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器计算的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20 08:12: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四上教案用计算器计算

四上教案用计算器计算

第一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101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计算器在生活中的运用

1、教师出示计算器问:今天同学们把计算器带到了课堂里,以前在哪儿见过计算器?

2、谈话:在我们生活中,计算器是用得非常多的,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二、尝试使用,交流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1、谈话:你会使用计算吗?

2、提问:会用计算器上你认识的这些键进行计算吗?让学生用一组题来试试,通过试一试来看看会不会用,不会再互相交流。

3、交流。

4、刚才的计算中,有些同学不小心就按错了键,出现了计算错误。为了提高计算正确率,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5、谈话:同学们都会帮计算器了,我们来进行计算比赛好吗? 出示题目。

6、交流:我们用计算器算了发些题目了,你什么感觉?

7、再来进行一轮比赛,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算后记下得数,共同校正。

三、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谈话:计算器是人们为了计算方便而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计算工具的发明和发展是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的,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想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吗?让我们来听一听。

四、通过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2)提问:观察这6道题的得数,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做“想想做做”第4题。(1)指名读题,说说题目要求。

(2)各自用计算器计算前四道题,在书上写出得数。

(3)谈话:仔细观察前四题的乘数和积,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按发现的规律写出第5个乘式的积,并写出第6个乘式吗?写写看。

(4)指名读第5、6两题,的算式,全班共同订正。

五、全课小结

谈话:今天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学会使用计算器,还能运用它去探索奇妙的数学规律。相信你们只要勤于探索,就会有更多的收获,体会到数学的更大乐趣。

第二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103页。教学重点:学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 :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324 418 2600493 343 725 175(1)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练习。(2)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操作方法。

2、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了解了计算器主要按键的作用、功能及操作方法,并会用计算器进行一步式题的计算,也会连续按键计算一些两步式题。是不是两步式题都有能连续按键计算呢?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2)按运算顺序操作。

(3)用科学计算器按书写顺序操作。

2、教学“试一试”。

(1)提问:这两题各含有哪两则运算?你能具体地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吗?你认为这两题可不可以连续按键操作?

(2)学生有计算器计算。(3)集体订正。

3、总结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的方法。

提问:用一般计算器计算例题和试一试的两道题,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应该怎样操作?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在班内交流。

三、组织练习,应用拓展 `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2)集体订正。

(3)提问:哪几题你是连续按键计算的?第3行的两道题能不能连续按键,说一说你的运算顺序,并说一说这样运算的根据。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分组练习,求出平均身高。

(2)在学生求出平均身高后,引导学生讨论: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如果有必要,可以借助计算器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142857”这个数,有什么有趣的特点?(2)学生分组计算。

(3)分组讨论:观察各题你有什么发现?

4、做“想想做做”第4题。(1)学生独立练习。(2)集体订正。(3)提问:做这道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5、组织学生阅读“你知道吗”。(1)让学生自己阅读。

(2)提问: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你能使用改错键进行一次操作吗?(3)布置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探索其他键的功能。

四、课堂总结,个人评价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怎样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课题 一亿有多大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07页。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教具准备:天平,卷尺,秒表,100粒大米,实物投影。学具准备:计算器,练习薄。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出示100000000)大家认识吗?(指名回答)教师在100000000上面板书“一亿”。

谈话:大家都会读会写一亿,但是这一亿到底有多大呢?想了解吗?那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一亿有多大”(将课题补充完整)

二、实践操作

1、数一数。

(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3)进一步探究问题。

2、排一排。

(1)实际测量长度。(2)列表进行推算。(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

3、称一称。

(1)实际称一称。(2)列表推算,解决两个问题。

三、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我们以上的实践活动,现在你对“一亿到底有多大”有认识了吗?你能来给我们大家描述“一亿有多大”吗?

学生自由说一说。

第2篇:用计算器计算的教案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案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使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感受使用计算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较广泛的应用价值,了解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养成自觉、及时验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能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探索并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开始!

①18+21=②56÷7=③3028-2956=④589×76=⑤98+199=⑥12+459+88=

2、有的同学为什么会计算得这么快?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小结:看来,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繁杂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

3、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了,人们经常会在什么时候使用计算器呢?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可能需要使用到计算器,特别是商业中(图片)。除了专门的计算器,有的手表上也有计算器(出示手表)。还有哪里也有计算器?(电脑、手机、遥控器、电子秤等)

4、师:使用计算器有哪些优点呢?那你想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本领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5、师:你认识计算器吗?先向你的同桌介绍计算器。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计算器?

二、观察认识

1、整体认识

这是一个常用计算器的面板(出示图片),上面部分是显示器(板书:显示器),下面部分是键盘(板书:键盘)

2、认识键盘

(1)观察一下,这个键盘上的哪些键你已经认识了?上来指给大家看看。

(2)互动生成

①有0、1、2、3、4、5、6、7、8、9这些有数字的键叫数字键,(板书:数字键),自己指一指你计算器的数字键。

②有+、-、×、÷这些运算符号的键叫运算符号键,(板书:运算符号键)。自己指一指你的运算符号键。

③有ON这些字母的是开机键。(板书:开机键)你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找到开机键吗?和老师不同的上来指给大家看看。你知道开机键除了开机还有其他功能吗?(清零)

④有OFF这些字母的是关机键。(板书:关机键)你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找到关机键吗?有些计算器上没有关机键又是怎样关机的呢?(自动关机)

⑤其它一些键的名称和功能又是什么呢?我们以后慢慢认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阅配套的说明书。

