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小教学设计(精选6篇)_人教版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21 08:29:4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教版比大小教学设计”。

第1篇:《比大小》教学设计

加强自我修养,做一个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通过网上讲座的学习,受益匪浅。过去,人们总把教师比做“红烛”、“春蚕”,这是对教师奉献精神的写照。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不仅要学会照亮别人,也要学会如何让自己永远灿烂,具备良好师德修养的教师,对学生来说是“一本优秀的教科书”;而良好的师德修养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创造能力等业务素质的提高更是一个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正是这种动力将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么,作为教师,应当如何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呢?

1、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发展。

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教师才可能全身心投人到教育工作中去,才能有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水平的内在驱动力。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表现出坚韧和热情,才能把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劳动对象,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不仅能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和看法,而且会模仿教师的言行,奋发向上。

2、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一种开发学生智力,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活动。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处在教学的第一线,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的主力。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人才观要求教师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努力教好书、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引导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走正确的成才之路,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3、学习勤奋,业务精通。

掌握渊博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你的学科知识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教科书里的那点知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因为教师的知识渊博,就能深入理解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就能运用自如,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渊博的知识来自终身不断地学习。不断开拓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尤其是处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教育更需着眼明天,更需要知识的储备和对未来的预见,因此,不断学习与充实,与经典为友应该是每个教师的座右铭。多年来,我遨游在教育的海洋中,如饥似渴,认真雕琢自己。

4、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一个主要标尺。教师热爱学生应注意四点:一是不偏爱。要爱所有的学生,不分彼此,不分厚薄,不分优生差生;二是严格要求学生。对优秀学生不能袒护娇惯,对差生不能无原则迁就。三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要保护学生在感情上、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正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四是教育学生有耐心。学生成长过程是反复教育的过程,有的学生进步又后退,改正错误又犯错误,教师应有信心和耐心做工作,坚持不懈。每个班主任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后进生,后进生虽然只是少数,但他们往往集许多缺点于一身,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他们不仅容易犯错,而且改过来之后极容易再犯。

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育具有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正如我们通常所说的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和潜移默化的,加强师德建设对培养高素质学生、形成良好校风是至关重要的,是其它培养方式所不能代替的。教师通过自身思想素质的锤炼和道德情操的塑造,在学生中起着表率或榜样作用,犹如春风细雨般地渗透到学生的灵魂深处,潜移默化地、积极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收到“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第2篇:比大小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及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

2、使学生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掌握比较小数的方法并且正确地比较它们的大小。教具准备:课件

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比大小”的经验基础上,创设了孩子们熟悉的“购物”这一有趣的情境。从“购物” 主题情境出发,引出比较小数大小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本课的教学采用了学生以小组讨论为主互相交流的学习方式,借助主题情境,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得出结论,同时在描述和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 激情引趣。

同学们都参加过什么比赛呢?你们在电视上看过演讲比赛吗?这些选手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看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三名演讲比赛的高手他们得分如下(出示情境图),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当回裁判,看看他们谁是第一名。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来当裁判激发学生的内部需求,引起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初步感知小数有大小,体会比较小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学习两个小数比较大小。

课件出示:两个不同超市的促销宣传单。

教师:老师想到超市去购买1个水壶和1个布娃娃,你建议我到哪家超市去购买呢?

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倾听别人的思考过程中有所收获。]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当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时,我们就要看它的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2、学习三个数比较大小。

教师:张华同学也参加了比赛,他的成绩是9.96分,你能将他们三个的成绩按顺序排列起来吗?(指导学生看清楚按怎样的顺序排列)

订正答案 教师:你能结合这对这三名同学名次的排列总结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是什么吗?

出示提示:(1)先比较()部分,()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2)如果()部分相同就要看()位上的数字,()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3)

[设计意图:通过一定的提示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3、可能得了多少分。

教师:参加这次比赛的最后一名选手是王平,他的表现比张华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你知道王平得了多少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会了比较小数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表示的意义。]

三、课堂作业:

1、比大小。

0.839 ○ 0.9 6.07 ○ 6.7 5.45 ○ 5.63 4.03 ○ 4.009 7.217 ○ 7.22 7.19 ○ 71.9

2、几个同学立定跳远的成绩是:小军1.56米,小强1.6米,小平1.52米,小云1.48米,把前三名的学生名字写在领奖台上。

3、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1.□

2、□>23.47>□ 3.□

4、□>70.02>□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题使学生由由浅入深地巩固新知,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3篇:比大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第21页第5~ 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l~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l、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 “>”“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全课总结

该文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教案》来源于出国留学网,网址:http://www.daodoc.com/

ml

比大小

教学内容:课本17页内容,第21页第5~ 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图片:3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l~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l、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认读1~5各数。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2.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4.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鱼。”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

5.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6.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1.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2)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2.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3.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4篇:比大小教学设计

