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专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北师大语文第六册教案”。
第六单元
他发明了什么
主备教师:李英 复备教师:张永霞 宋燕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机械、装置、紧迫、挺身而出、标准化”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熟练朗读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3、认识分号对掌握要点的作用,初步掌握分号的用法。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的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分号的用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机械、装置、紧迫、挺身而出、标准化”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教学重点:
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机械、装置、紧迫、挺身而出、标准化”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划分段落。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知道哪些发明家?他们都发明了哪些事物?(学生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发明家的各项发明。)
2.过渡: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标出来。(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明白的地方)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注意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音)。重点指导学生写“傅、惠、械”。3.选词填空 捍卫 保卫
(1)()自己的尊严是每个人的本能。
(2)解放军战士部不畏严寒酷暑,在边疆()祖国。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学生读文后质疑。(预计出现的问题: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有什么特点?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制作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
3、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这篇说明文主要主要讲了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
4、学生交流,同时梳理出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列举了发明家的几项发明,引出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发明。第二部分(2-9)具体地描写了惠特尼获得生产合同的过程。第三部分(10-11)主要介绍了惠特尼的发明及作用。第四部分(12)讲惠特尼的给人们的启示。
四、展示疑惑,相互解疑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疑问?(学生大胆质疑)
2、相互质疑,教师梳理归纳。
(1)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有什么特点?(2)这篇说明文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3、朗读解疑。
五、课堂检测
1、关联词语填空。
()标准化的产品,()能大量快速地生产。
这个规格的螺栓()可以用在你的自行车上,()可以用在你家的缝纫机上,()可以用在搅拌机、洗衣机上,()全世界通用。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
2、熟练朗读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3、知道分号的作用。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的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反复朗读句子,体会分号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质疑探究
探究一:什么是标准化?原来制作步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
1、出示自学要求: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1)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有什么特点?
(2)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3)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
2、画句子,读句子,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制造、生产、修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区别。
4、指名读句子,体会分号的用法、作用和好处。(学生自己总结)谁能运用分号说一句话?(学生练习运用分号)
5、经过刚才的比较,你们知道“标准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做法吗?(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也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回答。)
6、这种方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请联系生活谈谈。
7、教师小结“标准化”的意义: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探究二::惠特尼的发明与爱迪生、贝尔、莱特兄弟等人的发明有什么不同?你从他的发明中获得什么启示?
1、出示学习提示: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片段。
(2)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分号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分号的作用。
2、指名学生回答。
3、指导朗读相关片段。
三、拓展提升,总结升华。
讨论:你认为导致他与众不同的成功发明是哪些因素?(学生自己总结:认真观察、钻研、不怕挫折等等)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小结: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呀!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五、当堂检测,巩固知识。
1、填空
《他发明了什么》中,他指的是()他发明了(),你要学习惠特尼()的精神,他的发明启发我们()。
2、指导学生做《练习册》
3、拓展阅读:自由朗读《“看”的学问》。
寓言二则
主备教师:李英 复备教师:张永霞 宋燕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成语“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的含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语言中人物的心理。
3、借助译文,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从语言中悟出一些生活的道理。
4、分析两则寓言的最后一句话,理解这两个人各自的想法错在哪里。教学重点:
理解成语“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的含义。教学难点:
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从语言中悟出一些生活的道理。知识链接:
1、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语言精练,《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3、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4、《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2.学会本课生字:遽、契、涉、坠、惑,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度、宁”的用法。
3.会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理解“遽、契、”等字的含义。2.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从语言中悟出一些生活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1、你读过的寓言故事有那些?(学生说寓言故事的名字,或找一个学生讲一个寓言故事)
2、每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成语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再学一个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板书课题)看看《刻舟求剑》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句子之间的停顿。
2、指名学生读课文,注意给古文断句。
3、.检查个人识字情况: 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4.教师帮助分析重点字形。(笔画多和易错的)
剑:右边是“脸”的左半部,最后一笔横变成提,右边是“刂”旁。意。
5、介绍作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范读。
2.课件出示,学生练读,指名读。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学生练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4、找出不理解的字词,相互交流。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契:用刀子雕刻。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坠:掉下去。从:依照,按照。所契者:刻有记号的地方。是:指示代词,这儿。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特殊句式:
反问句: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省略句: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四、展示疑惑,相互解疑。
1、楚人为什么“求”不到“剑”?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2、学生展开讨论。
3、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挂图)让学生看明白:船一移动,船的位置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位置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剑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
4、指名学生回答,悟出寓意。
5、教师小结。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要用变化的眼光来看问题解决问题。
五、揭示课题,析字悟意
六、当堂检测,巩固知识。
1、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2、练习背诵。
3、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郑人买履”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郑人买不到履的道理。
2.学会本课生字:履、吾、岂、罢;掌握多音字“度、宁”的用法。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理解“度、置”等字的含义。2.理解郑人买不到履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从语言中悟出一些生活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的故事”。这不但具备劝告、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句子之间的停顿。
2、指名学生读课文,注意给古文断句。
3、.检查个人识字情况: 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4.多音字组词。“度、宁”
5、作者简介:
韩非:战国末年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出身于韩国贵族家庭。在政治主张变法图强,积极向韩国君主献计献策,却不被采用,于是他转而埋头著述之中。在这些作品中他把法、术、势思想熔为一体,从而大大丰富了法家学说的思想内涵。这些作品传到秦国后,受到了秦王的高度重视。受到秦王的重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提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朗读的节奏和字音。
3、根据以前听说过的故事,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这个故事
4、根据课下注释,由学生讨论如何翻译课文,由各组派代表发言。
5、补充课文注释。
履:鞋子。欲:想要。置:放。
自度其足:自己量好了脚的尺码。度: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作名词用,就是量好的尺码。
至之市:等到赶到集市时。至:到,等到。之:到„„去。市:集市。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通假字: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反:同“返”,返回。
四、展示疑惑,相互解疑。
1、这个郑国人为什么最后没能买上鞋子?他犯了什么错误? 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发言。
3、小结: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因而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思想僵化,不知道随机应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随机应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不可顽固守旧,不知变通,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五、拓展提升,总结升华
1、类似这两则故事中的人物,我们现代生活中有吗?与同学讨论讨论:这些人的思维方法错在哪里?
