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朋友 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她是我的朋友教案设计”。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好品质。
二、学生分析:
从现在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看,现在的孩子可能很难感受到像课文中阮恒对小女孩那种“高于生命”的友情,他们更多的感受可能就是在“借块橡皮、借支铅笔”等这些比较琐碎的事情上。因此本文的教学设计重点、难点均在于让学生从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变化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通过让学生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后感悟,感受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阮恒的重情重义,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从而初步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三、学习目标: 1.情地朗读课文。
2.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3.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四、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孩子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是——猜猜看。希望同学们能大胆想、大胆猜。睁大眼睛,认真看,诶,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朋”的小篆体 生猜弓
师:他说这像是一个字,真不简单,这就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叫篆书,但它并不是弓
这像是哪个字呀,猜猜看?
同学们,都没猜对,看这——朋,在古代,朋是一种货币计量单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字形发生了变化,人们又赋予它新的内涵,朋就是两个人并肩而立,亲密无间,有意思吧?
我们再来猜一个,睁大眼睛看好了,出示:友的小篆体
对了,“友”的小篆体是两只手放在一起,它的本义是:两人结交,协力互助。
那么像这样亲密无间、互相帮助的人就可以称为——(生接)朋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她是我的朋友,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谁来告诉老师,这个女字旁的“她”指的是?“我”指的是?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77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字词
(1)同学们刚才读课文非常认真,相信本课的词语也难不倒大家。(出示带拼音词语)快来读一读,读不准的字一定要多读几遍。学会了吗?(2)同桌互查
和你的同桌互相考一考,看看谁是最负责的小老师?(3)本课有一个多音字,出示:血。
小结:当用于口语或单个字的时候读xie,其他时候读xue。(4)接下来我们要进行词语闯关了,准备好了吗?
出示去拼音词语:要求:注意力集中,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出示单个字:要求:组成新词再读,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出示短语:要求:把词语读正确。
加时赛:哪个小组能读出词语的意思,读出它的情境。自己练习一下,谁来挑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同学们生词学得真不错,看到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设:(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阮恒的表情、动作、心理是怎样的,阮恒献血时是如何表现的?(3)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 „„
小结:我们可以从课文的体裁、课题、课后题、文中的泡泡进行提问。
2、当学生按照体裁提问:“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事”时,好,我们先来
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战争时期,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
读完课文的同学,试着填空。自己在下面说一说。
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六要素去概括主要内容,现在你还会概括吗?找同学概括。
3、整合问题
我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主要来解决哪个问题呢?我们就来抓住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情,看看阮恒在献血时是如何表现的?
四、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过渡:(大屏幕出示战争配乐图片)(教师引述一、二自然段内容):故事发生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许多生命消逝在战火硝烟里,更有许多无辜的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还要时时面对死亡的威胁。一天,几发炮弹,落在一所孤儿院里,有两名儿童当场被炸死,还有几名儿童受了伤,其中有个小姑娘。(大屏幕定格受伤的小姑娘。)
2、抓住“迫在眉睫”学习课文
3、4自然段。
这个受伤的小姑娘她现在情况如何?她的伤势怎样?同学们读3、4
自然段,找到描写小姑娘当时情况的句子。找到了吗?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随机点击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小姑娘伤的最重,而且随时都有可能死去。师:是呀,当时的情况多么紧急,你能读一读这句话吗?(生读句子)师:看来你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情况的危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句子。)
师:我们继续来交流,你还从哪些句子中了解到了小姑娘的情况。生:我从“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这句话,了解到小姑娘需要立刻输血。(点击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师:她正在死亡边缘挣扎呀!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句子。
师: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课文中用了个什么词?说输血怎么样? 生:迫在眉睫。
师:还能再等吗?(生:不能)还有时间让大家再考虑一下吗?(生:没有)
师:是啊,情况如此危急,输血——(生:迫在眉睫。)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体会人物的矛盾心理。
师:就在这个迫在眉睫的时候,谁站了出来愿意为小姑娘献血? 生:阮恒。
师:当知道小姑娘需要输血时,阮恒是如何表现的?用——画出句子,找到关键词,说说你的体会。
生:我画的句子是“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找到的关键词有“颤抖地举起、放下、举起”,通过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从中我体会出阮恒当时是很犹豫的。
(点击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师:看到这句话,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他为什么举起手又放下去?放下去了为什么有举起来?
