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教材简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各一张,1平方米的桌布二张。
学具:每小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若干。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长方形)(四条边涂黑色, 里面部分红色)(课件闪烁黑色的线)师: 黑色的线的表示这个图形的什么? 生: 黑色的线表示它的周长。(课件闪烁绿色部分)师: 红色部分表示这个图形的什么呢? 师: 对!说得很正确,面积。今天我们不学周长了, 专门来学习面积。(2)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引发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 “物体表面”的经验,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数学课本,它们的封面在哪? 请你拿起数学课本,和老师一起摸一摸。
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比一比: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
什么方法?
再比一比,这个同学脸的表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你是怎样比的?
指出: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大家一起来看这两个平面图形(长方形,圆,正方形,三角形),谁能比较一下,谁大?
师:你是怎样比的?
师:看来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板书图形)
(再出示一组不规则)
师:谁大谁小呢?为什么?因为封闭图形的大小无法确定。
师:所以我们要研究图形的大小,必须封闭。(书写:封闭)师:在数学上,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都要以一定的感性经验为基础,而且要经历一番把感性材料在脑子里来回往复,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以上过程,师生共同呈现了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并在这些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逐步理解了“面积”的本质特征,建立起了“面积”的一般表象,并形成概念。] 师:我们知道了面积的概念,下面有两个图形,你们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看谁反应最快!
(A)
师:怎么比的?(B)
师:现在老师来数数看。左边有8个,右边有15个, 所以右边的图形和左边的面积一样大。
师:(露出疑惑的表情)为什么不对呢? 生:这两个图形中的小正方形大小不一样。
师:从刚才的比较中我们发现,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时,方格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这就是说在测量面积的时候,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叫面积单位。
板书: 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制造矛盾,使学生在矛盾中意识到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也使学生明白了规定统一面积单位的原因。]
师: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
[设计意图:教材中继常用的比较面积大小方法之后,紧接着就安排了这一环节。在我第一次试教中也安排了这一环节,我提供给学生三种形状的单位面积:圆、正方形、三角形,请同学们用这三种单位面积测量我所提供的另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哪种形状更合适?毫无疑问,学生通过摆一摆,议一议马上得出是正方形最合适。但是很明显的一点是老师是进行过预设的: 我提供的长方形纸的长和宽正好是正方形单位面积的整数倍。这样的探究其实已经不具有普遍性,也就失去了探究的真正意义。再者,测量面积有时候并非用正方形最合适,采用正方形作为单位面积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人为规定。所以在课常上探究这个问题显然没有多大的必要,而且也十分费时,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完成。《面积和面积单位》有很多老师进行公开教学活动,大家都回避了这一环节,我想,原因也在于此吧!在我最后上课的教学设计中就只是在“数格法”比较面积时让学生稍加体验:用
正方形进行划分,根据格数的多少来确定面积的大小。](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请大家课本P73~74,看书后能不能告诉老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
(2)①1平方厘米有多大?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师贴1平方厘米。)
②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的面积是多大的正方形。
③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与自己左手的5个指甲比一比,看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估计一下,书上P74做一做第1题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呢?(请小组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准确?)(3)①看来大家都掌握了测量的方法,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1平方厘米)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②你们能不能根据平方厘米的定义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从学具里拿出1平方分米。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平方分米的面积是多大的正方形。
③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
④估计一下,我们课桌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分米呢?(请小组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准确?)
(4)1平方米。
①谁愿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测量操场面积?为什么都不愿意去?
