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教学设计(优秀)_迟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21:13:5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迟到》教学设计(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迟到教学设计”。

《迟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会写5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3、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大意.一、课前谈话,激发 兴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第七单元的主题是“面对错 误”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犯过哪些错误?面对错误你们又是怎样做的了,下面我们就看看课文中的主人公是怎样面对错误 的?

板书课题:迟到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教师指导学生出错的字词。

(2)让学生自己书空生字,熟练掌握本课生字。

三、初读读文,整体感知(一)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交流:我上学经常迟到,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我觉得父亲很严厉,可是父亲又到学校给我送棉衣,父亲对我有是疼爱)

2,那一部分讲的父亲的“严”和“疼”。

(指导学生分段: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15 第三部分:16-18)

(二)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严”

1、学生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父亲语言描写的句子。(1)学生分角色读。

2、用圈圈出父亲打骂时的动词。

(1)学生带动作进行表演,体会父亲的严。

3、用波浪线画出打后结果的句子。请学生读相关语句,三、拓展延伸

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的影响?此时此刻,你想对文中的小小海音说些什么?你又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

三、精读,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

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

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②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2.指名回答。

(三)学习第3-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

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

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

2.写生字。

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①主要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身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又很疼爱我的父亲。

3、教师小结:总结所计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①父亲为什么要打我?②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研讨: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要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要首先让学生与文本直接进行对话,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文本的时间与空间。本环节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学生通过与文本直接对话,例能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既发展了思维,又为实现个性化阅读做了准备,同时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个性阅读,品赏感悟

1、细读解疑。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考虑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运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联系、展开想象、品词析句、比较等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2)小组合作交流自身的感悟。教师循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同是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交流时,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了。

引导: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很狠?①可引导从父亲打我时的动作来体会,“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②引导从打的过程来体会:“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③引导从打的程度来体会:“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很狠,出乎人的预料。

为什么会打得这么狠呢?直接原因(即从外表上看):因为本次下雨天我不只起晚了,还不想上学了,在妈和爸反复催促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实在气极了,打了我。间接原因: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领悟出,上一年级时,我就“天天”迟到,再不打就很难改了。从打的效果来看,眼前效果,“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久远效果看,后来我“每天早晨”再也不迟到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隐形原因:怕将来养不成好的习惯,体现了父亲的对我的关心——深深的父爱。

(4)教师小结。

2、细读解疑。解决第二个问题: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1)引导读一读爸爸送东西的三个自然段。

(2)考虑回答:想象回答。

(3)配乐朗读,体会伟大的父爱。

(4)利用有效信息,体会情感。引导学生补充林海音的信息,体会爸爸对我的严厉和疼爱,让我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3、让我发生那么大的变化的原因还有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引导”、“自我认识与反省”。

研讨:本环节充沛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在围绕着“自读生疑、再读释疑、品读感悟、升华情感”这一流程,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感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培养了语文能力,练习了方法。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教师能引导学生运用有效信息深入品读文本,进行了有效地个性化阅读。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能不时在关键处、重点处给以点拨和引导,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比较阅读的方法等,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进程,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训练了语感。

四、总结方法,安排作业

1、总结提炼学习方法。

2、安排作业。

(1)阅读林海音的作品。

(2)写一件对自身影响最大的一件事。

点评:注意了方法的提炼,为今后深化个性化阅读做了充沛的准备。

(2、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妈妈都催促过了,还赖在床上,过分。

(3、爸爸进来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你不只找到了有说服力的句子,而且还注意了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是呀,爸爸那么严厉,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我竟然连挪都不挪一下,这不是找打吗?

(4、①师:不就这一天不去上学吗?没什么关系吧?——生:学不到知识,养成坏习惯,就什么也学不到了。

5、过渡:不去就不去吧,就一天,没什么吧?那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得打我呢?

6、因为我的表示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打我,才会这样狠狠的打我,我们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老师读所有些家长的话,你们读所有写我的话,用心地读,一边读一边体会。

7、爱得深,才会恨之切,爱的真,才会狠下心,下得去手啊。父亲狠狠的打了我,后来又赶到学校来为我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课文中是这样写的,谁来读一读,同学们想一想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

8、师:(出图音乐)是的,同学们说的就是父亲来送东西的用意啊。看着我坐车上学狼狈、痛苦的背影,听着我惨烈、哽咽的哭喊,想起我红肿着的鼓起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严厉,有时又是深沉。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9、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改变了作者,那个每天早晨都迟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门前等待校工开栅门的早到女孩。作者能发生如此这番的变化,父亲给了很大的影响,大家再想想,除了父亲,还有什么原因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是的,因为有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也因为我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我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和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课前大家查阅了关于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你们了解多少?

2、看来,由此改变的还有林海音的未来和人生。还是那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课前大家说出了自身的错误,现在,从迟到的故事里,从林海音身上,我们读懂得已经不只仅是敢于面对错误,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在错误面前会做一个真正坚强的人。

五、安排作业:

课后请大家去搜集林海音的作品,好好地读一读。

在学校网上,有几篇关于名人面对错误的文章,请大家去读一读。设计理念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该设计通过运用“自主阅读,点拨方法,精读感悟,升华情感”的学习模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发展学生的个性。即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前提下,通过富有个性的阅读,发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并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运用查阅有效信息、比较阅读、前后联系等阅读方法,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文章的情感,最终实现“个性化阅读”,发展语文素养。

点评:本环节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体验,为引导学生理解下文做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环节重视了向课前开放,做到了课内外结合,充沛体现了新理念倡议的大语文观,体现了开放性。

《迟到》教学设计

《迟到》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

《迟到》教学设计

《迟到》教学设计......

《迟到》教学设计

《迟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迟到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迟到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迟到》教学设计

《迟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

下载《迟到》教学设计(优秀)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迟到》教学设计(优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