三、尝试应用

1、按数

(1)先开机,显示器上显示了几?表示可以开始计算了。

(2)请你在计算器上任意按一个自然数,谁愿意上来边说边按给大家看看?他是怎样按的?按照数字顺序按键就可以显示要按的`数。

(3)现在请你清除自然数后再按出一个自然数892,谁愿意上来边说边按给大家看?他是怎样按的?先按开机键清除原来的自然数,再按一个自然数。没做对的同学再试一遍。

(4)同学们都已经会按数了,你们会用计算器计算吗?38+27

谁愿意上来试一试,他是怎样按的?他算得对吗?请你用口算、笔算验证一下,请你在自己的计算器上试一下。

(5)加法算的很好,咱们再来算一道乘法题,好吗?30×15,等于多少?谁愿意上来演示验证一下。

2、计算(同学们已经能够利用计算器正确地计算了,你能利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出示苏宁电器购物中心的发票,从发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帮张叔叔算一算,带30000元钱够不够呢?请你估算一下

(2)怎样才能知道张叔叔究竟花了多少钱呢?

① 要先求出每种电器的总价,再求三种电器的总价。

怎样用计算器求三种电器的总价呢?谁愿意到上面来演示一下。(计算连加时,我们可以按顺序按键输入数字和符号进行计算)

②用计算器算一算,把答案填在发票上。校对。营业员阿姨是怎样填写发票的呢,和你填的有什么不同?

③如果想知道大家算得对不对,该怎么办?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计算器进行验算。自己选择一个算式后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3)延伸问题:你还能根据这张发票中的信息提出一些用减法或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老师选择两个问题请大家用计算器算一算。

①电脑的总价比VCD的总价多多少元?

②电脑的数量是照相机数量的几倍?你为什么不算?对,像这样比较简单的题目是没有必要用计算器计算的,计算器是用来计算数字比较大、比较复杂的题目的。

(4)“人机挑战”,“比比谁最聪明”。

师:是人聪明呢还是计算器聪明呢?我们来进行一次挑战,你可以自由选择参加“挑战队”还是“计算器队”,每次比赛后都可以重新选择下一次参加的队伍。

10+20=45÷9=27-16=80×50=29×42=457÷7=3569+1427=8737-3210=

师:看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工具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人的智慧才是天下最伟大的力量”!(投影培根的名言)。

3、找规律

想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下列问题吗?

先用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的积,再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142857×1=142857×4=142857×2=142857×5=142857×3=142857×6=

我们可以用计算器验算,也可以找到规律进行推算。

4、用计算器算出得数,再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11111111×11111111=

“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是我们错了,还是计算器错了?你能想办法解决吗?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解决方案。”

1×1=

11×11=

111×111=

1111×11111=

11111×11111=

(1)用计算器计算,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校对。

(2)这组题目中隐藏着哪些规律呢?

(3)你能照样子继续写出几个算式吗?你能用计算器进行验算吗?

(4)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复杂的又有规律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也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找出规律再推算出比较复杂的算式。

5、小挑战老师这里有一道比较复杂的算式你会算吗?

22222222×55555555= ?

小结: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迎接了挑战,取得了胜利。祝贺你们。

四、观察拓展

1、想了解一下计算工具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吗?

2、你知道吗?

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上,人们一直没有停下自己追求的脚步。远在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十进制计数法。到了周代,人们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 算筹。这是一种用竹、木或骨制成的颜色不同的小棍。在数学问题时,人们还编了一套歌诀。到了汉代,我国人民又发明了算盘,这是计算工具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发明。这种轻巧灵活、携带方便的计算工具,至今仍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它被人们誉为“人类文明最光辉的成就之一”。1977年,日本卡西欧公司生产出了第一部微型计算器,这种袖珍型计算器可握在手中,使用方便,适合于所有人的使用。如今,计算机技术正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64位计算机技术正被许多行业所使用,它每秒钟可计算1000万亿次,过去需要数代人计算的题目,现在片刻间就有了答案。

3、了解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能想象一下未来的计算器是怎样的吗?(这些美好的想法,都有待于同学们今天好好学习才能实现呢!)

第3篇:《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

《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100页的“用计算器计算”及相关练习。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人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同时为探索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了计算器。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的编排突出以下三个特点:

①注重计算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

③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

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00页的“用计算器计算”及相关练习。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人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同时为探索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了计算器。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的编排突出以下三个特点:①注重计算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②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③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生活经历及学生的学情发展方面出发,我拟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① 使学生初步认识计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用计算器计算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器的功能键,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计算小数的乘、除法。

2、使学生在计算中,通过观察、发现、归纳出计算规律,能推算出计算结果。

3、利用计算器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计算器正确计算小数的乘、除法; 能用计算器帮助计算,找出积、商的规律;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大润发吧?那里每天都有许多的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却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你知道营业员怎么会算得这么快吗?

2、计算器功能键介绍

3、用计算器计算:

2345+5678=

7892-129=

2345+4567-4321= 问:在计算器上你是怎么操作的?

4、师:今天我们继续用计算器来进行小数的计算。(出示课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案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p.53的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9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准备:板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解决问题:

1、(第5题)四五年级同学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13.5千克,五年级比四年级少采集2.8千克。四五年级同学一共采集多少千克?

读题后让学生列式,交流各种解答方法的不同思路:

(1)13.5+(13.5-2.8)

四年级是已知的,五年级的未知,先求出五年级再算出两个年级

(2)13.5+1.35-2.8

先假设五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案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p。53的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9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准备:板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解决问题:

1、(第5题)四五年级同学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13。5千克,五年级比四年级少采集2。8千克。四五年级同学一共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用计算器计算的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计算器计算的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