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教科版第二单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 《识字二》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认识“刘、张、杨、孙、陈、赵、吴、朱、马、王、姓名”12个汉字,学会“刘、李、吴、朱、马、王”6个汉字。
2、初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学会通过不同途径认识汉字。
3、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教学 重点 能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
教学 难点 “马”字的写法及“李、吴”两个字的结构。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姓韩,你们怎样称呼我?又怎样称呼你们的数学老师?因为我们两个人的姓不同,所以你们对我们的称呼也不同,可见,姓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中国一共有3500多个不同的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的第一部分,认识几个常见的姓。(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哪些姓比较常见呢?在我们班姓哪些姓的人比较多?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搞一个调查,现在请两位组长把调查的结果向大家报告一下。
2、两位组长分别报告本班男、女生中姓哪些姓的人比较多,有多少。
3、学生把相同姓的人数加起来口算出结果。
4、课件显示本班姓这些姓的人比较多的字,学生对照拼音读。
5、课件16个姓氏中班级学生没有的其他几个字,学生再对照拼音读。
三、识字。
在这些姓中,有这几个姓是要求我们在本节课认识的。(课件出示:刘、张、杨、孙、陈、赵)有的同学不但会认,而且会写,现在请姓这几个姓的同学到前面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认一认他的姓。
1、分别请姓这些姓的同学到前面来教大家。
2、在学生介绍过程中小结一些识字规律。
3、请班内姓这几个姓的同学领读。
4、将班内同学分成“赵家队”和“杨家队”进行识字比赛。课间活动:创设情境,带同学去美丽的小山村玩儿。(课件出示五座小房子)
四、写字。
在这美丽的小山村里还住着五户人家呢!他们都姓什么呢?在门牌儿上写着呢。这几个姓我们不但要会认,而且还要学会写。谁能说说你认识哪一家的姓? 李:
1、你是怎样记住“李”的?(小结:拆字法)
2、范写并小结上下结构的字要横长竖短。
3、学生练写。
吴:
1、与“李”结构相同的是哪一个字?
2、学生自己观察怎样写正确。
3、指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他生练写。
4、引导学生评价,师生共同帮助纠正
5、学生再写。
马:
1、“马”字怎样写呢?注意笔顺。
2、课件闪动主笔:竖折折钩。
3、范写后指导学生写。
4、说一说“马”除了表示姓还有什么意思? 王:
1、第一,用“王”字组3个词;第二,你能编个谜语记住“王”字吗?第三,“王”加一笔念什么?
2、找到“王”字主笔后观察结构特点,练习仿写,一生在黑板上写。
3、评价后再练写。
朱:
1、读准“朱”的字音。
2、给“朱”编个字谜记住它。
3、分组练习:能写好的同学自己写,写不好的同学跟老师一起写。
五、游戏巩固,扩展延伸。
学习小组内其他人的姓,比一比哪个小组学得更多。
六、总结。
汉字不仅可从书本上学到,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学。让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全班同学的姓。回家后,再试着认一认妈妈的姓、奶奶的姓。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平时留心观察,积极动脑,一定会成为我们班的“识字大王”。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识字二》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
1、通过识标牌上的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注意识身边的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结合认学校的标牌,进一步熟悉学校环境。
3、掌握“竖提”这个笔画。学会用“熟字加笔画”的方法来记忆字形。
4、会认“年、级、班、体、育、活、动、队”等13个字;会写“电、长、办、公、少”5个字,并学会组词。
教学 重点 会认“年、级、班、体、育、活、动、队”等13个字;会写“电、长、办、公、少”5个字,并学会组词。教学 难点 学会生活识字、“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教具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实物展台。教学流程:
一、今天我们学习识字儿的第二课(板书)
小朋友们,你们刚刚入学不久,对学校的环境都熟悉了吗?在学校走廊里,我们会看见许多屋子门的旁边挂着不同的牌子,上面写着汉字。上面都写着什么呢?
二、认识词语和汉字
1、下面请大家轻轻地把书翻到58页,借助拼音来读一读标牌上面的字。
2、这些字你们都认会了吗?看屏幕,谁来读一读?
