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文化运动的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历史3必修》的第3个专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程标准要求为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近代反抗史的角度看它是旧革命的总结和新革命的曙光
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进行深刻反思同时带来了对封建旧文化的彻底批判并做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准备。
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科学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现在的教材图文并茂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当今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更需要对世界的了解与关注真实感受到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历史与个人的联系。因此基础知识的讲述是必要的但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理应提到更高的层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对其的评价
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的教学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文字材料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在小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得出适当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3.情感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新文化运动前后的变化从高举民主与科学到传播马克思主义使学生认识到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对它的评价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人物、事物的图片及新文化运动中一些论著的原始资料、下载相关的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阅读教材、课外读物、归纳基本内容。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凤凰大视野》中的一段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简短的视频作为导入。这段视频将我们引入了新文化运动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将走入新文化运动深入的探究视频中所提出的问题。二讲述新课 1.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72页第二段依据课本和刚才的视频内容找出以下四个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将会在PPT上出现 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来改为《新青年》。主要阵地《新青年》 主要活动基地蔡元培担任校长的北京大学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蔡元培、李大钊用PPT分别展示这些人物的照 片 2.新文化运动诞生的历史背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那么作为意识形态的新文化运动得以发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经济方面展示PPT材料一纺织工业1913年前全国共有231个工厂资本3254万元到1920年增至475个工厂资本达8275万元1919年纺纱量比1913年增加180%1919年丝出口额比1913年增加168%。【合作探究】老师提问这个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对学生的回答作点评与总结。老师总结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原因可以从国际与国内两个方面来分析。国际上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国内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同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兴起。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政治方面让同学们看两张图片 第一张图片是孙中山第二张图片是袁世凯在北京举行的祭天仪式。【合作探究】老师提问这两张图片有着什么联系呢 让学生讨论并回答再对学生的回答作点评与总结。老师总结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但是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搞复辟实行独裁统治摧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这引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袁世凯的复辟帝制的活动实行独裁统治。思想方面我们来看一则材料 材料二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来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鹰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 【合作探究】老师提问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注意划线的文字 让学生回答对学生的回答作点评与总结。老师总结我划线的文字都表明袁世凯为了维护封建帝制重新宣扬和树立孔子的儒家传统旧道德在文化领域内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思想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另一方面袁世凯在思想问话领域内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可概括为三提倡三反对。首先我们来看几则材料 材料一“我们认定现在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改革论》 【合作探究】设立开放性问题假如你是新闻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你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哪些方面为什么要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让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做点评和总结)这两位先生分别是德先生与赛先生。德先生意为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赛先生意为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强调这里的科学并不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而是指科学精神 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要高举民主与科学这两面大旗主要原因在于 20世纪的中国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制度落后封建专制制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它钳制了思想、阻碍社会的进步是造成中国落伍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提倡“民主”只有民主才能实现思想的解放、社会的进步。另一个问题是科学技术的落后封建思想的盛行。历代统治者大都搞封建迷信活动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让农民放弃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因此要提倡“科学”只有科学才能消除迷信才能追求民主。值得注意的是提倡科学实际上也是在提倡民主科学是为民主服务的。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忠、孝、节。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1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2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材料四“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合作探究】应该怎样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让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做点评和总结 进步性 ① 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②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③ 中国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④ 为马克思注意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⑤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 ⑥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普及文化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 ① 对待中西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倾向比如认为儒家思想都是糟粕西方文化都是优秀的 ② 运动仅仅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没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首先播放一段一分钟的十八大开幕式的视频。【合作探究】设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为救国救民提供了一条新的选择促进了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三课堂总结 新文化运动以西方先进的思想为武器对中国传统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它不仅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观的重建运动。它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力图重建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标榜新道德力图建立新的论理和价值判断模式它提倡新文学力图改造反映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又转变为我国首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实践者真正找到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论武器。四课后活动 根据所学内容和自身经验谈谈新文化运动中有哪些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七、板书设计
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历史背景
政治袁世凯复辟
思想民主共和反对尊孔复古
兴起概况1915年陈独秀《新青年》
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新文化运动
内容
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进步性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评价
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与肯定。
第2课时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1.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新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兴......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直接原因:袁世凯尊孔复古。1、背景:民国初年的社会现状与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希望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共和制度之所以......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主将、主要阵地;蔡元培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要内容,马克......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