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回忆鲁迅先生》教案_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9 03:00: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3《回忆鲁迅先生》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车陆乡明德一贯制学校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 下册 教案

【课 题】3.《回忆鲁迅先生》 【课 时】 1课时 【课 型】自读 【制作人】吕 娜 【审核人】 【学生姓名】 【备课时间】2018.2.27 【上课时间】2018.3.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课文批注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并思考批注中提出的问题。【重点】

2.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3.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及同学们对鲁迅的传统印象引入。

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遒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萧红的主要成就在小说方面。但她在散文的创作上也有十分突出的成就。她的散文“凭着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胡风语),以细腻的笔触,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深切感受清新、明朗、自然、直率、坦白地吐露出来,有着浓厚的抒情色彩。例如,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她的《回忆鲁迅先生》就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也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在本文中,由于作者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崇敬缅怀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显得真实感人。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根据旁批的提示,自读课文,说说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学情分析:读完全文,学生是可以对鲁迅先生留下一个初步的印象的。要引导学生概括性地进行表达。)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明确:可敬的长者,可亲的父亲。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

(二)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做出标记,并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自己概括),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

学生思考、讨论并概括。

按自然空行,共有十四件小事。小标题可以概括为:

1、鲁迅的笑;

2、鲁迅走路的姿态;

3、到鲁迅家做客(夜谈沉思、饮食习惯)(详写);

评价等级:

评价意见:

车陆乡明德一贯制学校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 下册 教案

4、鲁迅开玩笑;

5、我受鲁迅的影响变得乐观;

6、读青年来信;

7、不在意校样;

8、许先生的忙碌;

9、看电影;

10、翻书休息;

11、夜里工作(详写);

12、吃鱼丸;

13、包书;

14、病中工作。

四、深入研读,人物分析

(一)学做批注: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四件小事,选取其中的几件小事,说说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特性?在小标题后做批注(只写关键词)

学生展示。教师引导明确:

1、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其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2、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3、饮食:喜欢吃硬的东西(详写):表现鲁迅先生坚毅、倔强的性格;

4、开玩笑:突出鲁迅先生的风趣幽默;

5、关心帮助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关心青年成长,宽以待人、和蔼可亲。

6、对随意使用校样纸不以为意:谦逊、淡泊名利。

7、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

8、休息:突出“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9、工作时间(详写):写一天的时间安排,突出与常人不同的作息习惯,表现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表现了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情怀;

10、吃鱼丸(详写)包书:突出“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表现鲁迅先生做事认真,一丝不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

11、病中工作(详写):突出鲁迅病情的严重,表现他为了工作不顾身体疾病的奉献精神。

(二)以上这些内容,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比较杂乱。你能否对它们进行归类?

(学情分析: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本文不是一般的记叙文,各个部分的叙写是以作者不可遏止的情绪来串联的,所以学生可能无法把握。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来进行归类。)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供参考:

神情姿态:“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对待青年:严格要求,深切关爱。对待亲人:简单随和,关爱有加。

工作习惯:“工作时间”,不同寻常,忘我精神,无私奉献。日常琐事:“吃鱼丸”,包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可以说,虽然本文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全文除了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

教师小结:

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是寓于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或许正如人们所说,伟大正是寓于这种平凡之中吧,也一如他在诗歌中所说的那样: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五、品读细节

本文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语 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品味从中得到的启发。

评价等级:

评价意见:

车陆乡明德一贯制学校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 下册 教案

教师提供参考:

(一)鲁迅的笑声。

本文中有多处,例如文章开头:“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可见鲁迅 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

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 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居然学会了以自己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二)鲁迅的走路。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三)鲁迅的慈爱。主要体现在鲁迅对海婴的日常小事上。

(四)鲁迅的严谨。在“吃鱼丸”一事上,可以看出他的严谨。用许广平先生的话说是,“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六、品味写法

(一)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情预测:这个问题不会太难。这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写法,学生一般会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可以从学生阅读的直接感受出发,探讨这个问题)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明确:

大量细致地记叙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有以下几个好处:

1、更真实。伟人也像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给了读者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2、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而这些都不是通过作者的抽象说教中来的。

3、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尤其是写到鲁迅生病之后的各个细节,写到海婴的“明朝会”,看似完全平静的叙述,无一“悲”字,但悲剧色彩流溢其间,读来令人心酸。

4、更有趣味。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叙,可以引起读者的浓厚的阅读兴趣。

5、更有表现力。也就是所谓以小见大的写法的最大的妙处。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

(二)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学情分析: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入本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侧面描写的手法及其作用。对学生来说,难度增加了一些,但因为有第一个问题的铺垫和比较,这个问题也可以比较顺利的解决。)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

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

评价等级:

评价意见:

车陆乡明德一贯制学校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 下册 教案

写他们的作用,是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但由于三个人的身份不同,所以作用也不一样。

本文是回忆性散文,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抒情的张力)。例如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的深刻的情感,尤其是“悲”感。

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而且,海婴的无知、无忌,也与大人的内心的担忧形成对比。

写许广平,是更典型的侧面烘托。例如,写许广平的忙碌,对客人的招待,寄邮件等从侧面表现出鲁迅的热情。

(板书:侧面描写 烘云托月)

七、品味语言

(一)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第一句话,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习惯,话虽平淡,情感却十分深挚,一个“才”字透露了玄机。

第二句话,主要是写保姆对海婴的吩咐,却也从侧面突出了鲁迅的人格魅力。海婴年幼,孩子蹦蹦跳跳是特性,但保姆总是要吩咐他“轻一点走”,因为怕吵醒了彻夜工作、刚刚才睡下的鲁迅先生。一个“总是”表现了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也是鲁迅长期不顾身体健康忘我工作的侧面表现。

(二)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这是本篇中比较少见的景物的描写。虽然十分简单,但却很有象征意味。太阳是明亮的,照着隔院子的人家,照着夹竹桃,也是明亮亮的,景色朴实平常而又十分温馨和谐,成为鲁迅先生的“睡”的背景和衬托。

从本文的“回忆”和“悼念”的特点看,这样的景物描写又别有深意:在奋斗终身的鲁迅先生身后,我们一定会有光明的世界,一定会有明亮的未来。

八、小结

两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萧红通过采撷生活细节而描写的鲁迅更可亲可敬,更具有生活的气息。因此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感谢萧红,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鲁迅先生的平凡与伟大。【板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

神情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对待青年:严格要求,深切关爱。平凡伟大 对待亲人:简单随和,关爱有加。可亲可敬 工作习惯:忘我精神,无私奉献。日常琐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教学反思】

评价等级:

评价意见: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教学......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3《回忆鲁迅先生》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3《回忆鲁迅先生》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