生:操场面积太大了,平方分米太小了.(用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不容易测出操场的面积,因为1平方分米比操场面积小得多。激起学生探索更大面积单位的欲望。)
②你能不能像数学家一样“创造”一个比平方分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③你们能不能根据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定义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④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⑤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
[设计意图: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以平方厘米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媒体演示、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等活动理解1平方厘米。在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让学生思考当测量的图形较大时怎么办,猜一猜比平方厘米大的单位有哪些,培养学生迁移和推理的能力。]
(三)实践运用。
(1)马小哈的数学日记
马小哈一家三口, 坐在一个1平方分米的方桌旁吃饭。一不小心, 马
()
小哈吃到一粒石子, 他那颗表面约是1平方米的大门牙被碰到了, 鲜血直流。
()
妈妈急忙掏出1平方厘米的手帕, 捂住马小哈的嘴向医院跑去!()
[设计意图:该环节以故事形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所学的三个面积单位整合在一起,巧妙地融入到故事中,吸引学生积极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改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这种形式灵活的习题,不仅优于一个个孤单的判断题,而且充满了情趣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培养了良好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意识,他们的想像力、数感以及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也在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和发展。](2)把马大哈数学日记补充完整。
白天,我们坐在高约4()的椅子上,每节课都能认真听讲,并不时举起 面积约1()的小手,积极要求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扬时,还不时露出可爱 甜美的笑容和几颗面积约为1()的门牙;到了晚上,睡在面积约3()的床上,做着各种古怪离奇的梦。(3)请你试着填一填。
1.房间面积18()2.讲台面积56()
3.电话一个按钮面的面积约1()
4.**广场面积约39660()(4)游戏
比一比,谁估得准?你用哪个面积单位验证。
①订书针盒封面的面积。②巧克力盒封面的面积。③这扇门的面积。[设计意图: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人们平时对面积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因此我们在教学在给予估测较多的关注,不仅有助于估测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深化对面积的表象。] 板书:
物体的表面
或 的大小, 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
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教学内容中概念多较为抽象,整堂课不仅要解决“面积”的概念、感受常用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还要体验“用正方形作单位面积比较合适”,既而再认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内容之多,难以在40 分钟内有效完成。基于以上想法,我对教材进行了二个方面的处理:
第一,简化“面积”概念的认识
教材中将“面积”概念定义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十分抽象。于是我以关键词“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为突破口,依赖学生的知识经验.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获取“面积”的概念,不但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都要以一定的感性经验为基础,而且要经历一番把感性材料在脑子里来回往复,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以上过程,师生共同呈现了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并在这些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逐步理解了“面积”的本质特征,建立起了“面积”的一般表象,并形成概念。第二,弱化对“用正方形作单位面积比较合适”的体验
教材中继常用的比较面积大小方法之后,紧接着就安排了这一环节。在我第一次试教中也安排了这一环节,我提供给学生三种形状的单位面积:圆、正方形、三角形,请同学们用这三种单位面积测量我所提供的另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哪种形状更合适?毫无疑问,学生通过摆一摆,议一议马上得出是正方形最合适。但是很明显的一点是老师是进行过预设的: 我提供的长方形纸的长和宽正好是正方形单位面积的整数倍。这样的探究其实已经不具有普遍性,也就失去了探究的真正意义。再者,测量面积有时候并非用正方形最合适,采用正方形作为单位面积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人为规定。所以在课常上探究这个问题显然没有多大的必要,而且也十分费时,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完成。《面积和面积单位》有很多老师进行公开教学活动,大家都回避了这一环节,我想,原因也在于此吧!在我最后上课的教学设计中就只是在“数格法”比较面积时让学生稍加体验:用正方形进行划分,根据格数的多少来确定面积的大小。
整节课我都力争在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做到“四个到位”。在自主探究中安排的三个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比较面积相近图形的大小”“进一步认识面积”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且是通过学生亲自感受层层递进的。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强调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而本节课讲授部分不多,我更多的是安排学生感受面积,从中发现问题并争取独立解决。同时我在教学中还注意及时发现问题,使学生理解面积是面的大小,而周长是图形边的长度这一区别,防止学生在学习面积计算时可能出现的概念混淆。习惯培养是每节课必须注意的,本节课也不例外。我始终注意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完整回答问题等习惯的养成训练。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70页到74页“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2)在解决问题的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71——74页,做一做以及练习1、2题。 教学目的:1、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2、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材简析:《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北坊小学教师:许燕一、教学内容:书上71页—74页。二、教学目的。1、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材料,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和认识面积单位;2、培养学生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P61-63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2、经历用不同方式比较图形面积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建立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