生:他的手为什么要颤抖?
师:学贵有疑,有疑问才会有进步。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谁来找一下这句话里有哪些动词。
生:举,放,举。
师:你们都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现在老师来读这句话,你们来做动作,体会一下当时阮恒的复杂心理。
(师读句子,生做“颤抖地举”“放下去”“有举起来”的动作。)
师:阮恒在做每个动作时,心里都想些什么呢?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的举了起来,他想?
生:他想,小姑娘现在需要血,我要为她献血。
生:他想,她是我的朋友,我要救我的朋友!
生:朋友遇到困难,我要帮助她。
师:是啊,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现在小姑娘受伤了,应该救她。可是
——这只小手——突然又放下去,这时候他想?
生:献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生:把血献给了她,那我会不会死呢?
生:如果我献血了,还是不能救她,而我也会死去那怎么办?我还是不要献血了吧。
师:小阮恒害怕了,所以他放下手了,可是——“然后这只小手又举起来”同学们,这时候他又在想什么呢?
生:我还是献血吧,我如果不献血她就会死的。
生:她是我的朋友,我要为她献血。
生: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如果我受伤了,她一样会救我的,我也一定要救她。
师:经过了短暂的思想斗争,阮恒最后决定要为小姑娘献血。多么勇敢的孩子啊!把自己的理解送到句子里去,体会着读一读。
(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生:带着刚才的体会,再读句子。
(三)感情升华:献血义无反顾。
师:在输血的过程中,阮恒说的话不多,但我们也可以通过他的动作、表情来体会阮恒的内心。自由读课文8——10自然段,给小姑娘输血时,阮恒又是如何表现的?用——画出描写人物神情和动作的句子,找到关键词,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读课文画句子,教师巡视指导)师:画好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要求:
1、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积极发言,有序进行。共有四处,每人一处。
2、用“我画的句子是——,我找到的关键词是——,从中体会出——”的句式组织语言。
3、有感情地读一读画的句子。
4、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以补充。
①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从他一动不动体会到阮恒很坚强很勇敢。师:能把他的这种坚定、勇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生再读句子)
师:继续交流,你找到的句子。(教师随机点击课件,出示相关的语句)
②生: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③生: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④生: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师:这几句话是有关阮恒献血过程中神情和动作的,每句话中都有一个意思相近的词,你发现了吗?
生:我发现啜泣、呜咽、哭泣,都是描写哭的词语。
师:那同学们,你们平时也都哭过吧,(生:哭过)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哭呢?
生:我伤心的时候会哭。生:我生气的时候会哭。生:我有时候感到很委屈也会哭。师:那阮恒是因为什么哭的呢?
生:阮恒因为内心感到很害怕很痛苦,所以哭了。
师:是呀,他因为内心的害怕,而哭泣,那你能通过朗读,读出,阮恒内心的害怕与痛苦吗?(生:读大屏幕上的句子。)
师:这三句话中都写到了哭,但这几个写哭的词语又有什么不同呢?(点击啜泣、呜咽、哭泣变红)
生:我觉得啜泣就是轻轻的哭,呜咽,就是哭出声音来。师: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个词的解释,你又能发现什么。
(点击课件,出示词语解释。啜泣:一吸一顿地哭。呜咽:低声哭泣。)师:阮恒从啜泣,到呜咽,到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阮恒哭的越来越厉害了。
师:是呀,他哭的越来越厉害,他为什么会哭的越来越厉害呢? 生:因为他内心的害怕与痛苦越来越强烈了。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阮恒内心的害怕和不断加深的痛苦与害怕表现出来吗?
