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娜读《教师专业发展导引》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感受”。
读《教师专业发展导引》有感 厦门市群惠小学 卢妮娜
《教师专业发展导引》是今年林校长为大家诸位老师征订的指定书籍,它给了我们很多专业性的意见,让我受益匪浅。我从这本书中不仅了解到了许多专业名词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
书中围绕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课堂教学,学生教育与管理,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师的职业心理等问题展开了独到的阐述。在探讨这些问题的同时,它还结合教育时间中存在的与学生发展不符的现象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区、操作上的偏差等进行了剖析。这些认识对于我们正视学生发展及教育上的问题,避免工作中的失误,有很深的意义。
尤其是第五章《学生教育与管理》中关于“学科教师的育人艺术”明确指出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而小学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文学性、思想性、生活性决定它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具有的功能与优势。这引起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我的深刻思考:如何在平日的教学中实现语文学科“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呢?此书的案例给了我一些启发,那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道”的内涵,发掘语文本身的德育资源,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融德育于其中,纳思想于其内,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纵观我国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体系,基本以“主题单元”建构或“知识或能力单元”建构,但均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具体表现在它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为目标,以科学的知识训练和熏陶感染、体验感受为途径,在教学中把思想道德教育寓于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如五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主题是:弘扬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最后一分钟》等,都是弘扬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气节的名篇,教学中教师只有全面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特点,才能领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道德教育内涵。
打开小语教材,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中洋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亲人、对朋友、对大自然的深挚情谊,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具有震撼人的力量。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爱国情,《狼牙山五壮士》的民族情,《故乡的杨梅》的思乡情,《慈母情深》的母子情,《她是我的朋友》、《心愿》的朋友情,《珍珠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情„„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些积极的情感因素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自然渗透。
例如执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感悟出中朝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老师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写的是志愿军回国时与朝鲜人民话别的场面。既然是话别,就应该是双方的。但是,课文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听了志愿军的话,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已有一定的基础,在略加思索后纷纷举手,扮大娘的同学说:“志愿军同志,千万别这么说,为了打败美国侵略者,你们离开了祖国,告别了亲人,为我们牺牲太大了!记得„„”扮小金花的同学说:“志愿军叔叔,我不是不刚强,我实在不想让你们走啊!„„”扮大嫂的同学说:“志愿军同志呀,你们有多少战友为我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受点伤又算得了什么„„”学生如果没有读文的认知过程,就不可能有这些入情入理的倾诉。
再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教学时,老师只要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的朗读,学生就很容易把握花生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你喜不喜欢像花生那样的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喜欢像花生那样的人,有本事也不张扬。”有的说:“我认为这样不好,我表哥很有学问,但就是不善于推销自己,所以至今也还没找到工作。”“我也认为把自己的优势说出来好,我爸爸喜欢看《财富人生》,他说这个栏目主要是名人畅谈自己的创业之路,每个故事都非常感人。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供大家借鉴,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摧人奋进,给人启迪”„„老师在充分肯定他们见解的基础上,通过梳理,让学生明白: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固然值得我们学习,但展示自己的真才实学,在当今充满竞争的年代,也非常必要。可以说《落花生》是一篇非常朴实的文章,这位教师能联系社会实际,活用教材,丰富发展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在平等对话、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将现代意识渗透于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感悟思考,突破思维定势。这样,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创新性得到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积累的语言得到了运用,思想道德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总之,作为母语的语文,它所承载的是民族的气脉、精神,承担的是培养与塑造学生灵魂的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坚持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时代理念,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学生就会在学到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意志品格的锻炼,审美情趣的感染。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小语学科在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建设道德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所在。
《教师专业发展导引》学习心得体会假期,教育局组织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阶......
填空题1、(西雄)的研究指出,当一个人在行动中进行反思时,他就成了实践脉络中的一位研究者。2、(肖川)教授曾经指出:“随笔,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其事的虚假......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导引》心得体会通过培训和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导引》后,我觉得这些讲座和案例分析,非常贴近我们教师的教学,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操作的过程当中都起到了一......
《教师专业发展导引》培训计划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使学校走向成功、不断提升的核心。把教师发展当作教育发展、学校发展的制高点,并不为过......
《教师专业发展导引》(2014年)教案指导教师:刘庭鸿 2014年3月第五章学生教育与管理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