3、你们可真棒,这些字全读对了!如果老师把这些词上的拼音去掉,你还能认识吗?你们自己先在下面认一认。去掉拼音这回能读对吗?
4、认读汉字。这些词语当中还有今天我们要认的汉字呢!你们借助拼音自己先认一认。学校标牌上的字宝宝,你们都记住了吗?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吗?我们就来做个“对口令”的游戏吧!(讲要求)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时间就认识了这么多的朋友。
课间休息(生字魔方)累了吧,同学们?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魔方转转转”。魔方每转一次,上面就会显示不同的字,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地读出来。我们比比看,谁认的最多!
小小魔方不停地转动着,他也转走了我们的疲劳。再回到我们今天学识的识字二,好吗?
三、写字。
小朋友们其实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识字。这些字宝宝,你还在别的地方还可以看到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刚才认识了这么多的字宝宝,这节课我们还要写几个字呢!来,让我们看看是哪几个字?
1、齐读。
2、逐个写字
电:指名读。谁愿意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电”是有什么和什么组成的?(课间演示)师介绍熟字加笔画的方法。办:指名读。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仔细观察这个字,你打算怎样写它?(“左点、右点”“力”的宽窄)公:指名读。说说八字头的写法。
少:指导书写:这个字的主笔是哪一笔?“右点”的位置。这个字还有一个音读“shǎo”,谁愿意用这个音再组几个词。
看看我们今天学习的字里面还有那个字也是多音字? 长:指名读。多音字组词。
3、集体评字
五、扩展练习
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校园里还有另外一些的标牌,那你们也能认识上面的字吗?我们课本上标牌上的字还记得吗?来看看我们今天认识的汉字,齐读。
六、总结
老师相信在上学的路上,家里,商店里等一些公共场所,我们还会认识学许多多的字宝宝,老师请你们把它也写到“增识汉字本”上好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秋天到了》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看图,看懂图意。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自然段。3.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词义。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自然段。用“秋天”、“一会儿”练习说话。
【教具使用】:图片,卡片,小黑板。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检查复习。
读汉字:天 子 上 下 来 一 大 南 飞 儿 人
二、学习新课。
1.读课题,板书课题:
3、秋天到了
今天我们学的课题是“秋天到了”。我们一起看到秋天到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
2.指导看图。按由下到上的顺序观察图画。(出示图画)(1)看看地上有些什么?(小草,黄叶)
① 地上的黄叶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从树上飘落下来的)②叶子为什么会从树上飘落下来?(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就从树上飘落下来)师述:天气凉了,树木为了保持自己身体里的水分养分,度过寒冷的冬天,就把叶子脱落下来了。(2)看看天空怎么样了?
(3)天上有什么?(天上有一群大雁排成一字往南飞)(4)谁能看图说说秋天到了,大自然有些什么变化? ① 自己练习,同桌说。② 指名说。(三四个)大家评议。有不完整的地方教师给以补充。
3.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出完整句,不顿词、断句。
①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② 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a.读读第1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表述的图画上的哪一部分。(学生带着问题,看图自己练读。指名读)b.读第2自然段。(同前)
(2)指名读全课。(2~3人)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1.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问: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课文里哪些地方讲秋天到了?
2.学习第1自然段,教师范读后提问。
(1)第1自然段由几句话组成的?每句话讲了什么?(读第1自然段课文,思考问题)自己练习,指名回答问题。(1~2人)板书:天气凉了 树叶黄了 落下来
(2)“一片片叶子”和“一片叶”有什么不同?(很多片,一片)
(3)说“一片叶子”落下来行不行?为什么?(4)树叶从哪儿落下来?(5)说说这个自然段介绍了秋天的哪些特征?(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下来了)
(6)谁能读出这几个特征来?
师述:这个自然段一共三句话。先说天气凉了,接着讲由于天气凉了,“树叶黄了”最后讲由于树叶黄了,所以“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三句话之间联系得很紧密。
(7)我们练习背背这个自然段。①读时想: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些什么?这几句话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边读边思考这几个问题,背熟就容易了。②自己练读。
③ 指名试背。评议以表扬为主。⒊ 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图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画的哪一部分。(2)这段话共有几句话?
