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优秀16篇)

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23 06:19: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设计】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优点和劣势,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如何提高写作能力,使自己的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以下是社会学家对于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值得我们深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与发现算式背后的规律。教材例题3,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面三题,然后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找出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填出后面四道算式的得数。本节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得数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比较算式的特点,从而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内容:

苏教版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2页例3和“练一练”,完成第43页练习七第5-8题。(第四单元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一些特殊算式计算的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同类算式或同类算式的得数,能用计算器验证一些算式计算得数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用计算器计算、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计算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升归纳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一些特算式计算规律的观察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和蕴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算器,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二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这一小节的教学需要注意:

2.对计算器的介绍应随着知识的学习逐步进行.。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

难点:乘方和开方运算;

教学过程:

例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3.75)+(-22.5)(2)51.7×(-7.2)。

解(1)。

∴(-3.75)+(-22.5)=-26.25。

(2)。

∴51.7×(-7.2)=-372.24。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电子计算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2、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计算器;。

4、能初步体会: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5。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

重点难点:

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计算器;。

能用计算器探究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初步体会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请看一段录象(计算工具的发展)。

师:刚才这段录象提到了哪几种计算工具?(示算筹图算盘图)。

师:1945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了,1977年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日问世以后计算机就成为了人们计算经常用到的工具。

(课件出示各种常见的计算机)。

师: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有人使用计算器?你会用吗?

你知道计算器上各中按键的名称和功能吗?请同座相互说说介绍。(然后叫一人上台用展示仪演示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on、of、ac、ce、c的功能是什么?如果要进行计算怎样按?数字――符号――等号――清除)。

我们都知道了计算机的使用方法,那这节课咱们就用计算器来计算。(板书课题)。

2、尝试练习,规范操作。

(1)指名口头列式。

(2)学生试算。

(3)汇报结果,纠错。

学生试算。

(电脑)每年按365天计算,115131天是多少年?

学生试算。

3、灵活运用。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2)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师:这些题都是用计算器算的吗?哪些没有用?为什么?

(3)归纳总结。

三、能力提升。

师:想不想算一个又大又难算的题目?下面我们就做一个挑战极限的游戏。

我们就用9作为乘数吧。你准备几个九相乘?小了,8个九吧。

999999999×999999999=。

试算。

报得数。

你认为计算结果正确吗?

在计算器上你看到了什么不一样的?e对了,他是英文单词错误的缩写,你知道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吗?错误!

师:那老师不看这个e也可以知道这个结果上错误的,你知道我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吗?

师:是的,因为工具都有他的局限性,现在用我们的手中的计算器因为为数少了,看来这个题目没有办法做了。

计算:9_9=81。

99_99=9801。

999×999=998001,

9999×9999=99980001。

有很多同学举起了手,你想说什么?

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8000000001。

做了这道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吗?

师:工具都有他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发展。看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工具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的智慧才是天敌下最伟大的力量。(出示培根的名言)。

希望同学们做个充满智慧的人。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四

电子计算器是一种现代计算工具,由于它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使用。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计算器的知识,就显得很有必要。对于计算器,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针对学生对计算器的有关知识和简单使用已有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我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确定为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认识计算器、用计算器进行简单操作和运用计算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于是我选择了这样的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策略。介绍计算工具发展时,由学生自己说说已经知道哪些知识,小组交流计算器的共同部分,自主探索各键的'功能,同桌间互相交流等形式,在生生互动中使已有的这方面知识得到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在学习使用计算器时,以学生自练为主,在自练中摸索按键的顺序。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学完了这节课,学生能否合理使用计算器,能否达到以上具体目标,能否用计算器计算出家庭收支情况、仓库物品进出情况等,是我在设计时考虑的重点。要使已经熟悉计算器功能和操作的同学能在课堂上感受到用计算器的实际意义,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基于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整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学生成了课堂的真主人。而我做了穿针引线的工作,或者充当了他们的“秘书”。先由我为他们安排好工作流程(也即设计教学环节),至于每一个程序要达到的效果(教学目标),则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实现。整堂课学生很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形式的交流中来,包括交流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介绍自己的计算器的部分功能,说明操作计算器的过程、技巧……俨然一副主人翁的姿态,在学生的自我展示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值得高兴的是,整堂课下来,没有出现大量学生中途“退学”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致在一个一个环节中保持得还不错。并且也能利用计算器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正是这“秘书”的角色和已经设计好的预案,让我在课堂上陷入了被动,失去了活力;也让部分学生的学习热度还没有完全上升。其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难道仅仅是让学生在每个环节尽情地说?甚至是漫无目的地说?不是的,学生的知识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要善于捕捉有利的信息,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一点“劲”,抓住时机,利用一个学生所说的引发更多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课堂热起来,火起来!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各键的名称符号与功能。

