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数学计划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
第一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
测 量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实际长度,1吨的实际重量。
2、会用毫米、分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1、对1千米的长度和1吨的质量形成正确的表象。
2、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和质量。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3题、7题。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具准备:
1分、2分、5分的硬币各一枚,磁卡一张,学生尺,曲别针,铅笔盒,数学书,铅笔或签字笔等。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书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板书)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说的对不对。(硬币、磁卡、钥匙等)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3)说说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测量验证。
三、作业设计
1、练习一第1、2、3题及7题。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5()
教室长10()
玻璃厚5()
铁皮厚2()
3、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数。
1米=()厘米
1厘米=()毫米
四、思维训练:
怎样能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硬币、磁卡、钥匙等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知道了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就可以用毫米来表示,还知道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是:1厘米=10毫米。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第二课时
分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4—第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教具准备:
例2情景图,尺子等。教学方法:操作、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导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到现在为止我们共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用语言表述或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二、探究新知:
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1)估算课桌的长和宽。
(2)同桌两人为一组测量课桌的长和宽。(3)汇报测量方法:说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四位小朋友。(出示例2情景图)他们也参加了我们的测量活动,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测量的。
用学生尺测量的。
方法一:15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方法二:18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方法三: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方法四:2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4)针对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的方法,师提出:“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板书:分米)
类似课桌的长和宽这样的长度,一般选用分米作单位来表示。
2、了解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1)观察测量尺,你们能不能从中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板书: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2)练习:2米=()分米
30厘米=()分米
1米—2分米=()分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
1、会选择分米为单位进行测量。
(1)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课桌的宽是_分米_厘米。
厘米。
_分米_厘米,课桌的高是
_分米_(2)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前后两张课桌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4、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1)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的长度。(3)生活当中哪些物品的长度约是1分米?(4)估测一下黑板的长度约是多少分米?
指名到前面测量,看谁估测的最接近准确长度。
三、作业设计:
1、练习一的第3、5、6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2)一张床长5分米()(3)小明高14分米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
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
2米=()厘米
四、思维训练:
在一块长2分米的塑料板条上,标刻出长度为1毫米的线段,可以标出多少段?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认识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了当测量较长距离或物体长度时,就可以用分米作单位;还知道了分米与米、分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分别是: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分米是小于米大于厘米的长度计量单位。)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第三课时
千 米 的 认 识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例3情景图,“做一做”的校园门口情景图,卷尺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名称。
1、钢笔长约15()
2、一棵大树高10()
3、纸板厚约5()
4、钉子长约4()
老师对学生填写结果进行评价。指出这些都是我们生活常见的物体。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1)出示教材例3情景图:
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情景吗?谁能说一说这副图主要说了些什么?(从这里到叶镇还有21千米等)
关于千米这一概念,你们对它都有哪些了解?(千米也是长度单位、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又叫公里、1千米=1000米、千米是测量长距离时选用的计量单位)。老师补充说明
(2)出示课本第8页“做一做”的校园门口情景图。
提出问题: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正好是1千米,你能估测一下。“他家可能在哪里?”“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用多长时间?”(小组讨论并汇报)
老师指出: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都是猜测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长,你们哪位同学估测最准确,你们能自己想办法来验证吗?