(3)读第1句话,讲讲“那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表示程度深,也就是特别的意思)
①读出天特别蓝,特别高的意思,读第1句。(学生自练,指名读)②天空又蓝又高,也是秋天的特征之一。(4)读第2句,问:这句讲什么?
①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②这句话里告诉我们大雁怎样飞的呢?(大雁飞的时候总是成群结队的,由头雁带领大家飞行,排队飞行是为了减少空气的阻力)③“一会儿”是什么意思?(“一会儿”表示时间不长)
④读一读句子,教师重点指导“一会儿„„一会儿„„”的读法,这句话表示大雁飞行时,两种队形经常的短时间内互相变换。这两个“一会儿”在读的时候,要连得紧一些。(学生自练,读熟,指名读)⑤这个自然段的两句话里描述了几个秋天的特征?都是什么? ⑥谁能看着板书试着背背这个自然段。
⑦自己练背,指名背。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3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几句话?说的是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再回答。(2)“啊!”这句话表示什么?师述:“啊!”表示明白了。从以上描绘图画内容的自然段中知道了这些自然界事物的变化都是因为秋天来了。用这两句话总结了全文。问: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秋天到了?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指名读,齐读。教师评议、指导。
三、学习新字。1.学习写“气”。
(1)秋天的天气怎么样?(天气凉了)教师板书:气,让学生拼读。(2)识记方法。这个字我们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数笔画的方法,即按笔顺笔画记字形)
书写方法是:一笔小撇,二笔横,三笔横,四笔横折小弯钩(气)。(3)口头组词语。天气 气候 生气 气味 气球 2. 识记其他五个生字的方法同“气”。3.巩固字形和读音。教师指黑板,让同学读。(顺读、混读)
四、指导书写。
1.气,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位置。
教师范写。第一笔小撇写在左上格对角线上,第二笔横写在上半格上间靠上。第三笔短横写在第一横和横中线中间。第四笔横折小弯钩,压横中线起笔,到右上格的左下角顿笔写折,向左弯一点儿后,向右下格写小弯钩。2.指导余下的五个字的书写。
五、指导口头造句。1.指导用“秋天”口头造句。
(1)读句子:秋天到了。问:秋天怎么样了?(秋天到了)(2)用“秋天”这个词语练习说话,要想秋天怎么样了?这个“怎么样”是和秋天有关系的事。如:秋天,菊花开了。因为菊花只有秋天才开,代表了秋天的特征。如果“怎么样”说的是在哪个季节都能做的事,就不对了。例如:秋天,我写完作业了。这个句子中的后半句和秋天没有关系,没有表现出秋天的特征。
(3)请同学们说说秋天怎么样了?你想出什么与秋天有关系的事了? 启发学生想的范围大一些,如大自然的变化,农业方面的收获等。(4)练习口头造句,先自己练说,再指名说。(尽量不要雷同)2.指导用“一会儿”口头造句。(1)读课文中原句。
(2)用“一会儿”练习说话,要写在很短的时间里做的事。如:课下,我和同学们做了一会儿游戏。
(3)说说都有什么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4)用“一会儿”练习说话。
六、练习背诵。
1.用填空形式练习背诵。2.分自然段练习背诵。3.全课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风姑娘送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本课的13个生字,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加
以认读。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并能注意读出小动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了解一些小动物过冬的特征,并能模仿课文说说大雁、蚂蚁和蛇等其它动物接到风姑娘的信后会说些什么,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4.了解燕子、松鼠、青蛙和人类过冬的方式各不相同,激发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识记13个生字,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认读。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并能注意小动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3.能模仿模仿课文说说大雁、蚂蚁和蛇等其它动物接到风姑娘的信后会说些什么,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啊?你知道平日里是谁给人们送信吗?