2、步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会正确利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教学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进行简单地四则混合运算时的按键顺序。

教学难点: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时的计算器的按键顺序。

教学过程:

课前先利用课件介绍有关计算器的发展和有关知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比赛:看谁能够以算得又快又准。

2、师提问:你们都是怎么算出来呢?

生反馈:前面三道是口算的,最后一道是用计算器算出来的。

4、师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

课件显示:电子计算器。

二、自主学习,了解计算器。

1、引: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计算器,老师不教,让你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计算器表面的符号、名称、功能。你们可以参考三位“老师”:老师、书本、同学。学习后,老师要请同学汇报,看哪个同学知道的最多。

2、小组展开学习。

3、汇报成果(师引):老师发现同学学习得都很认真,讨论也很激烈,那现在老师就同学来汇报你的收获了。

课件显示:

三、动手实践操作。

1、课题揭示::可是光说不会做那可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我们一定得学会操作。揭示课题:(板书)。

2、师引:昨天,一个老大妈就恰巧向老师请教,她说自己买了一个计算器,但就是不知道如何用,今天老师就让同学们做好事,帮助老大妈一下。

3、课件显示:79。2-0。43+9。546。

4、学会先自己尝试操作。

5、提问:这道题谁会操作呢?如果老大妈在你面前,你会怎么教她呢?

6、学生上台,将计算器放在投影仪上,边操作边讲解。

教师板演学生操作的按键顺序:

按键顺序:79。2-0。43+9。546=。

显示:88。316。

并且要让学生明白以下几点:

(1)、始用计算器时,先按开启键“on”

(2)、显示结果,要按等号键。

(3)、果要接着计算下道题,必须按清除键或开启键。

学生展示后,教师作相应的评价。

让全班同学齐操作,纠正错误操作。

7、课件出示:84÷0。03×0。83。

8、提问:谁还愿意当小老师,上台边演示边讲解呢?

9、一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

教师板演按键顺序:

按键顺序:84÷0。03×0。83。

显示:2324。

10、生生互评。

(五)、练习。

1、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20-3。816+0。903-7。05。

21。28÷7。6×3。1÷21。7。

(2)、学生自主练习操作,然后报答案,并且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

2、过渡:84÷0。03×0。83。

课件重现:79。2-0。43+9。546。

20-3。816+0。903-7。05。

21。28÷7。6×3。1÷21。7。

提问:同学们:刚才你们操作的这四道题,它们的按键顺序有什么特点呀?

学生反馈:都是从左到右依次按键的'。

3、提高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6。85-(3。08+1。94)+0。48。

(2)、学生尝试操作。

(3)、学生汇报按键顺序,教师板演。

a、方法一:先按3。08+1。94=5。02。

再按6。85-5。02+0。48=2。31。

师提问:从这样的按键顺序中,你明白了什么呢?