2、讨论:
学了本课这两则寓言后,你认为寓言的特点是什么?
寓言故事大多简短,却包含了深刻的思想,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给人以启迪和教益。寓言故事大多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六、布置作业:
1、根据本课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联系生活,写一篇读后感。
2、背诵两则寓言。
3、指导学生做《语文练习册》。
语文天地六
主备老师:李英 复备老师:张永霞 宋燕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形式搜集材料,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2.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和仿写句子,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3、背诵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理解诗句大意,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勤奋读书。
4、通过阅读短文《看的学问》、《统筹方法》学会观察方法和运用统筹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5、以《生活中的小巧门》为题,写一篇习作,内容完整具体。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和仿写句子。
2、背诵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理解诗句大意
3、学会观察方法和运用统筹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完成习作 课时准备: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形式搜集材料,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2、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和仿写句子,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3、背诵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理解诗句大意,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勤奋读书。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和仿写句子,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难点:
背诵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理解诗句大意,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勤奋读书。教学过程:
一、教学“我的摘录笔记”
1、课件出示“我的摘录笔记”
2、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4、交流自己的摘录笔记,积累一些好句子。
二、读一读,选其中一个造句。
1、组类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大理解的词语,全班讨论。
3、讨论:与方法有关的成语。
4、把自己积累的词句和成语读给大家听。5.我会背诵并书写成语。
三、读一读,仿照句子写一写。
1、学生反复读句子,体会句子的写法。
2、佳句赏析:秋天,不如春天充满希望,不如夏天生机勃勃,不如冬天银装素裹。但是,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带给人们无限喜悦。
3、照样子,仿照写一句话。
4、交流评价句子。
四、读一读,背一背《冬夜读书示子聿》
1、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的诗前期多为爱国诗,批评投降主义,主张抗战杀敌,收复故土,统一中国,慷慨激昂,雄浑豪放;后期多为田园诗,清新雅丽,平淡自然,有“小太白”之称.。
1、词语释义:
①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④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2、反复朗读,理解诗句大意。
3、讨论: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什么?
4、教师小结: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
五、作业设计:
1、抄写“我的摘录笔记”
2、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短文《看的学问》、《统筹方法》学会观察方法和运用统筹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文中的生字词,积累词语。
3、学习文中的观察方法和说明方法。教学重点:
阅读短文,理解“看”的学问;学习《统筹方法》中下定义、举列子、画图表的说明方法。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事物和运用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阅读短文《看的学问》
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能知道什么?
到底看中有什么学问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自由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读流利。遇到生字词,用你学过的方法解决。
(1)生读课文,师巡视,相机指导。(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文章通过丁丁和老师的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很多种观察的方法,先自己独自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小组内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1)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交流引导。(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3)班内共同交流,学生归纳总结,教师相机板书。
3、你还知道其他的观察方法吗?
4、别看这篇文章不长,却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分角色朗读,重点听一听丁丁的话,说说有什么优点?你能学到什么?一说。
(1)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体会(2)全班交流。
5、哪一句是文章的总结句?用浪线画出来。有什么作用呢?
6、看到底有什么学问?你在生活中要怎样观察事物?
二、阅读短文《统筹方法》
1、默读短文,想一想这篇小短文说明了什么?采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2、你在学习时,注意总结寻找最好的方法了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
3、小组交流
4、教师小结:做事情,肯下工夫当然重要,有科学巧妙的方法更重要。
三、当堂检测,巩固知识。
1、摘抄文中的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把自己学习的方法和生活中的小巧门记下来。教学重点:能把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小窍门有序地讲述出来。教学难点: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做事情,肯下功夫当然重要,但有科学巧妙的方法也很重要,你在学习生活中寻找到好的方法了吗?能把你的小窍门分享给大家吗?
二、分小组交流。
三、全班汇报交流。
让我们一起把自己学习的方法和生活中的小巧门记下来。
四、习作要求
1、有顺序地记录下自己总结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中的小巧门。
2、举例说明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这些方法好在哪?
3、写作时,语句要通顺、连贯,意思要表达清楚。
五、写一写
1、将自己的方法展示出来,小组同学互相评一评
2、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给予适当指导,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3、誊写作文。
4、读范文。
5、总结
板书设计:
小窍门
学习中的小窍门
生活中的小窍门 教学反思: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天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采用多种形式搜集材料,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2.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体会惠特尼所发明的“标准化”方法的奇妙之处。 3.情感......
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语文天地九》导学案科目:五年级上册语文 主备人:刘飞霞 审核人:李周明 授课人: 课型:问题生成课 问题解决课 教学目标:1.“畅所欲言”练习写描写犯错......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寓言二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2、正确朗读文言文,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明......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恩施市实验小学 李碧英本单元是一组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文章,这这组课文中,我们将看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在这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