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春》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部编版初中语文新课标”。
春
雷山小学
余春霞
【教学目标】 1.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2)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1.导入语:
相信同学们都喜欢我们的大自然。夏天的大自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艳丽;秋天的大自然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微显凉意,冬天的大自然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冷清。那么春天,在朱自清的笔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散文《春》。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2.检查预习,学习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酝 酿 嘹亮 撑 伞 蓑 笠 稀 疏 抖 擞 安巢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整体把握文章。
1.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停连的把握。2.学生自由 大声朗读课文。
3.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问题:
(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4.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质疑:(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探究质疑:(第二部分)
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2)“一切•”这个自然段的怎样描写春天的? •(3)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春草图
: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教师明确:嫩、绿、多)
(1)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总结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布置作业 积累词语。背诵课文。
《春》教学设计兰州新区秦川镇保家窑初级中学张宏【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
《春》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华石中学 谭泉继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在朗读中欣赏优美精彩的语句,培养审美能力。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懂得运用在习作上。 重点::在朗读中欣赏优......
第二课时一、课文知识回顾(2分钟)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 朗读技巧和朗读层次二......
《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永县允山中学 邓凤美教学内容:1、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研读春草图、春花图,引导学生分析春风图、春雨图;略讲迎春图。2、理解结尾一段的深刻含义。 教......
《春》朱自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知课文内容。 2、理请思路,绘出五幅春景图,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五幅图画,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