想了许多。这一次我听了两节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卢沟桥烽火》,再结合自己上一年教授这一课时的情景,我觉得这一课的教学还可以在改进。《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讲述卢沟桥事变经过的课文。我觉得在讲课之前应该对学生介绍一些抗战的历史背景以及东北“九·一八”事变的大概经过,因为现在的学生对这段历史并不是很了解,他们知道的仅仅是从电视里看到的,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抗战为何物。因此我认为在上课前应该对此有些介绍。这样或许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也更能体会到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其次,这篇课文的描写顺序是按时间和事情发展两种顺序来描写的,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和界头镇的那位老师一样就抓住时间顺序来进行授课。因为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事情发展的顺序要找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尾,而这篇课文的上述条件并不明显,但时间顺序却不同,整篇课文描写时间的词语很多,很好找,大多在每一自然段的开头。再者对于这样一篇以描写历史事件为主的课文,在学生并不熟悉的情况下,时间顺序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也是最便于教学的。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时间,学生就会按照时间的先后找出每一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最后在把事件串联起来学生就能轻松的复述出课文,这样也便于学生找出文章的主线。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来分析课文的话就会事半功倍。如界头镇的那位老
师她一开始就调动了学生参与课文的积极性。首先出示卢沟桥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观察,学生回答看到了许多狮子以及凹凸不平的路面。教师马上抓住凹凸不平的路面追问学生为什么路面会凹凸不平?由此来引出课文卢沟桥烽火。然后根据课文的时间顺序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我记得她的板书设计如下:
卢沟桥烽火
1931年9月18日
↓
1937年上半年
↓
1937年7月7日深夜
↓
第二天凌晨
↓
当天晚上
↓
九日凌晨
↓
卢沟桥事变后的第二天
然后她对“九·一八”事变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这样的设计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容易很多。
当然并不是说这样的教学过程就一定很好,这样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说:学生一时不能接受怎么办?教师所掌握的知识素材不够怎么办?因为支撑这样的一节的课教学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教师对抗战历史的熟悉,尤其要熟悉长城抗战以后的历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应付学生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我在教授这一课时有位学生就问过我:“课文描写我军是多么的英勇,为什么抗战还打了八年?”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回答学生:“因为中日两国的经济及军事实力的差异所以导致了抗战进行了八年。”当时我真怕这位学生再次发问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因为一旦详细的回答这样的问题的话,语文课就变为了一节历史课了。好在他没有接着发问。但他的提问使我感到了学生对于中国历史的淡漠及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因此我在这节课后专门对学生讲了一节课的抗战历史的教育。
通过这次观摩、学习使我知道了,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不能一味的由教师教授,要变教授为引导。在日常的教学中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样的互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多、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多,而是学生反馈给教师的多。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特别注意学生的自学和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我不禁要问自己这样的一个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农村的学生能接受吗?因为农村的学生及家长长时间以来形成的一个观点就是来学校里就是来听老师讲课的,如果自学的话,还用来学校里吗?我记得我上一年接手的那个班就是这样。刚接手他们时我觉得六年级的学生了应该会自学了,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他们不但不会自学,连上课举手回答问题都做不到。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改造,他们在下学期中有所改善,但部分学生仍然没有学会自学。那时我就在想这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填鸭式”的教学哪一种方法更适用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今后教育的一种趋势,但“填鸭式”的教学能在学生的成绩上有所作为,究竟怎么取舍。是学生的未来重要还是学生目前的成绩重要,我曾问过自己很多次这个问题。虽然直到现在我还是认
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培养中还是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该引导的引导,该填的还是要填。目前我的这个班我正在按照这个思路改造,但结果如何还不知道。在这次小学教师“有效课堂”竞赛的赛后点评中,县教育局的李老师说过在上数学广角这一开放式的单元使,要使学生参与进来,亲自动手尝试。要使学生自学,然后生成问题,教师再来指导解决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是我一直在语文教学中贯彻的一句话。我并不同意有些家长的观点,他们认为看电视无关学习。我却步这样认为,我认为学习语文就是要从生活中来,在到生活中去的一个过程。在这次课赛中我就有这样的感受。纵观这13节课,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生基本上能回答教师的提问,甚至能超出小学的知识来回答问题。这与学生的接触面、知识面是分不开的。这些学生的知识面超过了我的想象,与之相比我的学生的知识面要窄太多了。在听课后,我曾在脑海里无数次的推演过把自己的学生拿来上这样的课会是什么结果。推演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毕竟他们的知识面不够。我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做到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是他们存在的一个短板。
最后我要说的是,通过参加这次课赛的听课。我学到了许多的东西,而我也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实践一些东西,一些想法。充分的消化从这次课赛中学到的知识。当然从这次课赛中我也看到了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在我的身上同样存在,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改正。
小学教师观有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精......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小学教师观有效课堂听课心得体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观《有效沟通》有感公司组织观看了余世维教授演讲的《有效沟通》视频,从该视频我体会到一下几点。 一、尊重——沟通的基本前提 沟通,是双方心灵、思想的交流。要想使沟通有效......
读《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的心得体会黄花乡平凉庄小学教师——郑银淑有效教学课堂,使教者轻松,学者愉快。也是师生双边共赢的一种活动。有效教学也是一种理念,一种动态的过程......
观天宫课堂有感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天宫课堂有感,希望能够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