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五上语文教学设计”。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本课生字,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品味课文语言,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教学准备:配套光盘、多媒体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揭题。
1、同学们,我们从上幼儿园到现在,上过很多课,也用过很多课本,板书“课本”两个字,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课本,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配套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
①指名读课文。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展示绿色大自然的秀美和神奇)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祖国)“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主动探索自然的奥秘)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1)细读第2节。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2)细读第3节。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3)细读第4、5节。①男生齐读第4、5节。②理解诗句的意思。③指导朗读。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
①齐读第6节。与第一节最后两句相同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祖国 探索,第二课时
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体会“打开”。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
2、总结课文
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品读课文 过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祖国让我们去打开大自然这个课本,那我们如何打开那?
1、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2、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3、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交流
1、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2、学生交流,适当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a)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b)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c)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d)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f)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c、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及时板书)课本打开:
感情朗读2—5节。(2)交流第二题答案:
1、师问:我们读、看课本,为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又为的什么?
2、学生思考、讨论;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小结:题目就是这样得来的,让我们齐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1、过渡: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段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2、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区分:锦(同偏旁的字
学生描红。
2、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业设计:
完成同步,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课本打开:读、看 自然“打开”:闻、看、画、听、登、走
5、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1、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受到学科学、爱科学,努力专注的精神的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却放着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着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3、介绍法布尔:你知道法布尔哪些信息?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按要求自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词正音。
纺、垃圾、昆、殿、栖、中(多音字)毒
(2)分析字形,理解字词(讨论交流)
小溪
纵横
鸟栖虫居
甜滋滋
厉声
裤兜
中毒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节讲了什么。回答课前问题。概括文章主要意思。
回答问题:介绍法布尔他喜爱昆虫。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书写。
“毒”,下边母的笔画要注意。
“察”:下面是二小,不要出头。上面右边是横折。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口袋
法布尔——喜爱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文。
1、导入: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后人是怎样纪念他的呢?
读读课文第十一节。
(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建造的雕塑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
2、为什么人们要强调法布尔的衣袋?
(因为法布尔爱昆虫,衣袋中经常装满昆虫。)二精读课文 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着迷”什么意思?生活中,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是球迷,喜欢下棋的叫棋迷。那法布尔我们可以叫他是什么?(昆虫迷)
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
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各自谈体会)
(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1、“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2、什么叫“迷恋”?(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可见小法布尔研究昆虫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行为受到了父母的阻挠;法布尔始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很执着,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精读第三段
1、读句子:“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只能用“痴迷”来形容,这便是什么精神的体现呢?(坚持不懈,孜孜不倦)
2、正是有了这种执着追求,法布尔走进了科学的殿堂。而今天人们印象中的法布尔就具有了一个典型特征——(引读)衣袋装满昆虫
三、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四、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法布尔对昆虫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或许他对昆虫的好奇、那份爱,不能为人所理解。他的心血凝结成了简单通俗的一本昆虫巨著《昆虫记》,以科学的态度,翔实的资料真实地介绍了昆虫生活。他笔下的那些小虫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愿意一起走入法布尔的昆虫世界吗?请同学们课后去读读这本《昆虫记》。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6、变色龙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一本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而且我们人类根据变色龙的这个特点,发明了迷彩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读。
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腹:右边是个“日”,不要写成“目”。震:上面是个“雨”,与“振”区分。
筒:上下结构,上面竹字头写得扁些,下面是个“同”,里面的横不能忘。
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发现(1——8)端详(9—15)放回(16)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自然界中的神奇动物——变色龙(指板书,学生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你回忆一下,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哪三部分的内容? 指名回答,相机板书(板书:发现、端详、放回)
3、交流变色龙资料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更是引起老师的好奇心,那么让我们好好来端详变色龙吧!
二、端详变色龙
1、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变色龙这个“怪物”,还把它好好地端详了起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9-15节,看看作者端详变色龙哪三方面的特点?
2、学生读书,交流
相机板书:外形、捕食、变色。
3、你对其中哪一个特点感兴趣,你就读哪个部分。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词语,也可以写上批注。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全班,帮助指导。
5、交流
外形
(1)出示变色龙的图片,指名一个学生朗读课文第九节,其他学生看着图片。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变色龙的外形?
