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8 06:17: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李言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

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河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

李 言

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课程改革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成为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历史新课程要求教师加强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本着构建生活化的历史课堂,开放历史教学,让生活走进历史教学,将“死”的历史教“活”,同时历史教育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教学理念,所以这节课我注重了人文关怀、文史结合,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兴起的标志及代表人物、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与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思辩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教材为基础,以课件为依托,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在感悟历史的基础上学习并理解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身上勇于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操;用辩证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用赞赏的态度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

三、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史料研读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围绕三个步骤:了解,理解,见解,把教材内容按照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内容、评价四部分来进行学习探究。

(一)新课导入: 通过音乐,历史事件图片,加上语言渲染,创设情境: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群激情洋溢的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民主科学为旗帜,谱写了时代风云的旋律,唱响了解放思想的战歌,将国魂重铸——新文化运动,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了解。

【设计意图:“情境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起点”,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突出课文主题,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氛围,做好铺垫。】 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

(二)新课学习:

1、引导讨论,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教师:展示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再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⑴ 新闻报道了袁世凯哪些卑劣行径?

⑵ 袁世凯的目的是什么? 他以什么作为其达到这一目的的思想工具? ⑶ 袁世凯的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有没有人附和呢?帝国主义对此是什么态度? ⑷ 知识阶层的先进分子对袁世凯的这种行为持什么态度?

学生:自学后发言交流,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归纳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⑴ 袁世凯欲复辟,恢复帝制,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⑵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 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⑶ 新旧思潮发生冲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依据是,建构主义“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构建的” 理论。情境创设加上问题设计,促使学生对信息进行合理的解读,发现其中蕴含的历史事实: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观念起冲突,初步感知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顺利地进入教学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自主学习,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需要掌握的几个基本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

学生自主学习后得出:

⑴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⑵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⑶前期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民主(democracy)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科学(science)主要指自然科学,也包括从西方传入的某些社会科学理论)

⑷主要阵地:《新青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并以其为中心形成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阵营。)

教师:拓展新文化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和蔡元培的办学方针。蔡元陪任北大校长以后,在教育思想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展示油画《宽容》)

【设计意图:因为准确地掌握历史概念是认识历史的重要方面。而此部分知识较简单,所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地进行讲解补充,这样的设计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互相的交流补充使学生们体验着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

3、合作探究,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

*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沿着两条线展开,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

⑴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教师:多媒体展示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提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教师:展示资料提问“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对上述现象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学生:提倡民主。

⑵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教师:多媒体展示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片段。提问人血馒头到底能不能治病?他不用也根本没有去想过“流血的是谁”这些问题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迷信,不关心国家大事。

教师:展示陈独秀《敬告青年》片段,提问对上述现象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学生:提倡科学。

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教师:多媒体展示“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资料,提问唐氏为了“烈女”的称号自杀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旧道德束缚人们的思想。

教师:展示打倒孔家店漫画,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新文化阵营为什么反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这个口号是否适用于今天?你认为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学生:儒家思想是是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不适用今天,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教师:多媒体展示“古文:羿裔熠,邑彝,义医,艺诣”和古文的白话文翻译,提问哪一个更加通俗易懂?展示材料轻松一笑:秀才因为“征婚启事”没有标点符号闹的笑话。

学生:白话文更加通俗易懂,旧文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文学革命开始的标志:《新青年》发表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人日记》 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是白话小说的典范之作。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师:谁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怎样宣传的?展示资料提问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中国有什么影响?

学生: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创办杂志《每周评论》 ;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重在落实,通过情景设置引导,资料分析、问题 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

设置的方式将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讨论完成,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论从史出,培养学生由抽象到具体,归纳演绎的能力,从而使历史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学生内在的品质,实现了历史课学习的常态化,从而更好地体现和落实新课改精神。】

4、积极合作,对新文化运动进行分析评价 ⑴性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议一议: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宣传的思想有什么变化?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阶级属性在运动的前后期有什么变化?”

学生: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宣传西方的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阶级属性变化:由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换为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2)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教师:根据前面对本课的分析进行启发教学。(3)情感升华:播放歌曲《最美的歌献给你》。

教师:听歌曲思考,面对国家倒退,先进人物能够挺身而出发起新文化运动,你有什么感悟?

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奉献、爱国爱民、追求真理、努力学习等。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是依据《课标解读》中“教师需要挖掘历史中的精神财富使其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完善历史知识,让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一个整体的、鲜活的认知,在师生合作讨论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先辈们探索精神,爱国情感,向伟人致敬,进行情感升华教育,延伸课堂教学!】

(三)新课归纳小结

教师:请同学谈一谈本课的收获? 学生:谈收获,阅读本课知识点顺口溜。

教师:总结强调新文化运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刷新了国民的观念,重铸了国魂,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知识结构。回应导入,突出主题。】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清醒认识到: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会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以适应时代、教改的需要;同时,也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历史教学只有为现实服务才具有生命力!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情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宣......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社高中历史教学设计课 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③ 设 计 人:吴鑫菊(合肥市第十一中学) 年 级: 高 二 年 级2012年5月......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第15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浙江省瑞安中学 李晓敏一、课程标准: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

下载李言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言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