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_清平乐村居详细教案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23:11: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清平乐村居详细教案”。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深得人们的喜爱,今天,老师就为同学们带来一位著名词人,他就是—(辛弃疾)。

师:(出示辛弃疾画像)看看这张画像,什么感觉? 生:威猛的大将军,骁勇善战。师:通过预习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师:(板书):村居。

二、初读古诗

过渡语:爱国词人辛弃疾笔下的乡村生活是怎样一幅画卷呢?让我们随着词人的脚步去看一看。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4页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注意语音语调。2.我们曾经学过清代高鼎的一首村居,还记得吗?请同学们观察它与我们原来学过的古诗在字数,题目上有什么不同? 生:……(字数不同,行数不同)师:你有一双慧眼。这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叫词。(课件出示:词最初是伴着旋律而唱的,这个旋律就称为词牌。词有不同的词牌。如忆江南、清平乐、卜算子、西江月、菩萨蛮等。词原来就是配歌而唱的,为了和所配的曲调押韵,所以每行字数不等。词一般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阕之间要停顿。这首《村居》原配的曲名是《清平乐》,就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拓展:《忆江南》)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题目,注意词牌名和词题中间要停顿。师:题目就是一篇作品的眼睛,读懂题目,你就读懂了一半。你是如何理解“村居”的呢? 生:“村居”就是乡村生活。

师:同学们,词也是有节奏的,看(课件)按照这样的节奏来读出它的音韵美。

三、品读诗句 学习上片

过渡: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读越品就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必须得知道以下几点:(课件:1.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2.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3.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

师:人们常说,词中有画,画中有情。清平乐村居也是如此,每一句词都是一个生动的画面。带着刚才知道的小窍门,展开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画面呢? 生:……

师:同学们读懂了词意,才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这些画面有景有人,生趣盎然,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上阕。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画面呢?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读上阕)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甚至闻到了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指名2生)

师:简简单单9个字,却让你有这么丰富的联想,真了不起,请你读。

师:这样的农村风光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清新、秀美)师:是啊,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指读

师: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这样的风景怎能不令人向往呢!女生读 师:同学们,除了乡村美景,还有谁呢?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翁媪)(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理解“翁媪”: 师:看图,谁是翁?我们学过“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还背过“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里的“翁”都是指年老的男子。

师:对!那“媪”又会是谁呢? 生:“媪”就是老奶奶。

师:对,“媪”左边一个“女”,就是年老的女性,咱们可以称呼她老奶奶、老婆婆,“翁媪”就是这对老年夫妻。一起读“翁媪”。

师:这对老夫妻在“醉里吴音相媚好”。师:什么是吴音呢? 生:……

师:老师还要告诉大家,和北方的语言相比较吴音有轻细、柔软之特点,常称“吴侬软语”。

师:这里的又“醉”什么意思? 生:喝醉了。

师:根据语境大胆猜测一下他们在用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干什么呢?(聊天)引出:相媚好——在亲热地交谈。

师:多美的意境啊!这宁静悠闲的生活的确让人向往。(指名读)师:执子之手,白头偕老,这样亲亲热热的聊天的场面就是“相媚好”。(指名读)

师: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暖暖的吴音,相媚好的温情。男生读 师:面对这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画卷,谁能将上阕的情景再描述一下呢? 师:这是多么惬意的情景啊,词人看到这样和谐的画面怎能不羡慕呢。齐读上阕

师小结:刚才通过联系旧知、观察画面、分析字理等方法,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学习下片

过渡: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我们来看看这对老夫妻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我们来学习下阕。指名读 在老年夫妻的三个儿子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预设一: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这里有一个动词用的特别妙,你找到了吗?(卧剥)卧什么意思?还可以用哪个字?(躺、趴、睡)带进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你觉得小儿可能是怎么卧的? 生:可以趴着,可以躺着,可以侧着身子,师:也就是说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再看他的小脚丫,你能让它们动起来吗? 引领学生以手代脚丫自在地动,使小儿悠然自得的心情跃然纸上。

师:再看他的神情,他怎样剥的?送他一个词。生: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目不转睛、专心致志

师:这一动一静,让人醉了。看到这情景能不羡慕吗?所以他写了:“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2组)师:看到这样的小儿,你想到了哪个词? 生:活泼、可爱、调皮

师:作者用了哪个词?(亡赖)我们现在理解的亡赖是(蛮不讲理的人)?而在这里呢?(是一种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你有调皮的时候吗?父母可能会这样说:调皮鬼,捣蛋鬼,你怎么不听话?看似责备,实则喜爱。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3.4组)

师:词人在描写小儿时形神俱备,喜爱之心不言自明,让我们再来感受这份浓墨重彩的喜爱。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齐读)

预设二:大儿除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师:小儿是那么调皮可爱,惹人喜爱,那么他的两个哥哥呢? 生:我觉得大儿子和二儿子,我也很喜欢。师:喜欢大儿子什么? 生:“大儿锄豆溪东”喜欢大儿子在地里锄豆。

师:注意!这里的“锄豆”可不是指把豆子锄了,古人写词为了押韵,常常会省略倒装。想想大儿子在地里干嘛? 生:在豆田里锄草。

师:是啊,你看大儿种田辛苦呀,有一首诗说——(引背《悯农》)师:同学们,在农村田里有收成,一家子就能吃饱饭了!辛弃疾说过一句话“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他认为人民生活的根本就是种田呀!那喜欢二儿子什么? 生:老二也还不能种田,但可以编鸡笼赚点小钱,有他帮忙农户不仅有饭吃,还可以有酒喝了。

师:这两个儿子多么…… 生:勤劳孝顺。

师:看着两个勤劳孝顺的儿子,还有顽皮可爱的小儿,这一家子多幸福呀,能不令人欢喜吗,齐读下阕。品味“醉”

师:同学们,在一遍遍地读中有没有读出作者看到这幅画面后的心情呢?它就在词里面,联系上下文,请静静地用心读一读,找出表示词人心情的那个字。(醉)(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所以“醉”在这里不仅表示喝醉,还有陶醉的意思。师:同学们读书要联系上下文的,想象一下:带着酒意操着吴语的老夫妇会亲热地聊些什么呢?(同桌互说并展示)(讨论或写)师:真不错,演戏有天赋,老师仿佛走进了乡村,听到了老人间朴实无华的对话。小组读(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师:同学们的表演之中,你充分感受到了什么? 生:…… 师:多么美好的景色,多么和睦的家庭啊!除了词中老夫妻醉了,还有谁醉了?

师:诗人因为什么而陶醉呢?

师:这样的情境怎能不让人陶醉,怎能不让人向往呢?让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配乐诵读全诗)

《清平乐 村居》 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一、导入揭题,解题释题,扣题质疑:1、欣赏一首音乐(江南丝竹),生说感受,师: 听着这么动听的音乐,你想做什么?老师想给他配上一首词,一首出自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笔下的词......

清平乐 村居 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 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2、了解词的一般特征。3、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者简介:林巧玲,1975年12月出生,1993年毕业于漳州龙溪师范,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漳浦县实验小学,2007年漳浦县送教下乡百位名师之一。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感受的是亲切、自然、平......

下载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