今天我们这位邮递员有点特别,她是谁呢?老师说谜语你们猜猜看?云儿见她让路,小树见她招手,禾苗见她弯腰,花儿见她点头。你们猜她是谁啊?(风)对,这位信使就是风姑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风姑娘送信》。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小手伸出,和老师一起写)齐读课题。
2、学习生字:
(1)师:请你仔细看“姑娘”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2)师:“姑娘”指的就是女孩子,所以这两个字都是女字旁。本音读二声,在这里读轻音。
(3)师:“信”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你看,人在信纸上写下一行行的话给别人,就是“信”。(师边说边描写“信”字)还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人言信。我们的祖先认为,人说话要诚实,信字还可以表示诚实、不欺骗的意思。我们说人要——言而有信。
(4)师:风姑娘拿什么当信?她又把信送给了谁呢?让我们跟着风姑娘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63页,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序号,同桌互读课文。
3.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师:老师从同学们认真的表现已经可以感觉到大家把课文读得很正确了,下面我来考考你们,看看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你认识了吗?指名认读,简单说说是怎样记住的。自由拼读、开火车读、(出示去掉音节)再次开火车认读。
4.指名分段读文。师:同学们可真聪明,个个都是认字小能手,我猜课文一定也会读得很流利。我们来试一试吧!指名分段读文。
三、精读课文:
1、指导朗读第一段。师:风姑娘是怎么送信的呢?谁来读读第一段?(注意指导学生读好“呼,呼,呼”)
2、师:风姑娘的信是什么啊?什么季节有落叶呢?
师:看,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一片一片飘落下来,给大地披上了一条厚厚的毯子。这些离开大树,往下掉的叶子就叫——落叶。
3.同学们,风姑娘的落叶信都送给了谁?他们收到信后都说了什么?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课文2-5段,边读边思考问题。
4.交流问题:风姑娘的落叶信都送给了谁?指名说。风姑娘把落叶信送给了燕子、松鼠、青蛙和小女孩的妈妈。(师板书学生齐说)
5.风姑娘把落叶信送给了燕子、松鼠、青蛙和小女孩的妈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风姑娘会在信里说些什么?请大家自由说一说。谁愿意把你想到的大声地说出来?(指多名学生说)
6.风姑娘可真热心啊!提醒大家各自做好过冬的准备。那大家收到落叶信后又说了些什么呢,谁来读读燕子收到信后所说的话。自由练读。再次指名读,师:真了不起,你们不仅读准了字音,而且做到了不加字,不漏字!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配合着读读这4句话好吗?(学生齐读)
师:呼,呼,呼,风姑娘来送信。燕子收到了落叶信,说——;松鼠收到了落叶信,说——;青蛙收到了落叶信,说——;小女孩的妈妈收到了落叶信,说 ——。
7.师:大家从他们说的话中,你是否读懂了风姑娘提醒他们干什么?燕子看到信后怎么说?(师相机板书)去南方藏松果挖地洞备衣服师:(指着板书总结)原来,燕子、松鼠、青蛙和小女孩的妈妈收到风姑娘的落叶信后,都明白了: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于是,他们要做过冬的准备了。燕子要——去南方;松鼠要——藏松果:青蛙要——挖地洞:小女孩的妈妈要——备衣服。(和学生合作说)
8、教师指导朗读2—5自然段
妈妈对孩子的爱真是无微不至,总让孩子穿最好、最保暖的!指导朗读。
说说自己过冬时,父母准备了哪些衣服,你的父母还为家里储备了哪些物品?
9.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漂亮的头饰。(戴头饰)
收到风姑娘的信后,大家都忙活起来,为的是好好的去过冬。小动物们过冬的方法是各不相同的。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读读课文吧!谁愿意当(风姑娘、小燕子、松鼠、青蛙、小女骇的妈妈)?
10.拓展:师:呼,呼,呼,风姑娘又要去送信了,想想她会给谁送信呢,你知道他们是怎样过冬的吗?出示图片及文字,生拼读后回答(大雁蚂蚁蛇)想一想,这三个动物的过冬方法和课文中的谁是差不多的?它们接到落叶信后又会说些什么呢?你能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吗?
(小动物们过冬的方式各不相同。请你动脑筋想想风姑娘还会把落叶信送给谁?你能学着当一回小作者吗?)、四、巩固生字:
(一)、小朋友读的可真棒!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叫出来,看看小朋友还认识不认识?
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二)连词成句。
1、谁有本领把这些词语串起来,让他们连成一个句子。睁大眼睛,仔细看!