《比大小》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9页例题及第10页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正确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掌握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与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异同。

教学方法:

组织归纳法,讲授法,谈话法。

师生齐准备:课件,正方形纸,彩笔。教学过程

⊙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9页例题情境图。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师:运动会上学生们正在进行跳高和跳远比赛,让我们去看看吧。说一说你们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生1:谁跳得高? 生2:谁跳得最远? „„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当小裁判,评出谁是第一名。(板书课题:比大小)⊙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习比较整数部分是“0”的两个小数的大小。

(1)大胆猜测。师:在跳高比赛中,王红跳了0.69米,李娜跳了0.8米。她们谁跳得高一些呢?(生各抒己见)(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认为李娜跳得高一些,你们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这样比较的理由。(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比较的方法)方法一 单位换算比较大小。因为0.69米=6分米9厘米,0.8米=8分米,8分米大于6分米9厘米,所以0.8>0.69。

方法二 根据小数的意义比较。因为0.69是69个0.01,0.8是80个0.01,80>69,所以0.8>0.69。

方法三 化成分数比较。因为0.69=,0.8=0.80=,>,所以0.8>0.69。

方法四 画图比较。(画教材9页中间的小数直观图)通过画图就可以知道0.8>0.69。2.学习比较三个小数的大小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9页例题情境图及跳远成绩表)师:谁跳得最远?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比较的方法)

师:用单位换算和画图的方法虽然容易理解,但是操作起来很麻烦,有没有更简捷的比较方法呢?

(课件出示小数数位顺序表)借助小数数位顺序表,师生共同明确2.97,3.13,3.08的整数部分分别是2,3,3,所以可以先判断出最小的是2.97,要比较3.13和3.08的大小,应该看它们的十分位,3.13十分位上的数是1,3.08十分位上的数是0,因为0

师:可不可以用数线上的点来比较呢?(学生利用数线上的点来表示数的位置,然后比较大小)师:你们能将这三名同学的成绩按顺序排列起来吗?你们认为应该按怎样的顺序来排?为什么?(出示课堂活动卡,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反馈)3.归纳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师生共同归纳)

4.讨论:整数比较大小和小数比较大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完成课后“练一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比大小

0.8>0.69

3.13>3.08>2.97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第5篇:比大小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动画,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作用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重点:正确区分“”

(二)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和“=”

(三)教具:猴子、梨、桃子、香蕉图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播放动画。今天一大早啊,猴妈妈早早就起床去采了许多的水果回来,分给她三只可爱的猴宝宝。

2、提问:图中有什么呢?每一种水果分别有多少个呢?怎么分这些水果给三只猴宝宝? 从而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师:猴子说喜欢吃桃子,那我们就先分桃子把,有几只猴子呀(三只)师:有几个桃子呀?(三个)

师:那好,我们也摆上来,这样能看清楚怎么分吗? 生:不清楚

师:不清楚,那怎么办呢?三只猴子,三个桃子,该怎么分呢? 生:猴子一个,桃子一个

师:哦,那要怎么摆,能一眼就看清楚呢? 生:一个猴子,一个桃子

师:一个猴子,一个桃子,那你觉得先把猴子的队伍给拍好来。来,要想把队伍排好来,老大排在第一位,老二跟着来,排在第二位,老三排在第三位,给他们排出整齐的队伍,老大、老

二、老三都排好了,那接下来排什么呢?(桃子),桃子怎么排,先给谁(老大),接着给谁(老二),还有一个给谁(老三),这样一看,我们就很容易看清楚了,老大分了几个?(1个)老二呢(1个),老三页分了一个,唉,你有什么发现?猴子的数量跟桃子的数量是怎样的呢? 生:同样多

师:嗯,回答的真不错,请坐。小朋友,猴子有几个呢?(3个),用数字宝宝几表示呢(3),桃子有几个呢(3个),用数字宝宝几表示呢?(3),桃子有三个,猴子有三个,那桃子和猴子怎么样呢?(同样多).来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猴子和桃子一样多。证明他们的数量是一样的,今天,沈老师用一个符号来表示他们的关系,猴子是3,桃子是3,他们是一样多,用什么符号表示呢?(等于号)。来一起读一下,等于号、等于号、等于号。来,跟老师一样,把两只手平行放着。等于号、等于号、等于号。对了,这个符号叫什么呀(等于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时候我们就用什么符号呢?(等于号),那么像这个式子呀,我们就读作3等于3.,来,一起读一下,3等于3.猴子的桃子就坟顶了,接下来,我们来分一下香蕉,同样的,我们先把猴子的队伍排好,老大、老

