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教学设计(推荐)_人教版六上27课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20:47:5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教学设计(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教版六上27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金安区中店乡汪神学校 杨国梁

教材分析: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征的一封回信,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它‚犹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仅用68个字,但在这短短的68个字中蕴涵着清远的意境,突现了山川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因此在教学中应通过读让学生尽情的欣赏这种美,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置身于情境当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欣赏‚美‛上,而欣赏美的方法则是通过‚读‛来实现。读,则包括朗读、研读、诵读等,朗读也形式多样,包括自读、范读、个人读、齐读等。充分发挥学生自己所特有的个性和能力,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欣赏美,在美的享受中用情去读。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下边注释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3、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优美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以读代讲;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配画朗读。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山水美。

(二)初读课文,感知节奏美。

(三)再读课文,欣赏结构美。

(四)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五)研读课文,体会意境美。

(六)小结,引发共鸣

(七)拓展延伸,驰骋想象。

(八)诵读课文,体悟情感美。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美丽的风景。(播放风景视频),大家从眼前的画面里看到了什么? 生:山,水,树……

师: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树呢?请大家来具体描绘一下你眼前的这幅画面。

学生活动:我知道,我来说。(畅所欲言)

师:大家都感受到了眼前这幅画面所展现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山明水 秀,绿树成荫。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诗句。比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生:‚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师: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又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你看,好山,好水,好画,好诗。而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马上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短文《答谢中书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课题。师:大家注意这个课题,‚答谢中书书‛两个‚书‛字连一起,这题目是什么意思啊?

生:‚谢中书‛是个人名,题目的意思是给‚谢中书的信‛。

师:指导学生阅读,明确:‚中书‛是官职,‚谢中书‛指的是谢征。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由学生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及背景情况。出示幻灯片明确: 作者简介: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2师生互动,把握朗读音准和节奏。

①自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音、节奏、感情等);

②示范朗读(播放朗读录音,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语调,感情等); 出示:

1你能读准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吗? 夕日欲颓未复有能与其奇者(tuí)(yù)2你能把握短文的朗读节奏吗?

四字句两字一顿。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③指名朗读课文,学生点评。④全班齐读,教师稍做点评。

(三)再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

①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质疑,师生解疑。问题一:‚歇‛、‚颓‛的意思。问题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此句翻译。问题三:‚沉鳞‛指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活动:你言我语

每人选择一句来翻译,再找1-2名学生做通篇介绍,要求优美流畅,师生点评。在理解的基础上分两大组进行朗读比赛;教师做出评价。②理清思路,欣赏结构美。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四季常景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写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晨昏之景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抒怀 ―― 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师: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向我们概括了山川的美是古往今来人们所共同赞叹的,然后依次展现了山川四时的美景,和一天中晨昏景色的变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活灵活现、趣味盎然的山林世界,最后作者自己也忍不住感慨,这么美好的地方真的是好比人间仙境啊!

(四)朗读,品味语言美。

根据课件展现的优美图片大声朗读,把画面印在脑中,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品味语言的精练。

问题:你觉得哪些字用得特别传神?

(讨论,明确)一个‚将‛字活画出轻纱似的晨雾逐渐消散,于是山水从朦胧中依次显出。

一个‚乱‛字,充分写出了猿欢鸟叫的群动之欢。一个‚欲‛字,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夕阳鲜明的色彩和动感

一个‚竞‛字,着力表现了鱼跃清波的无限乐趣,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

(五)研读,体会意境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我来当导游

1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___之美,你看_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例:‚这里有山水交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这里还有哪些美,哪位同学愿意来为老师和其它同学当一回小导游? 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 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 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合作探究:

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怀?全文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六)小结,引发共鸣。同学们: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今仁人智士用他们脍炙人口的文章写尽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让我们去品味,让我们去感怀。其实,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灵性感染着我们,只要我们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宽广的胸怀去发现,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们的阳光将会变得更加灿烂,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无限美好。

(七)拓展延伸,驰骋想象。

1默写课文。

2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现代文大胆地扩展描绘文中的景色(可任取几句加以想象扩展),写一写,读一读。

(八)以背诵课文结束学习,体悟情感美。

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总引: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分:写景

四时之景

仰视:高峰入云(山之美)俯视:清流见底(水之美)

平视:青林翠竹(色彩美)

晨昏之景

猿鸟乱鸣(动态美)

沉鳞竟跃(动态美)总:抒怀: 欲界之仙都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1、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2、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中。3、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教学时间:23课时26 三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情操与志趣”,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教读课文《孟子二章》《愚公移山》《诗词五首》,一篇自读课文《周亚夫军细柳》和一个写作、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第六单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有两大特点:学习内容,是“高新科技”;学习形式,是“自由读写”。教学设计,要围绕这两个特点......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教学设计(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课教学设计(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