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教学设计4_边城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8 06:26:0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边城》教学设计4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边城优秀教学设计”。

《边城》教学设计4

《边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边城(节选)》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阅读鉴赏第一单元。本单元设立的 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本单元选取了三篇文章,有情节冲突激烈的小说,环境描写出彩的小说,和人物塑造入木三分的小说。这些文章都是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鉴赏和审美价值。《边城》是一篇散发着魅力的小说,是沈从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二、教学目标:

1、品读文中关于边城风土人情的描写,把握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

2、品味作者朴实而清新,流畅而优美,富有生活气息的散文化的语言。

3、通过交流和讨论,把握对人物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之美,探寻人性之美。理解作者在这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中所寄寓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紧扣课文的有关情节与细节,披文入境,披文入情,通过对具体描写的具体分析中得出结论。培养分析鉴赏能力,养成勾画圈点的习惯。

2、教学难点:品味民俗风情之美,探寻人性之美。体会作者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展示出人物心理 的写作手法,用探究的眼光去发现文章之美。

四、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三元信息教学,围绕教师、学生、媒体展开互动,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立足于文本,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深入思考文本。

五、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合作探究、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课文中的风土人情。

2.运用勾画圈点法和点拨法,抓住课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进行分析,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他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边城》,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是一幅用水墨绘就的无彩之画。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 能领略个中真趣。

沈从文用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醇厚的世俗人情,表现他心中的缠绵质朴的爱和人性的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它,展示它,品味它。

2、阅读小说,概括故事情节,拟写小标题。(预习)课上请同学们交流拟写的小标题,并复述或概括课文内容。小标题:

第三节 边城风俗 / 端午日

第四节 端午邂逅(翠翠—傩送)第五节 说亲事(翠翠—天保)第六节 看迎亲送嫁 / 心事 通过同学们的复述和概括,发现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性不是很强,既没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也没有悬念迭生出人意料。他只想给读者展示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的人物。而沈从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展示出人物的心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 是一则消息,是以勃兰特下跪事件为主题,结合德国现任总理施罗德去波兰为勃兰特纪念碑揭幕、德国柏林勃兰登门新建纳粹大屠杀受害者纪念碑等最新发生的事件而撰写的。消息揭示了一个 政治领袖对于历史责任的认识,肯定其政治勇气、历史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理解。通过学习了解消息的文体特点,学习消息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消息的文体特点,学习消息写作方法。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消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培养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如何面向未来反思战 争建设美好明天” 的讨论培养反战情感 难点:了解消息的文体特点,学习消息写作方法。

四、学情分析 学习本文,需要学生拥有二战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整合已有的知识 进行学习活动,安排课前预习时候提醒学生联系历 史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通过讨论,解读文本;通过课堂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课后拓展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关心时政。联系高考考点“压缩语段”,设计 训练题目,突破教学难点之消息的写作。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熟悉文本内容。

2、搜集资料,了解二战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来源:学。科。网]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导入:我们领略了三国儒将周公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 潇洒自如,感受了宋武帝 刘义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恢宏气势,但是,当我们静心倾听历史的回声,耳边有没有响起铁蹄下亡灵幽怨的呼喊?“时势造英雄”,战争能使一个人建功立业,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苦痛: 第二次世界大战总的数字 战争持续时间:14年

战争波及的国家:全球的2/3 国家 参战人数:1.1亿 死亡人数:7000万 经济损失:15万亿美元

那幽怨穿透山河,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何才能让这些游荡的亡魂安息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消息《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结合文本了解消息的结构 教师:标题:《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交待了什么信息?

(应用类文体通常要交待这三个要素,因此,标题一般都比较长。)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在标题的基础上简要交代所要报道的事件。

主体:消息的主要部分。是这个事件的展开,包括事件的发展、高潮、结尾,以及产生的影响等。当然,根据事件不同和报道角度不同可以有多种写法。本文的主体可分为几个部分。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了解消息的结构。探究二:德国对待历史的态度

教师:这则消息总起来看就是德国对待历史的态度以及外界对这种态度的反应,那么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这一态度?体现了怎样的态度?(学生:5分钟细读文本,展开讨论)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三:消息写作的原则:

1、客观叙述。没有消息写 作者的主观议论。勃兰特的 下跪行为选择的动机、对于德国屠杀犹太人的罪行的认识,都是勃兰特自己说出来的,是用事实说话。

2、迅速、及时。(问:这则消息的写作 时间是 2005年4月14日,写作内容却是30多年前发生的事情,那么“迅速、及时”体现在哪里呢?是不是说这是一则不合格的消息 ?)

3、简短、概要。这个是显而易见的

《边城》教案4 教案教学设计

边城沈从文【学习目的】1、通过学习,重点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3、结合人物分析,领......

《边城》教案4 教案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边城》教案4 教案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边城》教学设计

《边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2.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来把握文章的主题。 情感态度......

《边城》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边城》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边城》教学设计

《边城》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对长篇节选的本文的学习,了解湘西的人性美及的艺术特色2、培养健康向上的感情教学方法:点拨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人......

下载《边城》教学设计4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边城》教学设计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