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教学设计_阿q正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01:24: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阿Q正传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阿q正传教学设计”。

《阿Q正传》教学设计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鲁迅先生的一篇中篇小说——《阿Q正传》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阿Q正传》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主要是研读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为主要内容。

在中国现代小说的人物画廊里,阿Q可谓大名鼎鼎。自从1921年12月4日阿Q在北京出版的一份报纸上亮相以来,人们的目光便一直聚焦于他,几代读者对这部作品的兴趣不减。呈现出人人竞相议论阿Q的文化奇观。《阿Q正传》对国民性弱点的揭示,至今仍然振聋发聩;作者所慨括的阿Q精神胜利法,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小说以其巨大的思想价值,穿越时空,激荡着读者的心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与理念,学习这部小说,要求在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读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分析阿Q的思想性格,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透过小说表层的风趣幽默,体会作者深层的严肃与悲哀;在品味小说语言的基础上,把握这部小说语言的独特风格。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创作思想

2、理解典型人物阿Q的典型性格

3、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和性格化的细节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4、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5、理解精神胜利法的实质

知识目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小说的基本文体结构,以行文特点及艺术形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现代小说的欣赏与创作。

情感目标:通过小说体会理解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去把握小说人物语言特色、性格特征、思想情感的变化,以及怎样塑造小说人物。

二、说教法

依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育对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自读法,影视欣赏法,小说文本阅读与影视对比与归纳总结分析法三者相结合的方法。

1.自读法:通过学生自我阅读实现。(初步通过阅读体会课文)

2.影视欣赏法:播放《阿Q正传》的影视剧。(现代的学生大多对影视剧作表现出浓烈兴趣,针对这一点,我决定采取影视欣赏法。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投注于小说故事情节变化中,从而整体体会整篇小说的故事内容。而且影视具有具体性,立体感观性,有助于学生直接感观、吸收。(但影视欣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局限了学生想象空间。针对这一点我将在后面的作业中给予弥补。)

3.小说文本阅读与影视对比与归纳总结分析法:学生老师共同探讨两者的不同点。(总结出小说与影视的各有所长,鼓励学生以后的小说阅读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体会理解)4.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影视剧作《阿Q正传》。

三、说学法

影视欣赏、研究总结、观后感。

四、教学过程 课时:5课时 1.导入:

开门见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我们以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人鲁迅的一篇中篇小说,名字叫《阿Q正传》。

(联系通过本单元后面的《鲁迅的生平和创作》入手,对鲁迅进行教全面的归纳与总结,然后引导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阿Q正传》,并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2.学生自读,划分小说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世。

第二部分(第二章《优胜活动》、第三章《续优胜记略》)描写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精神胜利法。

第三部分(第四章《恋爱的悲剧》、第五章《生计问题》、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描写阿Q在现实生

活中的各种遭遇。

第四部分(第七章《革命》、第八章《不准革命》)描写阿Q在未庄风传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遭遇。

第五部分(第九章《大团圆》)阿Q被杀。

3.分析小说中的有关情节,回答问题

*问:《序》部分目的是什么?直接进入主题,舍去序言好不好?

总结:阿Q住在未庄,没有土地,没有名字,甚至姓什么都不清楚,属于雇农阶级。《序》中阿Q的身份和地位为下文作了辅垫,使得阿Q的想要革命水到渠成。

*问:我们知道阿Q生活在未庄,未庄是个什么样的环境呢?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回答。

总结:这是一个落后、封闭的受封建思想严重封锁的村镇。代表封建势力的赵太爷和曾经留过洋的假

洋鬼子等统治着一切。社会下层的农民面对剥削和压迫逆来顺受,麻木不仁,甚至相互争斗。未庄人看不起城里人,因为城里人把“长凳”叫“条凳”,煎鱼时放葱丝而不放葱段。未庄人几乎不怎么进城,在革命的**波及未庄时人们探头探脑地调查,把自由党说成“柿油党”,把证章说成“顶子”以及关于辫子的盘法等细节,都反映出未庄的落后、封闭的特点。

* 问: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阿Q有什么样的表现?依据原文回答。

总结:阿Q头上长了癞疮症,别人奚落时,他觉得自己头上仿佛“是一种高尚的光荣”,别人还不配。

阿Q被人揪住辫子打了,他总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

当别人打他时要他说“我是畜生”,他就说自己是连畜生都不如的“虫豸”。

他的洋钱被赌徒抢走之后,擎起右手,用力在自己脸上打两个嘴巴,“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

个自己”,于是又飘飘然得意地胜了。

*问: 精神胜利法的实质:(请用一些词归纳这种表现)

总结:自轻自贱 自欺欺人 自尊自大 欺弱怕强 自我陶醉。这种精神胜利法在革命涉及未庄时也十分清晰地渗透在他的言行中。

*问:革命的消息是怎么样传到未庄的?

总结:“举人老爷的船”趁黑来到未庄,给未庄带来“大不安”,未庄人风传革命的消息。

*问:关于革命党的消息未庄的传闻有几种?

总结:

序号 传闻来源 船上载物 使命 结果茶坊酒肆 举人老爷 逃难 不详邹七嫂 破衣箱 寄存 退回谣 言 箱子长信 排亲寄存 藏起来

* 问:邹七嫂真的知道内情吗?