二、老三,香蕉有几根呢?(两根),也给他们排一排。第一只猴子分几根?(1根),第二只猴子呢?(1根)第三只猴子呢?(没有),唉,不好意思,因为香蕉够不够呢?(不够),所以老三今天没得吃香蕉了。来,我们用数字宝宝表示一下,猴子,几只呢?(3只),香蕉几根呢?(2根)那我们一比就发现,同样多吗?(不是),谁多谁少呢? 生:猴子多,香蕉少

师:猴子多,香蕉少,那能用等于号吗?(不能)不能用等于号,那怎么办呢?要用什么符号呢? 生:大于号

师:大于号是什么样子的呢?嘴巴向着哪里呢?(嘴巴向着左边)左边的数是几?(3)为什么要向着3呢?(因为3大),嗯,非常好,请坐。来,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符号,你们看,他的嘴巴长得特别大,那嘴巴大的那一边向着什么?(大的),尖尖就向着什么数呀?(小数)好,沈老师就把这个小技巧写在这里:嘴巴朝大数,尖尖朝小数,来,我们一起读一下:嘴巴朝大数,尖尖朝小数。猴子多,那嘴巴就朝着哪个数字呀?(3),他向着右边的数,而右边的数是大数,像这个符号,我们把他叫做大于号。来,读三遍:大于号、大于号、大于号。来,跟着我一起做大于号的动作,嘴巴张开,向着左边,一起说,大于号、大于号、大于号。好,那我们这个算式呀,也来读一下,读作:3小于4.分完了桃子和香蕉,接下来就来分梨,同样的,先把三只猴子的队伍排好,老大、老

二、老三,梨有几个呢?(4个)也给他们排好。老大分几个呢?(1个)老二呢?(2个),老三也一个,唉,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雪梨多一个。

师:那雪梨是几个?(4个),用数字宝宝4表示,猴子呢?(3个),那我们一比就发现了,同样多吗?(不是)谁多谁少呢? 生:雪梨多,猴子少。

师:那能用等于豪吗?(不能),刚才我们已经说了,嘴巴要向着什么数呢?(大数)所以用大于号合适吗?(不合适),那怎么办(用小于号),那嘴巴要向着哪里?(嘴巴要向着4)因为3跟4比,谁打(4),所以嘴巴要向着4,4这一边师哪一边呢?左边还是右边(右边),好,看着沈老师,刚才说嘴巴向着左边的是什么号呀(小于号),来跟着老师读三遍:小于号、小于号、小于号,来,比一下这个小于号给我看一下。如果反过来呢?就变成什么号了(大于号).那么这个式子,我们就读作:3小于4,来,一起读一遍:3小于4.今天呢,老师跟大家一起认识了三个新朋友,一个是什么号呢(等于号),另一个是(大于号),还有一个是(小于号).板书(认识“=”“>”“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三个朋友了,那怎么写才比较漂亮呢?来,我们一起看一下动画,听听小精灵师怎么说“=”“>”“”“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写一写17页的“=”“>”“

(四)巩固总结、培养兴趣

今天这节课呀,我们认识了三个新朋友,谁来说一说是哪些新朋友呢?

第6篇:比大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

东田庄乡第一小学李德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

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3只小猴、4个梨、3个桃、2个香蕉的图片:1-5数字卡片:学具盒;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在多的后面画√

○ ○ ○ ○

()

△ △ △ △ △()

2、摆一摆

①第一行摆三个○

第二行摆△,和第一行同样多。

②第一行摆4个△

第二行摆□,比第一行多。

3、读数字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一些数字,请看黑板(边摆边说)你们能读出它们吗?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摆上数字卡片3、1、5、2、44、排列数字

师: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数字排列。(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摆)师:谁还能从大到小排列呢?

(二)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比多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比大小。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1、出示主题图

师;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也遇到了一些数字。(出示挂图)

2、从这幅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呢?

教师跟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字。

(二)引导学生学习“>”“

师:请同学们观察猴子和水果的数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1、教学“=”

(1)师:我们来比一比,哪些水果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

(2)教师说明:当桃子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时,我们就说3只猴子和3个桃相等。(板书:“3=3”),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

(1)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教学3>2(板书3>2)。(2)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3)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

(1)学生观察得出,猴比梨少,教学3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同桌讨论,看有什么发现。(1)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2)让学生边读边用手指在空中写两遍

三、拓展链接,迁移应用

1、第20页第5题,教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请几个学生上黑板摆一摆。

2、第2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游戏:比一比(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的数量是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2)同桌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些什么?

1、生汇报 „„

2、让学生读一遍: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相同数间用等于。

《比大小》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比大小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比大小》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教学教程:一、创设情境:分西瓜(课件演示)这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处荒凉的山脚下。由于正是午时,天气闷热。悟空心疼师傅,不辞辛苦,终于找到了一个西瓜给师傅解......

比大小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动画,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比大小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写教学设计需......

下载比大小教学设计(精选6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比大小教学设计(精选6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