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第1课时教学设计_6和7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2-27 17:25:5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6和7第1课时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6和7的优秀教学设计”。

6和7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找出图中是6和7的人或物。接着通过计数器和直尺,让学生知道6和7的位置,以及6、7和1、2、3、4、5之间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游戏引入新课,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对于6、7的认识就更加丰满了。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0~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的学习,为下节课学习6和7的加减法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基本理论。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6和7数量的大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6和7的位置及6和7与1,2,3,4,5之间的大小关系。3.总课时数: 1 课时 授课课时:第 1 课时

学生准备 小棒若干 7张圆形纸片 直尺 教学过程

⊙游戏激趣,引入新知

1.魔球游戏。(出示6个带有0~5序号的彩球)师:智慧老爷爷听说大家学习非常努力,为了表扬同学们,特意制作了6个彩色的知识魔球,谁能将这6个知识魔球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呢?(请学生上台将6个知识魔球根据数字的顺序进行排列)2.引入新课。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想得到美丽的知识魔球吗?那我们一起来努力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数一数,初步感知。(课件出示教材39页主题图)(1)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打扫教室)教师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热爱集体的思想教育。(2)找一找,图中哪些人或物体的数量可以用6或7来表示?你是怎样数出来的?(学生认真寻找,数一数,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数的)(3)交流汇报:教室里有6张桌子、6名同学、7把椅子、7个人。预设

生1:我是这样数的,教室里有5名同学在打扫卫生,又进来了1名同学,一共有6名同学。(请学生上台来示范数,教师用课件闪动被数的对象,让全班同学跟着数一遍)生2: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个人,从外面走进来1名同学,一共是7个人;也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是7个人。

生3: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椅子。(4)数出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各是多少。(学生数数,进行汇报)小结:6个点子,6个人物,还有我们刚才数的6张桌子、6名同学都可以用6来表示。而7个点子,7个人物,还有我们刚才数的7把椅子、7个人都可以用7来表示。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自然数的增加过程,感受相邻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做好准备。板书设计:

O 7O 5 7 O 6

第二课时 6和7的组成教学目标: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6、7的组成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练习数数从1数到7,再从7数到1。

2.请7位同学站到黑板前面排成一排。问:某某同学是第几?(强调学生回答是从左数还是从右数。)

某某同学是第几?从左数第2的同学是谁?从右数的3的同学是谁?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在我们身边有哪很多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也有很多数字可以组成6和7。

3、提出学习目标 掌握6和7的组成二、讲授新课

(一)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

6个小圆卡片,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将6分成5和1,你能帮我再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并用学具演示。同桌交流展示。

(二)、全班展示,激发知识冲突。

1、小组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展示。

2、学生质疑:

●学生提出:6个圆片要分给2个小朋友有几种分法呢 ●师:谁来列式帮她解决?

●汇报(可以分成1和5、5和1、2和4、4和2、3和3)

3.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4.7的组成学生汇报分法并展示,引出:你还能想到什么?可以归纳成几种分法?

三、知识延伸

1.师生对口令游戏。

2、.学生互动,一个学生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四、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3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及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独立操作,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体会计算方法。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成参与者,从图中两位小朋友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再借助算式的对比,通过观察和探究,进一步感受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四基”在教学中得以强化。

2.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儿童的认知特点是由形象直观到抽象具体,教学中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这个认知规律,使学生由感知到理解再到概括提炼。本教学设计就是由这一观念出发,先让学生观图,阐述列式,分析“一图两式”的特点,感悟计算方法,由看图计算到根据组成计算。接着延伸到“一图四式”,对加减法进行对比,感知加减法计算的互逆性,对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圆形纸片 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3+1= 4-1= 2+1= 5-2= 1+4= 3-2= 1+3= 5-3= 2+3= 4-2= 5-4= 5-1= 2.复习6和7的组成。

3.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6和7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及6和7的组成,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为学习6和7的加减法做好铺垫。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5+1和1+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左图(去掉图中的算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图中的两个小朋友相对而坐,正在摆圆片写算式,圆片被分成两份,一份有5个,一份有1个)(2)如果把图中圆片的摆放情况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你能做到吗?(学生观察,写出算式5+1和1+5)(3)交流: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同?

预设 生1:从女孩的角度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

生2:从男孩的角度看:左边有1个圆片,右边有5个圆片,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1+5。小结:由于两个小朋友坐的方向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就不同。

(4)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5+1=6 1+5=6)(5)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师引导学生得出:在这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得数相同,相加的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同)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根据一幅图通常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6-1和6-5。

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主题情境图右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这幅图中一共有6个圆片,被分成了5个和1个两部分)①从女孩的角度看,6被分成了哪两部分?从6里面去掉被小棒分出去的一部分,还剩多少个圆片?怎样列算式?(学生观察,写出算式:6-1=5)②从男孩的角度看,情况又是怎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6-5=1)(2)想一想,同一幅图,为什么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呢?(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3)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6-1”和“6-5”比较简便呢?(6可以分解成1和5,所以6减5等于1,6减1等于5)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借助圆片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一图两式”的列式思路和方法,在观察、比较中继续深化对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理解,初步感知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4+2、2+4、6-2和6-4。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中间笑脸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笑脸?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什么算式?从右往左看呢?(4+2=6 2+4=6)(2)如果不看图,怎样计算4+2等于几呢?怎样计算2+4等于几呢?(引导学生从6的组成进行理解)(3)根据笑脸图,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学生小组交流后写出算式:6-2=4,6-4=2)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我是这样想的,从6个笑脸中去掉2个笑脸,就剩下4个笑脸了。

生2: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类似,从6个笑脸中去掉4个笑脸,就剩下2个笑脸了。

(4)如果不看图,你想怎么计算这两道减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两道减法算式的得数)小结: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不仅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4.学生合作学习5+2、2+5、7-2和7-5。(1)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

师:刚才同学们很聪明,根据笑脸图列出了四道算式。那你们有信心根据这幅小棒图也列出四道算式吗?(课件出示小棒图)(2)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根据摆和算的过程,观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3)汇报,全班交流。

(5+2=7 2+5=7 7-2=5 7-5=2)(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学习3+3和6-3。课件出示教材42页三角形图。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3+3=6)(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3=3)(2)想一想,为什么这幅图只能列出两道算式?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因为这幅图分成的两部分相等)小结:当两部分的数量相同时,根据同一幅图只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合作学习等方式,理解“一图四式”的列式方法,促进学生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7课时教学设计

主题班会——心 中 有 他 人时间:2012年2月22 课时:7一、活动目的:1、为了推动校训"做有责任感的人"的活动深入开展,特举办本次主题班会。2、通过本次活动,对学生进行"心中有......

第7课时 《手拉手》教学设计

第7课时《手拉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P44-45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正确运算。2、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乘法中的运用,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概述1.《正数和负数》是人教课标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一课时,45分钟.3.正数与负数这节课是有理数这一章的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 ⑦【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内容。《地势和地形》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

《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6和7第1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6和7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