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升与毫升》教学设计_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19:29: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冀教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升与毫升》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设计

冀教版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升与毫升》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在新版《课程标准》中,对升与毫升的教学内容提出了以下要求: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巧;

2、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的概念;

3、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4、通过实例了解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升和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5、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二)教材分析:

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计量容器里容纳的液体或粉末状、颗粒状物体的体积。小学数学以往总是把升和毫升与其他常用体积单位一起,编排在高年级教学。本单元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一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感性认识。由于升和毫升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直观认识、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容量的含义以及计量单位,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会进行升和毫升的简单换算。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形成有关1升和1毫升的表象是教学重点。

(三)学生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四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四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抽象概括、分类、比较和推理能力开始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一题多解的数量增加。思维开始从模仿向半独立和独立转变,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发散性在四年级尤其关键,而独立性和发散性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所以四年级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关键期。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有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或者学习习惯较差,上课也没有及时跟着老师的思维来,致使学习效率不高。积年累月,从而导致学习基础薄弱。部分学生的上进心不强,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有一种想要放弃,但父母与老师盯着又不敢放手的状态。只要老师一松,他们就不想学,没有前进的动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学生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会分析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改进学生学习方法,重视基础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及时巩固和多次重复训练重点知识; 培养优等生,让他们一定要保持稳定,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关注中等生,激励他们与优等生决一雌雄;鼓励后进生,努力提高后进生的“双基”水平,使两极分化最小化!一如既往抓学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阐明各校之间竞争的严峻形势,让学生有忧患意识,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继续进行“一帮一”互助学习帮教活动,让优生带动差生学习,共同取得进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对自己的学习提出具体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四)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一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量的概念。

二、认识升和毫升,了解1升和1毫升的意义,懂得用字母表示。

三、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是多少。

数学思考: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经历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和生和毫升的过程具体感知生和毫升为学习体积打基础。

问题解决: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与玩水活动,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经验。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自己的数学情感。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容量的概念认识升和毫升,并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难点:通过实验,认识升和毫升,会读量杯和量筒中的液体是多少。

(五)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及儿童的年龄阶段选择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指导发现法。

(六)教学用具

教具学具:量筒、量杯、水杯、针管、滴管一些饮料罐等。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教学设计:

一、课前探究部分,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课前去超市调查了一些盒装、桶装、袋装饮料、油等液态东西的多少。现在谁来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调查的这么详细,有的同学还带来了饮料盒。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计量油、饮料的多少所用的单位有升和毫升。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升和毫升。

板书课题:认升和毫升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一认识容量出示两个。师:哪个杯子装水多?学生通过观察杯子的大小很容易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指着大的那个被子说这个杯子装水多。师: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反之,容量小。

2:认识毫升。

出示两个杯子杯中装着饮料。(饮料的量相差不明显)师:那个杯子装的饮料多?说一说可以怎样比较。学生可能说出多种比较方法,教师选择其中一种做演示。如:

1、分别取两个大小一样的杯子。

2、把饮料分别倒入这两个大小一样的杯子里。

3、将两个杯子水平放置在同一桌面上,观察两个杯子中饮料面的位置,判断哪个杯子里装的饮料多,那个杯子里装的饮料少。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

师:这种比较方法不仅很麻烦,而且也不能看出这两个杯子中各有多少,它们相差多少?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

(2)、出示量筒和量杯

1、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

量筒的最高刻度是100ML,量杯的最高刻度是250ML。

2、说明容量单位毫升(毫升用字母“mL”表示)。板书:毫升(mL)

3、把一杯饮料倒入量杯,观察饮料面的高度。师:这杯饮料有多少毫升?

要想准确读出液面所在的刻度,首先要弄清每个刻度代表的数量,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学生回答后,把饮料倒出。

4、把另一杯饮料倒入量杯,观察饮料面的高度。师:这杯饮料有多少毫升?与前一杯饮料相差多少毫升? 为减少读书时的误差,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量杯中容量的正确方法,即实现要与量杯的液面保持水平。

(3)、认识1毫升。

师:你指导1毫升有多少吗?请你用滴管取1毫升的水滴在手心里,试试看有多少滴?

学生操作后汇报。9滴、10滴、15滴… … 小结:1毫升大约有十几滴。

师:用针管分别取出5毫升、10毫升、50毫升的水,观察它们在水杯中水面的位置,并说出感受。

(4)、说一说,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学生交流。

3、认识升。

师:说一说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学生交流并汇报。

生1:水盆的容量大约1000毫升左右。生2:电热水壶的容量大约要2000毫升。生

3、电热水器的容量大约要40000毫升左右。… …

师:有些容器大的容量较大,再用毫升表示比较麻烦,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大的容量单位“升”来表示。

(1)、出示容量是1升的饮料瓶。(2)、让学生观察饮料瓶上的单位。(3)、说明容量单位为“升”。板书:升(L)。

课堂总结部分:在计量少量液体时,用毫升作单位,在计量较大量液体时,用升作单位。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并学会了在测量液体时用量杯和量筒来测量,学会正确读出量筒和量杯的刻度。

五、课堂作业练习:

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1、2、3题;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本次教学思路清晰,条例分明,教学中,先对容量的概念进行了渗透,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体会到“哪个杯子装水对,哪个杯子的容量就大”。然后再学习升与毫升的概念,通过比较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明白,要要想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升、毫升等容量单位。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教材设计的一系列活动都承载在这条认知的线索上,都是为了建立概念服务的。从本节课中也让我认识到用实物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学习数学,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年级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张立者 四年级教学内容:认识容量和升,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冀教新版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2页。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

四上冀教版教学设计升和毫升

升和毫升【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

冀教版数学四上《升和毫升》教学设计1.doc

升和毫升学习目标:1.知道1升和1毫升的容积有多大。2.知道1升=1000毫升。3.会进行升和毫升单位之间的化聚。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我们已经学过那些计量单位?说说长度单位、重量单......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

下载冀教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升与毫升》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冀教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单元《升与毫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