总结:其实邹七嫂也许是依赵太爷的吩咐这么说的,因为不知城里局势如何,赵太爷希望极力摆脱与举人老爷之间的瓜葛。从中可看出恐惧、狡猾的封建头面人物的丑恶嘴脸。

*问:革命风潮涉及未庄了,从中可看出举人老爷由于害怕革命而慌恐,赵太爷由于看不准形势而狡猾;那么未庄的百姓有什么反映呢?

总结:未庄人“大不安”“人心”“摇动”,可看出未庄百姓的怯懦、多颖、蒙味、闭幕和封建。

* 问:阿Q生活在未庄这样一个环境,又身处社会的最底层,他对革命的态度是什么呢?

总结:由“深恶痛绝之”到“神经”“快意”,以至于想“投降革命党”。阿Q对革命的要求反映了贫苦农民的自发觉醒,但他同时又是带着小生产者的传统的和有观念来认识革命的。

*问: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革命党人使用的武器,这种武器在阿Q的想象中出现,有什么特点?

明确:武器列举不厌其烦,亦中亦西,亦古亦今,有“炸弹”“洋炮”“钩铺枪”“三尖两刃刀”武器的混乱反映出阿Q思想的混乱,混沌。

*问;我们一起来看阿Q在谷祠中的四处心理活动。

第一种:阿Q想像中的革命党人。穿着白衣白夹的反清复明的军队。

第二种:阿Q想像的革命对象。所有和他有怨气的人,包括地主老财和贫苦农民。

* 问:阿Q的革命手段是什么? 总结:杀光。

*问:阿Q要杀的对头有谁?具体原因是什么?总结:赵太爷、秀才、假洋鬼子、小D和王胡,因为他们都曾欺侮过阿Q。阿Q将小D、王胡和赵太爷放在一起作业革命对象,可以看出他对革命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坚定的决心。

第三种:阿Q的革命目的动机

阿Q的革命目的之一。

* 问:阿Q对“宁式床”和“钱家的桌椅”的向往表现了什么?

总结:反映了阿Q的贪心,想改变现有地位的心态。从中可看出阿Q的革命是为了营利。

* 问:作者使用了“直走进去”“自己是不动手的,叫小D来搬”可看出阿Q的什么心态?

总结:可看出阿Q不可一世的神气,代替赵太爷成为未庄的头面人物,摆起了架子。

第四种:阿Q的革命目的之二。

*问:阿Q想象中对几个女人分别作了什么评价?

总结:赵司晨的妹子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不是好东西;吴妈脚太大;秀才老婆眼胞上有疤。

* 问:阿Q是用什么标准去评价这几个女人的?

总结:封建意识和封建习俗。阿Q(处在社会最底层,希望改变现状)想象

* 问:阿Q向往的是革命吗?如果阿Q真的“革命成功”,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总结:阿Q所向往的并非革命,从他的想象中可看出他的革命只是对旧有封建制度的适应,只是要改

变在现有社会中的低下地位。这种革命目的,注定他的革命目标不够明确,信心不够坚定,也就不会成功。

4.全文总结:

了解了阿Q和他的精神胜利法,我们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阿Q式的人物,有时从我们自己身上也许也会看到阿Q的影子。

思考:(你们自己)顺境时有无自我满足?

逆境时有无自欺欺人?

弱者面前有无自高自大?

强者面前有无自轻自贱?

5.影视欣赏。

6.扩展

总结小说文本阅读与影视对比的不同。

7.写出你心中的阿Q形象,700字左右。(针对影视作品的缺陷——想象力的局限。通过创作拓展学生思维想象。)

五、板书设计 1.鲁迅简介。2.划分小说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世。

第二部分(第二章《优胜活动》、第三章《续优胜记略》)描写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精神胜利法。

第三部分(第四章《恋爱的悲剧》、第五章《生计问题》、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描写阿Q在现实生

活中的各种遭遇。

第四部分(第七章《革命》、第八章《不准革命》)描写阿Q在未庄风传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遭遇。

第五部分(第九章《大团圆》)阿Q被杀。

3.总结

4.思考思考:(你们自己)顺境时有无自我满足?

逆境时有无自欺欺人?

弱者面前有无自高自大?

强者面前有无自轻自贱?

——内江师范学院

马飞跃

阿q正传

《阿q正传》读后感阿q正传》读完了,《阿q正传》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阿q正传》是一个被那个时代所抛弃的人,他一无所有,只靠打工度日。尽管他“真能做”,但社会的沉重压迫和......

阿q正传

《阿Q正传》读后感——“阿Q精神”的褒与贬提起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首先映入我们脑海的无非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即, “阿Q精神”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是自慰精神或者是自贱精神......

《阿Q正传》

《阿Q正传》的主要内容写于1921年的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改造民族灵魂的典范之作。鲁迅说过,他写《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伪自由书·再谈保留》),是想“写出一个......

阿q正传

论《阿Q正传》中阿Q的性格在鲁迅先生的众多作品中,个人最喜欢《阿Q正传》,毫无疑问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最优秀的小说,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小说集中塑造了一个......

阿Q正传

《阿Q正传》读后感三毛说过:“如果只是为了看蓝蓝的天空,飞翔的鸟儿,那不叫流浪。”阿Q是绝对不会有这种情调的,然而,阿Q却称得上是个名符其实的流浪者。就凭这“名符其实”四个......

下载阿Q正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阿Q正传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