小结:同学们,在介绍一种小动物的外形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先整体再局部(全身——头——身躯),细写局部时,要写出特点。
(2)是啊!看着这变色龙,难怪作者刚见到它时说它——板书“怪”。
(43朗读体会。
捕食
(1)指名学生朗读10-12节。
(2)变色龙的样子“怪”,那它捕食呢?你同样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板书:快。
(3)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自己读读第12节,在相关的词语下面圈圈画画。
(4)交流(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刹那间)。
(5)哇!真是太厉害了!再送它一个字,既快又“准”。
(6)朗读第12节
(7)变色龙之所以能既快又准地捕获食物,靠的就是它那双奇特的眼睛。
读读课文11节,你觉得它的眼睛奇特在什么地方?(8)交流(每只眼睛能单独转来转去产生立体感),看图片。
听了中非工人的介绍,我们就好像看到这图一样,他讲的真是(用书上的词语)——绘声绘色
用“绘声绘色”造句
(9)朗读11节 变色
(1)指名朗读第14节
(2)找出颜色的变化(绿色 棕色 浅灰色)(3)它的颜色是依据什么而不断变化的?你可以想象,它还会怎样变化吗? 让学生尝试着说说看,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4)看到这一幕,你还会说它是怪物吗?你会怎样称赞它?(5)朗读句子:“ 变色龙,果然名副其实。” “名副其实”的意思理解了吗?你能说句话吗?
6、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三、放回变色龙
1、同学们,这就是外形怪异,捕食快速又准确,颜色变化多端的变色龙。如果此时,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的是你,你会怎样处置它?
2、学生交流,教师给予评价。
3、那作者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4、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数量少)
四、结束课文
1、其实,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我们要保护,自然界中的其他小动物我们也要保护。让我们人类和动物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吧!
2、拓展引伸: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
3、朗读全文 作业设计:
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 怪
6、变色龙
端详
捕食 快
放回
变色 多
7、金蝉脱壳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2、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板书“蝉”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对蝉的知识回顾)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金蝉脱壳。强调“壳”的读音,成语中读qiao,其余地方读ke,学生组词。
3、介绍成语,讲故事——诸葛亮金蝉脱壳(也可请班级熟读《三国》的学生讲)
4、再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刚才大家提了那么多的问题,想知道这些问题吗?请大家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我相信课文一定能帮助你解决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想想课文写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课文;实时纠正字音。注意文中“壳”的不同读音
(2)出示生词,学生认读
(3)分节读课文,理解个别词语意思。
4、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7金蝉脱壳
神奇、有趣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平时看不到,夏天才来到。躲在大树上,整天大声叫。——打一动物
2、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7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3、交流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作者被蝉神奇、有趣的脱壳迷住了,我们跟他一起去看看。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 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脱壳前
自由朗读第三节。思考:脱壳前是什么样的? “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提问蝉虫停下来不动,它想干什么呢?指名读“夜幕降临┅┅换上华丽的新装。”
脱壳时
默读第四节。思考蝉脱壳时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回答,出示 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一部分呢?把相关语句画出来,然后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出示蝉尾出壳的内容。
(1)默读思考:这段围绕哪句话来写?请在书上用“____”标出来。
(2)这一段是怎样表现出蝉尾出壳过程的有趣?师指导学生抓住描写动作的词进行交流。
(3)总结:这一情景描写生动,用词精确,和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分不开的。
(4)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将这一过程刻画得处栩栩如生。齐读,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和用词精确。
第4自然段有顺序地描写了蝉背、头、脚、尾出壳的过程。脱壳后
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讨论填写:金蝉脱壳后,各部位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部位——翅膀 变化
如果你亲眼观察到蝉出壳的完整过程,你的感受会怎样?现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课件演示,加深感受熟悉过程
看到这情景,难怪作者说金蝉脱壳——神奇、有趣(指板书)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一双慧眼善于观察)
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
课件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当我们进行观察时应注意什么?