(3)分小组设计验证方案。(4)汇报交流
老师补充说明,呈现如下方案:
方案一:走一步大约长5分米,走2000步大约是1千米。从学校门口出发,走2000步,看走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再计算一下时间。
方案二:出示课本第8页例4情景图。
在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沿着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并计算一下时间。
方案三:出示课本第7页右下方图。
学校操场跑道400米,沿着跑道走两圈半就是1千米,并计算出所用时间。
2、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去走1千米的距离,学生自己计算时间并汇报结果。
三、作业设计:
课本第9页练习二的1、2题。
四、课堂小节: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想再了解那些相关的知识? 板书设计:
千米也是长度单位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又叫公里 1千米(公里)=1000米 千米是测量长距离时选用的计量单位
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
第四课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情景图等。教学方法:指导练习,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1米=()分米 2厘米=()毫米 50厘米=()分米 1米=()厘米
3分米=()厘米
80分米=()米
1千米=()米2、1米–7分米=()分米
1分米–4厘米=()厘米
25厘米+15厘米=()分米
23毫米+27毫米=()厘米
2、观察这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关于长度单位换算的题)
3、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那么根据千米与米的关系,你能正确换算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出示例5: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①全班同学一齐动笔写在书上。②指名说出解答思路。
(2)出示课本第8页的“做一做”。
指名说出结果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了解几种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
老师导语:上节课,同学们同过亲身体检知道了,我们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每小时走4千米。
(1)提出问题:那么你们知道骑车1小时、坐汽车1小时、乘飞机1小时各行多少千米吗?
学生打开课本完成第9页练习二第1题。
(2)组织反馈,增加相关信息量。
①指名说出连线结果。
②提问:除这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外,你还知道其他以千米为单位的物体的运动速度吗?(火车大约1小时行驶200千米等)
3、解答相关实际问题。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0页看到练习二的第4题。
(1)引导观察,说一说从这副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中三组信息任意选择一组,结合日常积累的生活常识,帮助他们设计一下行动方案,并计算出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2)小组汇报,集体评价行动方案是否可行,为什么?
三、作业设计:
1、课本第9页练习二第3题、第10页5题。
2、填空。
8千米2米=()米
20千米—2000米=()千米
720米+300米=()千米()米
四、思维训练:
课本第10页练习二的第6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吗?(掌握了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进一步感受了千米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了解了许多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学会了如何根据这些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合理安排外出行程。)板书设计: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第五课时
吨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例6情景图、一枚胸花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回顾一下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关于重量的单位?(克、千克)
2、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重量是1克,哪些是1千克?(1枚2分的硬币大约重1克,两带食盐大约重1千克。)
3、想一想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重?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美丽的森林村里住着许多的动物,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出示例6情景图,师:看!图上就是美丽的森林村,我们一起去看一看。(1)提出问题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3)汇报;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三、了解“吨”的应用价值。
提出问题: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质量单位“吨”呢?请举例说明。(1)很重物体的质量。如卫星、宇宙飞船、钢铁等的质量。(2)交通工具的载重量。如轮船、汽车、火车的载重量。(3)许多物体的质量总和。
四、学习吨与千克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2、汇报
3、抽生板演。
4、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五、作业设计:
1、课本第13页练习三的第1、2题。
2、判断对错。
①粉笔长13克。
()②一瓶牛奶重250千克。
()③一个皮球重2吨。
()④1吨铁比1吨棉花重。
()
六、课堂小结:
到此为止,对于吨的认识同学们满意吗?能谈一谈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第六课时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板书:克、千克、吨)(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归纳概括,形成网络。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你的想法,把这些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
2、组织反馈,集体交流分类情况。
板书: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指名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3、通过以上整理,我们对这些计量单位一定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和更深刻的印象。那么,谁能举例说一说,通常在什么情况下需采用千米、分米、毫米和吨这四个计量单位。
三、作业设计: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1枝铅笔长约2()(2)一包饼干约重200()
(3)我国的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的总长约6000()(4)一卡车西瓜大约重1()
2、填空。
100毫米=()厘米
50千米=()米
3分米=()毫米
25米=()分米
16吨=()千克
2000千克=()吨3、1只熊猫约重100千克,多少只熊猫约重1吨?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学过的常用计量单位进行了分类整理。通过整理认识到: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有五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常用的质量单位有三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吨、千克、克。同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数学
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二上第三单元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材简析第三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与密切......
二上数学第五单元教案((共18篇))由网友“liuyi0152”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二上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篇1:二上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二上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第......
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家学内容:数学广角——搭配(一) 单元教材分析: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排列与组合的......
二上数学第七单元教案(集锦15篇)由网友“蹦蹦哒”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上数学第七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篇1:二上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二上数学第七单元......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及70页练习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