师:第一次,害怕突然涌上心头。
生(读句子):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手捂住了脸。
师:第二次,血液不断地抽出,阮恒心里感觉很害怕。
生(读句子):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师:第三次,他害怕极了。
生(读句子):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师:那老师想问一下,阮恒,你是因为抽血的疼痛才如此害怕吗?(生:不是)那你怕什么呢?
生:我以为抽完血之后就会死了,所以觉得很害怕。生:我想到自己马上就要死了,感到很害怕。生:我感觉到自己离死亡越来越近了,所以害怕极了。
师:原来阮恒害怕死亡。死,都怕。谁不希望活着,但是阮恒抽回自己的小手了吗?他要求医生停止抽血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这句话中体会到,阮恒虽然内心充满了恐惧,但是他却依然勇敢给小
女孩输血。
师:是呀,多么勇敢的孩子呀,让我们看看阮恒当时的动作,想象一下,他内心的感受。(点击出示相应插图)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句子。)
【意图:插图是为课文服务的,巧用课文中的插图,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四)当医生用轻柔的话语安慰了他之后,阮恒立刻停止了哭泣,谁来当医生安慰一下痛苦的阮恒?
生:阮恒,你不用害怕,其实我们只需要你一部分血就够了,你不会有生命危险的。
师:当阮恒听了医生的安慰,立刻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阮恒心理“矛盾、紧张、害怕”的原因;围绕原因,启发、引导学生填补课文中留下的“空白”(医生安慰阮恒的话),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更让学生充分感悟阮恒为朋友甘愿牺牲自己的精神。】
师:但这些知识阮恒原来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当阮恒颤抖地举起小手的时候他以为自己? 生:就要死了。
师:当阮恒一动不动的躺在草垫上的时候,他以为自己?
生:就要死了。
师:当看着自己的血一点一点从身体里流出来的时候,他以为自己? 生:就要死了。
师:阮恒也害怕死亡,可他却心甘情愿地选择了死亡,你感动吗?(生:感动)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再和阮恒一起去体验一下那漫长的抽血过程吧!
(课件,配乐,师生合作读)师引读:过了一会儿
生: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手捂住了脸。
师:又过了一会儿
生: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师:接着
生: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意图:升华情感,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深入理解文本,加深感悟,对于重点语句,学生从不同方式的朗读中感悟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也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突显主题:她是我的朋友
师:愿意放弃生命,去换得别人的生命,这份善良让所有人为之感动。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 生:因为她是我的朋友。(引导学生反复读课题:指课题)
师:当阮恒颤抖地举起了小手时,他心里想: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当阮恒很快地躺在草垫上时,他心里想——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当阮恒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的时候,他心想—
生:她是我的朋友。
师:是啊,为了朋友,连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放弃,像这样的朋友,值得我们一生珍惜。我不禁想起一句话。
(课件出示:)“有一种爱很小很小,可它,却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付出一切,这就是朋友的爱。”(生:齐读。)
师:让我们记住这种爱,也愿我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能撒播这种爱!收获这种爱。
【意图:与课的开头相呼应,引用导入新课的儿童诗《朋友》,最后一句做结尾,再来读这句话时,学生一定能赋予它更深入一层的理解】
作者简介:解燕燕,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2011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县教学能手。任教班级被评为星级达标班级、艺术示范班级。市优质课比赛获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和发表,辅导的学生作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她是我朋友》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发生在孤儿院的一个故事。孤儿阮恒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小伙伴,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挽救了伙伴的生......
《她是我的朋友》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
18她是我的朋友(第二课时)宿州市第四小学 袁静静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2.学习通过人物动作走进人物内心的方法;抓住阮恒献血时的神态、动......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一、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8课-------《她是我的好朋友》。请大家齐读课题。二、走进文本,体会人物。1、复习巩固。师:你们知道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