2、(1)给准备冬衣妈妈宝宝(2)可真热心风姑娘啊(小组合作交流)
3、出示两个句子:妈妈给宝宝准备冬衣。风姑娘可真热心啊!齐读。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风姑娘送信》这篇课文,大家不仅认识了很多字词朋友,而且通过朗读课文,还知道了动物过冬的方法有很多。看到同学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老师非常高兴!希望同学们乐于读书、勤于学习开心快乐、健康成长!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石榴娃娃笑了》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石榴成熟时的特征,感受秋季景物的变化。
2让学生在“快乐读书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喜欢阅读。3认识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秋天石榴成熟时的特征,感受秋季景物的变化。教具准备:石榴,生字卡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读书兴趣 谈话引入:
听说今天果宝特工们都去水果商场开会了,他们啊正准备一场演出呢。也巧,老师在来的路上就遇到一个水果宝宝,他呀,听说小朋友们在这儿上课,也想来听听。你们想不想见见他?用什么方式欢迎他呢?(生鼓掌)
师出示:石榴。你们认识他么?他叫什么?(石榴)你吃过石榴么?味道怎么样?
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二,来学习一篇和石榴有关的儿歌。师板书课题。
二、读文感知
1、看拼音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2、圈出本课要认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3、看着汉子再读儿歌,把句子读通顺。
4、有位魔法师听到了同学们的读书声,也想和同学们比试比试,想不想听听他的声音?(想)放范读录音。
5、魔法师读得好不好?你敢不敢向他挑战? 指名1读。
不仅吐字清晰,而且声音洪亮。谁能读得比他还好?指名2读。
6、读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试试,生齐读。
三、识字
1、同学们刚才读得这么认真,不知道文中的生字宝宝你认识了没有?现在它们可要出来考考你们了。(认字高亮)
第一关:带着拼音读一读词语。指名读,读对其他跟读。齐读 第二关:摘掉小帽读一读。开火车读词语。第三关:一带多,对比读。
2、现在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文中,你还能认识他们么?指名读文。
四、解决疑难
1、你读懂了什么?生交流。
2、老师有一个问题还没弄明白,谁呢帮帮老师呢?
这个问题就是:石榴娃娃什么时候露出了小小的红牙?(秋风亲了亲石榴娃娃的脸颊后)为什么是秋风而不是春风呢?(秋天石榴才成熟)你可真善于思考!
3、说话训练:秋风还会亲谁的脸呢?(出示片:丰收高梁、稻子、玉米、白菜)
例句:秋风亲了亲石榴娃娃的脸颊,石榴娃娃就笑了,露出一排排小小的红牙。
秋风亲了亲,就 了,露出。
说得多好啊,想象力多丰富啊。要不怎么说想象是诗人的翅膀呢,看来咱们同学真有诗人的天分呢。
五、指导有感情朗读
1、片出示石榴树。
看,这就是石榴树。石榴树美么?(美)
上面红色的果实就是石榴,石榴什么样?(红红的,大大的,圆圆的)能用“ 又、又、”说一说么?(又大又圆)你用词很准确很形象。
2、这么多又大又圆的石榴可不可爱?(可爱)所以作者把它们称之为娃娃。你喜不喜欢这些石榴娃娃?(喜欢)(1)能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一读吗?一生读。不错,要是能读得再慢一点就更有儿歌的味道了。谁再来试一试?指名2读。
(2)男女生轮流读。各读一句。(3)读得真好,仿佛大家都是小诗人了。
六、拓展阅读与赏析
1、简介:
有一个老朋友想来看看这里是哪班的小朋友表现这么好,你们想见见这位老朋友吗? 出示:王宜振照片
他叫王宜振,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呢。出示简介。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诗诗人。在全国一百多家刊物发表诗歌2000多首、童话50多万字。有40多篇作品入选教育部审定通过的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正式教材。代表作有儿童诗集《笛王的故事》、《中国彩色童话》。
2、他呀,把咱们今天学的这首儿歌进行了改编,我们一起读一读。你觉得王爷爷改编的和我们教材中的儿歌相比哪个更好?