学生反馈: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是遵循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

然后从左到右依次按键。

c、请一位学生上来投影操作,全班齐尝试。

d、师提问:如果这样操作,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是不是违反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让学生明白第一步去括号正是遵循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所以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不矛盾。)。

按照刚才同学建议的边记录边递等式计算的方法完成以下三道题,比一比谁算最快又准。

课件出示题目:1。5768÷(0。18×1。25)×0。15。

15。6×(2。618÷0。34)×0。14。

6。75÷[7。5×(1。92÷2。4)。

(5)、学生练习操作后,请学生说说它的按键顺序。

a、1。5768÷(0。18×1。25)×0。15(提问:你的操作顺序是如何呢?为什么?)。

(1)然后按清楚键)。

=1。5768÷0。225×0。15。

(2)。

=1。0512。

方法二、1。5768÷(0。18×1。25)×0。15。

=1。5768÷0。18÷1。25×0。15(提问:为什么可以变成这样的列式呢?)。

=1。0512。

操作错误的同学重新操作一次。

b、15。6×(2。618÷0。34)×0。14。

方法一、15。6×(2。618÷0。34)×0。14。

(1)。

=15。6×7。7×0。14。

(2)。

=16。8168。

方法二、15。6×(2。618÷0。34)×0。14。

=15。6×2。618÷0。34×0。14(提问:为什么这道题括号中的符号不变呢?)。

=16。8168。

全班同学再操作一次,纠正错误操作。

c、6。75÷[7。5×(1。92÷2。4)]。

方法一、6。75÷[7。5×(1。92÷2。4)](提问:为什么第一步先算小括号?)。

(1)。

=6。75÷[7。5×0。8](第二步为什么先按中括号呢?)。

(2)。

=6。75÷6。

(3)。

=1。25。

方法二、6。75÷[7。5×(1。92÷2。4)]。

=6。75÷7。5÷(1。92÷2。4)(提问:为什么能得到这一步呢)。

=6。75÷7。5÷1。92×2。4(提问:这一步又是怎样来的呢?)。

=1。125。

同桌小组互相展示自己的按键顺序,改正错误之处。

六、总结。

1、师提问: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们觉得计算器有什么优点呢?

2、学生反馈。

3、再提问:那是不是它就完美无缺呢?

课件再次重现(1)3+5(2)、8+12(3)、15+25。

提问:你们觉得用口算快还是快呢?

学生反馈:口算快。

4、总结:所以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合理地使,而不能盲目依赖计算器,毕竟人的大脑是最聪明的,我们平时要学会多开动脑筋。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六

面板构成开机键(on)。

关机键(off)。

键盘清除键(ce)。

数字键。

运算键。

优点:准确、快捷。

(这样的板书设计让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

总的来说,这堂课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通过反复的操作使学生逐步熟练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整节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我在学生学习时只是给予适可的帮助,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课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发挥,进行表现,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学而不厌,体验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学数学的美。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七

解(1)。

∴(-0.45)5≈-0.018。

(2)按键/显示。

例3用计算器求值。

(1)(-6)2(2)-62。

随堂练习。

1.9.2×3+10.22.(-2.35)×(-0.46)。

答案1.37.82.1.0813.141.670;4.-8.0095.7.617。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八

本课教学是让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可以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教学旨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在设计上遵循新课标的几个基本理念,并体现以下特点:

1、通过尝试操作、自主探索,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

计算器已融入现代生活,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计算器,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我在教学时,充分运用学生对计算器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中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直接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学生兴致浓厚,在自主操作中,发现问题,学会本领。

2、通过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结合使用计算器的教学,我还补充出示了这样一个算式,11111×11111=。

学生在运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矛盾冲突,引起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激发探索欲望。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办法,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来探索结果。然后再出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并表达这些算式的'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在这节课上,我追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加10分,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问题情况给自己加分,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还让小组对小组的发言作评价,这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最后再由大家给得分高的小组作出评价。

不足之处:

1、应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与估算结合的意识。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一不小心就会按错键,输入错误数据,导致结果有误;或者,按健顺序搞错,也发生错误。在计算前应该培养学生先估算结果大约是多少,然后再计算,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正确率.这一点,我在上课时没有很好地做到,以后要特别注意。

2、课前准备应做得充分。由于计算器非常普遍,学校又没有统一购买,尽管我一再强调要带哪一种,学生带来的计算器各式各样,有的是普通计算器,有的是科学计算器,计算器的功能也有所不同,最关健的是计算位数不一致,这就带来课上计算时的不统一,给上课带来很多的不便,有待以后更好地解决。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九