(1)有顺序
(2)有重点
(3)有感情
五、拓展延伸,活学活用。
1、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本单元课文中描写的可爱的小动物.幻灯出示,欣赏本单元出现过的小动物。
2、老师知道很多同学家里都养了小动物,而且同学们还进行了仔细地观察。
请你抓住一个重点来描述你家的动物,让它成为我们班的明星,好吗?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板书设计:
7、金蝉脱壳
——神奇有趣
脱壳前 脱壳中 脱壳后
习作二
写一种动物 教学要求:
1、读懂描写鸽子的例文片断,领会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方法,认识过渡句的作用并练习运用。
2、学习本文的观察方法——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和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
3、按作业的要求,抓住外形和动作的特点写好一种动物,并恰当使用过渡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教学重难点: 按作业的要求,抓住外形和动作的特点写好一种动物,并恰当使用过渡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明确训练要求?
1、谈话激情。
(1)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交了哪些朋友?
(2)除了这些人以外,你们还有什么特别的朋友吗?(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家禽野兽)
这些有生命的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应当像看待老朋友一样,与它们和谐、友好地相处,甚至还要保护它们。
(3)说一说,你们喜欢哪些动物朋友,对于它,你知道些什么。
2、交流归纳。
教师小结:只要是你喜爱的,或者你感兴趣的动物,你都可以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好朋友,去了解它,去爱护它。
3、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读懂习作提示,弄清习作的训练目标。
二、师生互动,描摹观察体验
1、朗读例文片断
第一部分,你看到了什么?
用笔把你通过文字看到的画出来。展示图画:你为什么这样画?
了解写作方法——要有顺序,抓住特征。朗读第二部分:
鸽子有什么特点?
要注意动物的特征,可以采用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的方法,还可以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作者是如何把这两部分内容连在一起的?朗读过渡句。明白过渡句的作用。
2、小结。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同学们那么喜爱动物,一定和动物有过动人的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学生讨论,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特点。
3、学生自由选材、定题目,自行拟稿成篇。板书设计: 写一种动物?(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
一、拟订提纲,写作文草稿。
学生按习作要求进行练笔,教师巡回指导。
二、反复修改,同位互改。
千金难买回头望,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鼓励学生自改、互改。)
三、誊抄作文。
板书设计: 习作21、要有顺序,抓住特征。
2、突出重点,抓住特点,详细描写。
3、写好过渡句。
练习2 教学要求:
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2、收集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
收集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五个歇后语,让学生知道这种形式叫歇后语。
(2)让学生把课前通过查工具书和请教别人学会的歇后语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可以说自己最喜欢的,教师注意引导。
(3)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歇后语的特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再读五个歇后语,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2)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常是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歇后语。
(3)要求学生读两个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在句中的作用和好处。
3、教学第三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要求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教师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读背。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继续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说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歇后语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外甥打灯笼——照旧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装满昆虫的衣袋》。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指导“雕、塞”等字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注意学生姿势的不当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四点底、心字底。两个范字是:点、思。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范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点、思”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1)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观察书上的漫画。
(2)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观察并理解图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图的情景;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看图并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它们取名:晓鸣、小强、小静)
(2)组织讨论:已有的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3)说出图意。
(4)学生讨论:这幅四格漫画可以怎样命名?(《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第二幅图应该是个什么内容?(晓鸣拍的是什么情景?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引导学生结合第四幅图,明确第二幅图应该是看到令人发笑的情景。
(5)分组交流。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说出他们的想象。(教师以鼓励为主)注意故事的完整性。(2)让学生互相评说各自的想象,对想象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3)学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图补充进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听,听明白,才能正确,清楚地把口信捎到
课文内容复习第一单元《师恩难忘》1.本文作者是谁? 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刘绍棠)(课文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请你积累赞颂老师的词句。词:春风化雨 勤勤恳恳......
3.第二单元测试A卷一、【字词百花洲】(23分)1.看拼音写词语,要写的规范,端正,整洁。shēngshūtúànɡǎnchùcuīcù()()()()jiānɡùcǎnhuòjiàoxùnjūnyún()()()()2.比一比......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What would you like?A Let’s learn.教学设计赵 娜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时学生学习的核心单词和句型是:ice cream, tea, hamburger, sandwich, salad.Wha......
五上语文第二单元知识清单————年———月——日*星期——【词语*双音节】Yōu fāngpiāo bówéi dúdùnshící xiáng Xī hanlí biédà dǐjīng shénpǐn gé......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 1、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