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阿q正传读后感”。
从精神胜利法说开去
——读《阿Q正传》有感
他是个籍贯、姓名均不可考的的人,他活得平庸,但这却不妨碍他与哈姆雷特、堂吉诃德、葛朗台一样成为永垂不朽的人物。
他叫阿Q,过去、现在——或许还有将来,阿Q都会活在我们周围——也许还会活在我们心里。
他是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卑微到不能再卑微的小角色,然而他的精神胜利法却变成你、我、他,我们每个人的灵魂因子。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阿Q对于真正的强者口头上认输但却在心里用这样的方法维护自己可怜的面子。另一方面,阿Q欺凌弱小来显示自己强大,他把从强者那里受来的气全部撒在弱者身上。
阿Q在现实等级制度下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在强、弱两者间找寻一种平衡,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创造一种精神上的平衡。这,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
凡事都讲究个度,精神胜利法也不例外。运用地得当,就叫“满足”,而一旦滥用成性,则变成了劣根。
精神胜利法无疑有它积极的一面,几乎所有人都会通过遗忘或自我膨胀来减少焦躁感与自卑感,正如卡耐基所说 “快乐的诀窍就是:如果你不快乐,那么就微笑,假装自己很快乐。”
然而,当这种精神胜利法被滥用且不被转化成物质胜利时,这无疑是消极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奴性,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甚至不敢正视自己的奴性,受到的压迫必然以一种自我消遣的方式加以排解,长期依赖这种方式达到心理满足则会引发物质追求上的惰性,这是阿Q最大的悲哀,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悲哀。
其实阿Q的精神胜利法里包含了一种反抗的萌芽,他的恼恨,他的愤愤不平就是这种反抗萌芽,但是由于这种恼恨却转化成了自我欺骗与选择性遗忘,而不是进一步的报复与反叛心理,难怪鲁迅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有人说,精神胜利法起于捧腹而终结于扼腕,其实不仅仅是精神胜利法,鲁迅所有的小说,都在向我们讲述这样一种“起于捧腹而终结于扼腕”的悲喜剧。
读鲁迅的小说,我无法想象一个真实的阿Q如果存在我身边会是什么样子,他的小说往往看得人撕心裂肺。
很多人诟病鲁迅的文学水准,因为一部文学小说通常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来纵深作品,而鲁迅则是通过写作技巧以外的东西来纵深小说。
然而,我们应该明白,不仅仅是鲁迅的时代需要一个敢说真话的人,歌功颂德本就是官员的事,有人诅咒鲁迅,有人诅咒李敖,但我们不能否认,文学给我们的力量,起于文学而非止于文学,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是因其在读者中的共鸣与其深刻的社会影响而取得成功,这才是文学的意义所在。
没有了鲁迅的文学,还能走多远呢?鲁迅已不单单是一个文学符号,它更多地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阿Q正传》的最后一章叫“大团圆”,鲁迅再一次讽刺了那些具有团圆心理的国民。结尾应该是大团圆,因为他们只能演出一场圆圈式的革命。“大团圆”三个字,道出了多少无奈辛酸。阿Q这一人物今后只存于文学作品中,也许才是鲁迅的夙愿,才算得上真正的“大团圆”。
《阿Q正传》被公认为鲁迅最优秀的作品,甚至有人用“只要是在中国有些文化的人,没有不知道《阿Q正传》的”来形容《阿Q正传》的影响力的。而我本人也十分赞同这一观点,在我上高......
(1)《阿Q正传》读后感看了鲁迅先生所写的《阿Q正传》,发现他笔下所写的阿Q是旧社会所产生的堕落的中国人典型,鲁迅先生为何会写这篇文章,我想他只是为了想要宣泄对人性弱点的看法......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阿Q正传》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阿q正传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阿q正传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阿q正传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