3.3×6.7=(22.11)。

3.33×66.7=(222.111)。

3.333×666.7=(2222.1111)。

3.3333×6666.7=(22222.11111)。

3.33333×66666.7=(222222.111111)。

2、课件出示练习题。

1234.5679×9=。

1234.5679×18=。

1234.5679×27=。

1234.5679×36=。

1234.5679×45=。

1234.5679×54=。

学生独立填写结果。指名汇报结果。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1234.5679×36=44444.4444。

1234.5679×45=55555.5555。

1234.5679×54=66666.6666。

(2)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

6×7=42。

6.6×6.7=44.22。

6.66×66.7=。

6.666×666.7=。

6.6666×6666.7=。

6.66666×66666.7=。

学生先独立观察,发现规律后填出结果。

6×7=42。

6.6×6.7=44.22。

6.66×66.7=444.222。

6.666×666.7=4444.2222。

6.6666×6666.7=44444.22222。

6.66666×66666.7=444444.222222。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这节课上,我学会了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课后习题。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

6÷11=0.5454。

7÷11=0.6363。

8÷11=0.7272。

9÷11=0.818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十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

1、 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 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 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师生计算器一个,作业 纸一张。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教后感。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讨论研究。

三、展示成功。

四、全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 。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大润发吧?那里每天都有许多的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却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你知道营业员为什么会算得这么快吗?(让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要用到计算器呢?(让学生自由说)。

你对计算器有哪些认识呢?同桌相互指指说说。再请学生上台交流。

说明:虽然我们手中的计算器各不相同,但有些按钮是大致一样的。

师生一起认识计算器:上面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键盘中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功能键中有常用的开机键、关机键、清除键和等号键。

(1)让我们一起来用计算器试着算算这些题目吧。

多媒体出示:

75+47=。

24×7.6=。

62.8-0.95=。

(让学生将答案写在作业 纸上)。

学生完成后,请三个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叙述操作过程。

如果有学生在计算62.8-0.95时是先按“6、2、·、8”,接着按“-”,再按“0,·、9、5”,最后按“=”,结果是61.85。

教师就问: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62.8-0.95,也可以在按0.95时,只按·、9、5。

说明: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的,这个0可以不按。

(2)多媒体出示:0.092÷1.15×25=。

3.72-2.05+0.18=。

让我们比一比谁算的最快。

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操作的?

说明:两种方法都可以,但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的,不按0速度更快。

小结:像这样只含同一级运算的,可以从左往右依次按键。

3、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你知道在人类没有发明计算器之前,我们的祖先都用过哪些计算工具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一一出示:石子、结绳、刻痕——算筹——算盘的历史过程。

(1)   什么是算筹呢?

多媒体出示:算筹图。

结合图例说明:算筹就是一种象筷子一样的小棒,算筹有两种不同摆法横式和竖式,用算筹摆出不同的形状,可以表示不同的数。

多媒体出示两个用算筹表示的数(9和173),让学生回答是几?

(2)   谁来介绍一下算盘呢?

让学生试着说出上珠表示5,下珠表示1。

多媒体出示算盘上的一个数(406及4060),让学生试读,从而说明要先定个位后才能读数。

多媒体出示: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111122222222÷33333334=。

教师问:你遇到什么问题了?

让学生说出计算器已经不能显示这些数了。

教师再问:那该怎么办?赶快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啊?(小组合作寻找规律)。

小结: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

(2)多媒体播放水龙头滴水的动画。

出示: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小时大约滴水3.6千克。

对此你想说什么?

多媒体依次出示:

(1)   照这样计算,一天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2)   一年(按365天计算)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3)   我们学校有45个水龙头,一年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4)   如果一个3口之家,每月用水20吨,这些水可供他们用多少时间?

学生完成后,再让他们估计大约是多少年?

看着这么惊人的数据,你有何感想?(生自由说)。

小结:所以,孩子们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吧,向全人类呼吁:请节约用水 珍爱生命。(多媒体打出大字)。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学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这样解决的?

据资料显示,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每年用于教育的投资是300元。

(1)统计你每年用于教育的投资又是多少呢?

(2)用计算器计算你们小组平均每人用于教育的投资大约是多少?