应该说各有特色,但是我更喜欢第二种,因为句式更简短一些,而且4句一节的形式读起来更有韵律。可见,同样的题材,表现形式不同,效果也就不同。那么平时我们在写作、说话、做事时也要注意表达的方式。看来王宜振爷爷还真挺了不起,不过大家不用羡慕,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将来也一定能像王爷爷一样,成为一个不起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田老师在这里祝愿大家都能梦想成真。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下课。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你说我说:商量去课外活动 学习目标通过情境创设,唤起学生“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尽量做到口齿清晰、声音响亮、语句连贯、表述明白。结合训练要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如何与别人商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结合交流过程,引导学生养成在交际中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前录制秋天丰收图及秋天学生户外活动的情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营造参与交流的氛围(大屏幕出示秋天丰收图及秋天学生户外活动的情景)引导学生说说课件上的内容。结合课件引导学生:秋天到了,丰收的季节来了,枝头挂满了丰收的果实。秋天的天气凉爽了,你看同学们在户外活动得多开心哪!我们也来设计一个这样的活动吧!为了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先一起商量一下户外活动的打算(板书课题)。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创设情境,把枯燥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激发了学生参与交流的兴趣。)
二、依据教材,明确互动交流的要点观察教科书的插图,帮助学生看懂图画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户外活动的欲望。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发现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
(1)你是怎样理解“商量”的?你都与别人商量过什么事?
(2)结合我们的生活说说你对户外的理解。再读教科书67页插图上面的文字,借助音节认真读读,帮助学生明确本次户外活动的要点是商量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的内容及做哪些准备工作。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向学生再一次明确这次口语交际课的主题是商量户外活动的打算,即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还可以商量活动前要做些什么准备。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明确本次交流的要点,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三、自主合作,创造互动交流的环境独立思考,确定交流内容:你对什么活动感兴趣?自由组合,组成交流小组(以活动的种类组成商量活动打算的小组)。教师点拨,提出交流要求:口齿清晰、表述明白,要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同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尝试在小组内商量户外活动的打算,教师深入巡视,进行个别辅导。汇报交流,展示商量的过程和结果:你们小组要进行什么样的户外活动?你们在一起都商量了哪些内容?最后商量的结果是什么?把你们小组的商量过程说给大家听,要注意每个人的表达方式。评价。评价发言人的语气是否得体,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明白,声音是否响亮,形成的计划是否合理,听的人是否认真倾听,等等。
(以兴趣相同组合成小组商量活动的打算,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突出了口语交际的互动性,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拓展延伸,培养乐于交流的能力把今天在班级商量的户外活动打算回家继续与家长商量,听听家长的意见,让我们活动打算更合理并得到家长的支持。同学之间交流收获。通过今天的这个活动,你都明白了什么?
(把课堂上与同学商量的户外活动打算,回家与家长继续商量,扩大了交流的范围,体现了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性,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继续得到培养。)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语文七色光四》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单元学过的字词。
2.积累词语。认识问号。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一句完整话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如果现在我们一起去秋游,你想带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选一选,除了书上提供的物品以外,你还想带什么?请写出来。
二、学习第一关:练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选择想要带的物品。
2.自己写一写还想带什么东西。
3.指名说一说。
三、第二关:日积月累
1.教师范读词语。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互相背一背。
4.师生一起背。
四、学习第三关:知识窗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教师介绍
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民间流传极广的是嫦娥妒恨丈夫后羿薄情,偷吃了他从王母娘娘那里要来的不死之药,于农历八月十五之夜飞上天去,在月筑室为宫,遂为月宫之神;后羿后悔不已,年年的八月十五夜,望月设供,祈望妻子返回人间与自己和儿女团聚,由此而衍生出后世民间祭月祈团圆的文化习俗。
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2.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五、第四关:开心一刻----认识问号。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了解问号是什么样的。
六、第五关:说
1.自由读题目,弄清题意。
2.引导学生看图,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七、第六关:大家一起来-----做标本
1.由读题目,弄清题意
2.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采集落叶制作标本。
八、总结:
这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呀?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2、 通过比较、做游戏等方式,复习巩固生字词,增加语言积......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单元教学设计......
1.《秋天》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教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 教学主题:课文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