(3)与贫困山区的孩子相比,你有什么感想?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十一

1.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开始!

2、有的同学为什么会计算得这么快?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小结:看来,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繁杂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

3、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了,人们经常会在什么时候使用计算器呢?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可能需要使用到计算器,特别是商业中(图片)。除了专门的计算器,有的手表上也有计算器(出示手表)。还有哪里也有计算器?(电脑、手机、遥控器、电子秤等)。

4、师:使用计算器有哪些优点呢?那你想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本领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十二

出示第一题:20×5。

学生很快口算出结果是100。

出示第二题:24×35。

学生不能口算出结果,但能通过笔算也能比较快地算出结果是840。

出示第三题:6987×9876。

学生看到题目后,一定会感觉很麻烦,即使笔算也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很容易出错。

2.导入: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除了用笔算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工具。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课题)。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材第113页例4,练习二十六8-12题与13*。

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计算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悉键盘和数据的录入的方法。

一、复习准备。

1.。

1234+3649=7208–376=1845+365=。

1452–786=649+9818=7000–2047=。

2.提问:整数加、减法时,你是怎么操作的?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二、揭示课题。

以前,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加、减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三、教学新课。

1.让学生看例4上面的图和一段话,在计算器上找到小数点键,了解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教学例418.7+3.96。

(1)清屏,键入“18.7”。(注意:有没有显示小数点)。

(2)对照表中的按键过程录入。(注意显示器的显示内容)。

(3)核对计算结果。

(4)说明:以后遇到比较复杂的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

3.补充例题:用珠算计算25.4+13.58+43.12。

(1)让学生试着。

(2)说一说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四、尝试练习。

练习二十六的第8题。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二十六的第9题。

(1)让学生说说表的意思?

(2)用什么方法可计算出9月2日的结存金额?为什么?

(3)以下各栏的结存金额该怎样计算?为什么?

(4)本月合计栏该怎样填?让学生完成本题。

2.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1)地球表面除了陆地就是什么?

(2)怎样求海洋的面积?

(3)怎样求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5.1-1.49-1.49。

=3.61-1.49。

=2.12(亿平方千米)。

3.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2)使计算结果发生变化的是哪个数?

(3)错误的算法与正确的算法相比,是多算了还是少算了?

(4)多算了多少?

72-7.2=64.8。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六的第10、11、12题。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十四

1.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把结果填写在教材上,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按键的步骤。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2题。

组织练习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按键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屏幕上显示的数字和题目中的数字是否相同,避免按错键;二是混合运算的练习要注意运算顺序。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七”第1、2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内容:教材p53页例4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九6~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发票。

知道这是什么吗?

老师想检验一下应该收的总钱数是否正确,应该怎么办?

可是这上面的项目太多,算起来很麻烦,可是使用什么工具呢?

2、在计算的项目很多,或者计算的数比较大时,可以使用计算器帮助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它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1)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2)在计算器上输入0.8,你知道应该怎样按键呢?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当输入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时,只要先按。,在按小数部分的数字就可以了。

如果小数部分末尾有0,小数部分末尾的0可以不按。

(3)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核对结果。

4、完成“试一试”题目。

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呢?怎样列式?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试着求出结果。

用计算器计算方便了我们的计算,当然也方便我们检验了,你会检验吗?试试看。

互相说说检验的方法。

5、巩固练习。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

(1)“练一练”的第1题。

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什么规律?(从左到右依次按键就可以)。

(2)第2题。

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6、练习九第6题。

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7、练习九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2、出示练习九第9题。

自主探索:

0.9+0.99=。

0.9+0.99+0.999=。

0.9+0.99+0.999+0.9999=。

完成后说说有什么发现?

在利用规律填写最后一题的得数。

四、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九的第7题。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篇十六

知识与技能: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使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感受使用计算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较广泛的应用价值,了解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养成自觉、及时验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能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探索并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本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zuowen/14266917.html】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王静【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教案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学提问、探索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称和功能。......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精选16篇)由网友“咻栗咻比嘟烦”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篇1:《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

下载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优秀16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优秀16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